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从来就不缺乏好奇心,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模仿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本能一种天分。对于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他们来讲,正确的引导、教育会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奠定健康基础。
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是其天性,可不是所有的模仿都是好的。安徽一男孩模仿动画片情节,手持雨伞当降落伞从4楼家中跳下当场身亡;一名11岁女童疑因模仿电视剧上吊身亡……类似因模仿电视剧情频频上演的悲剧,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看电视?我们该怎样给孩子更为有效的安全教育?
现象:孩子危险模仿事故频出
安徽一名4岁儿童将一些过期的感冒胶囊、消炎片放在小碗里研碎,再加上盐、糖等佐料,偷偷地吃下。令家人出乎意料的是,孩子此举居然是模仿古装片里的炼丹药情节,他认为自己“已经服用了丹药,可以长生不老了”。
安徽一名10岁男孩因经常离家夜不归宿,被父亲长时间反锁家中,为了外出他竟在深夜背起书包,穿上运动鞋,撑开一把雨伞从4楼家中跳下,结果重重地摔在地上当场身亡。男孩父亲推断,孩子这一做法应该是模仿动画片情节。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孩子竟模仿起了电视剧里的上吊。前不久,安徽一名11岁女孩看完电视后,上吊身亡。据孩子亲友反映,事发很突然,前后不到半个小时。事发前,孩子和奶奶在看电视剧,当时还对奶奶说:“奶奶你看,济公好厉害,还能上吊噢!”奶奶推断,孩子很可能是模仿电视剧《济公3》的情节而导致悲剧发生的。
不久前,福建两名小学女生相约自杀,要“穿越”到清朝拍电影;去年11月,广东一名7岁女童因模仿《还珠格格》里小燕子上吊不幸身亡;而小孩模仿电视节目,斗殴、打群架、吸毒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困扰:孩子对电视节目“有样学样”
虽然我们身边类的极端案例很少,但是孩子对电视节目“有样学样”的现象却不少见。“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一些不良模仿不可取。”在广西南宁一小学任教的谭老师说,有学生看了《多啦A梦》后,说“自己的梦想是当机器猫”,他觉得孩子很有想象力。但有些孩子的模仿,却让大人捏一把汗。曾有学生问他,“老师,哪里有降落伞卖啊”,因为他想从3楼跳下去,一问才知道是“跟动画片学的”。
自从《喜洋洋和灰太狼》热播后,平底锅似乎多了一种功能:片中,灰太狼办事不得力或不听指挥时,红太狼多半会举起平底锅砸老公。这不,8岁的宁宁也学了起来,和伙伴在家打闹时,也模仿红太狼“抡锅”,还学着电视和伙伴们以“老公”、“老婆”互称。
遇到坏蛋时,你会怎么办?打110、找爸爸妈妈、喊救命、逃跑……“遇到坏蛋,我就拿小魔仙的魔棒变……”4岁妞妞给出的回答很另类,原来是看《巴拉拉小魔仙》“中毒”太深了,一下子混淆想象与现实了。
探讨:如何降低不良模仿危害?
孩子看电视家长要引导
教育专家认为,现在电视中暴力、黄色镜头越来越多,这些负面宣传有意无意地影响着青少年。他们天性好奇,甚至盲目模仿,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往往分辨不出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能模仿,这就需要家长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认知能力。
家长对孩子看电视的引导,与亲子交流是否融洽有很大关系。如果家庭亲子沟通很融洽,孩子看电视时会在家长面前轻松流露内心,如“雨伞还能当降落伞啊”、“济公好厉害,还能上吊噢”,这是家长发现家庭教育“题目”的最佳时机。而问题是,现在家长大多无暇陪孩子看电视,或因不畅的亲子交流,根本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广西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认为,孩子看电视,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尤其是一些低龄孩子,一方面是对电视内容把关,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与孩子交流,可以了解孩子喜欢看及适合看的节目有哪些;如果节目不适合孩子看,可适时告诉孩子理由,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也给孩子表达意见和喜好的机会。
绷紧安全教育之弦
一些孩子们钟爱的电视剧,缘何会成为“夺命剧”?“孩子的安全教育,应渗透到日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教育专家说,这些不良模仿引发的安全事故,很多是孩子把幻想当成了科技,分不清惊险镜头与现实的区别,这暴露了当下安全教育,尤其是一些常识教育的不足。
小“体验”学到安全知识
今年4岁的茜茜,每每被问起“怕不怕蜜蜂”时,都会一本正经地说“怕”,再问“哪儿被咬了”,小家伙便立即竖起了大拇指。原来,茜茜的大拇指小时候不慎被蜜蜂蜇过,这经历让她记忆犹新,一见到蜜蜂就躲得远远的。
这件小事让茜茜妈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得到一些启发。茜茜一度对发亮的灯泡很好奇,总想用手去摸,茜茜妈知道,孩子好奇心强,越是阻挠越好奇。于是,她告诉女儿“灯泡很烫”,并抱着她试着用手摸灯泡,茜茜小手刚一触碰灯泡就缩回来了。从此,茜茜再也不想摸灯泡了。
不过,对于类似的体验式教育方法,教育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在借鉴时要慎重。因为容易给孩子带来一个误区:但凡有疑惑的地方,孩子只有通过体验,才会建立敬畏之心,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教育专家建议,家长不妨把体验变为实验,让孩子从中感悟安全知识。如检验雨伞是否能作为降落伞时,可以采用实验方式,而不是直接体验。
让安全行为成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学校首先要求老师以身作则,给孩子正面的示范,如上下楼梯走右侧、过马路走斑马线等。其次,学校还通过一些现代设备,如在各班级播放安全教育光碟、在广播播放安全教育儿歌等,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当下,不少学校出于安全的顾虑,放弃了组织学生外出游玩,以及一些相对危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设施。过度保护孩子,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将来怎么能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呢?学校应当尽可能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编辑 孙腾飞)
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是其天性,可不是所有的模仿都是好的。安徽一男孩模仿动画片情节,手持雨伞当降落伞从4楼家中跳下当场身亡;一名11岁女童疑因模仿电视剧上吊身亡……类似因模仿电视剧情频频上演的悲剧,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看电视?我们该怎样给孩子更为有效的安全教育?
