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亮点,语文课本剧近日被推上了中央电视台,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的关注。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新兴事物,在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规范。本文就语文课本剧的内涵、价值、特点及注意原则等做一些探索。
一、语文课本剧的内涵和作用
语文课本剧是能高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语文学习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一。编演课本剧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枯燥无味的戏剧常识、语言基础知识,深入探究语言的艺术魅力,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高度融合在一起,把阅读感受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和深层交流,唤醒学生的审美冲动,把他们带入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
语文课本剧的编演、观看和评价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质,能体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本剧是教学过程改革的杰作,也契合中学语文教学纲要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语文课本剧与一般戏剧的对比
但是,语文课本剧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戏剧。下表是语文课本剧与一般戏剧的对比。
三、语文课本剧需要遵循的原则
1.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选文或选段的确定、全员学生的分组、组长的选定、戏剧常识的指导、含义深刻语言的理解、增删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的标准、舞台布置和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背景、评委的组建(师生、家长)、评价标准的制订等,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需要精确地引导,惟有如此,语文课本剧才能真正办成校园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2.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读完了吴祖兴教师的学术论文《把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小论文写作教学的探索》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成功的关键是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难怪有人说吴祖兴老师是一个聪明的牧羊人,他把羊儿领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放开让他们任意地吃草,当羊群出现危险时及时发现、及时解除,羊儿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生长着,牧羊人悠然自得地享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进步成长。所以,在语文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始终与学生的讨论融为一体,不包干,不怕学生犯错误,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分工讨论并解决编写的资料、编写的情节、创设的多媒体背景等问题,从而创设富有个性化的“剧本”,实现课本剧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活动目的。
3.鼓励性原则。大家看《剪子·包袱·锤》《综艺满天星》《超级女声》等节目会发现,主持人用鼓励性的语言推动活动的进展,比赛选手和热心观众在鼓励中欢笑着,沟通了情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创设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新课标强调“只鼓励,不指责”,“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山东师范大学的宋遂良教授也多次指出“鼓励的教育效果永远大于批评”。所以,对语文课本剧中的编写结果、演出的熟练程度、试演终演的进步幅度、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要进行肯定、赞许、嘉奖等多层次的鼓励,才能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積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一、语文课本剧的内涵和作用
语文课本剧是能高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语文学习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一。编演课本剧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枯燥无味的戏剧常识、语言基础知识,深入探究语言的艺术魅力,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高度融合在一起,把阅读感受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和深层交流,唤醒学生的审美冲动,把他们带入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
语文课本剧的编演、观看和评价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质,能体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本剧是教学过程改革的杰作,也契合中学语文教学纲要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语文课本剧与一般戏剧的对比
但是,语文课本剧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戏剧。下表是语文课本剧与一般戏剧的对比。
三、语文课本剧需要遵循的原则
1.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选文或选段的确定、全员学生的分组、组长的选定、戏剧常识的指导、含义深刻语言的理解、增删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的标准、舞台布置和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背景、评委的组建(师生、家长)、评价标准的制订等,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需要精确地引导,惟有如此,语文课本剧才能真正办成校园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2.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读完了吴祖兴教师的学术论文《把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小论文写作教学的探索》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成功的关键是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难怪有人说吴祖兴老师是一个聪明的牧羊人,他把羊儿领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放开让他们任意地吃草,当羊群出现危险时及时发现、及时解除,羊儿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生长着,牧羊人悠然自得地享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进步成长。所以,在语文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始终与学生的讨论融为一体,不包干,不怕学生犯错误,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分工讨论并解决编写的资料、编写的情节、创设的多媒体背景等问题,从而创设富有个性化的“剧本”,实现课本剧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活动目的。
3.鼓励性原则。大家看《剪子·包袱·锤》《综艺满天星》《超级女声》等节目会发现,主持人用鼓励性的语言推动活动的进展,比赛选手和热心观众在鼓励中欢笑着,沟通了情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创设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新课标强调“只鼓励,不指责”,“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山东师范大学的宋遂良教授也多次指出“鼓励的教育效果永远大于批评”。所以,对语文课本剧中的编写结果、演出的熟练程度、试演终演的进步幅度、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要进行肯定、赞许、嘉奖等多层次的鼓励,才能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積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