现象:孩子危险模仿事故频出
安徽一名4岁儿童将一些过期的感冒胶囊、消炎片放在小碗里研碎,再加上盐、糖等佐料,偷偷地吃下。令家人出乎意料的是,孩子此举居然是模仿古装片里的炼丹药情节,他认为自己“已经服用了丹药,可以长生不老了”。
安徽一名10岁男孩因经常离家夜不归宿,被父亲长时间反锁家中,为了外出他竟在深夜背起书包,穿上运动鞋,撑开一把雨伞从4楼家中跳下,结果重重地摔在地上当场身亡。男孩父亲推断,孩子这一做法应该是模仿动画片情节。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孩子竟模仿起了电视剧里的上吊。前不久,安徽一名11岁女孩看完电视后,上吊身亡。据孩子亲友反映,事发很突然,前后不到半个小时。事发前,孩子和奶奶在看电视剧,当时还对奶奶说:“奶奶你看,济公好厉害,还能上吊噢!”奶奶推断,孩子很可能是模仿电视剧《济公3》的情节而导致悲剧发生的。
不久前,福建两名小学女生相约自杀,要“穿越”到清朝拍电影;去年11月,广东一名7岁女童因模仿《还珠格格》里小燕子上吊不幸身亡;而小孩模仿电视节目,斗殴、打群架、吸毒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困扰:孩子对电视节目“有样学样”
虽然我们身边类的极端案例很少,但是孩子对电视节目“有样学样”的现象却不少见。“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一些不良模仿不可取。”在广西南宁一小学任教的谭老师说,有学生看了《多啦A梦》后,说“自己的梦想是当机器猫”,他觉得孩子很有想象力。但有些孩子的模仿,却让大人捏一把汗。曾有学生问他,“老师,哪里有降落伞卖啊”,因为他想从3楼跳下去,一问才知道是“跟动画片学的”。
自从《喜洋洋和灰太狼》热播后,平底锅似乎多了一种功能:片中,灰太狼办事不得力或不听指挥时,红太狼多半会举起平底锅砸老公。这不,8岁的宁宁也学了起来,和伙伴在家打闹时,也模仿红太狼“抡锅”,还学着电视和伙伴们以“老公”、“老婆”互称。
遇到坏蛋时,你会怎么办?打110、找爸爸妈妈、喊救命、逃跑……“遇到坏蛋,我就拿小魔仙的魔棒变……”4岁妞妞给出的回答很另类,原来是看《巴拉拉小魔仙》“中毒”太深了,一下子混淆想象与现实了。
探讨:如何降低不良模仿危害?
孩子看电视家长要引导
教育专家认为,现在电视中暴力、黄色镜头越来越多,这些负面宣传有意无意地影响着青少年。他们天性好奇,甚至盲目模仿,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往往分辨不出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能模仿,这就需要家长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认知能力。
家长对孩子看电视的引导,与亲子交流是否融洽有很大关系。如果家庭亲子沟通很融洽,孩子看电视时会在家长面前轻松流露内心,如“雨伞还能当降落伞啊”、“济公好厉害,还能上吊噢”,这是家长发现家庭教育“题目”的最佳时机。而问题是,现在家长大多无暇陪孩子看电视,或因不畅的亲子交流,根本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广西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认为,孩子看电视,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尤其是一些低龄孩子,一方面是对电视内容把关,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与孩子交流,可以了解孩子喜欢看及适合看的节目有哪些;如果节目不适合孩子看,可适时告诉孩子理由,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也给孩子表达意见和喜好的机会。
绷紧安全教育之弦
一些孩子们钟爱的电视剧,缘何会成为“夺命剧”?“孩子的安全教育,应渗透到日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教育专家说,这些不良模仿引发的安全事故,很多是孩子把幻想当成了科技,分不清惊险镜头与现实的区别,这暴露了当下安全教育,尤其是一些常识教育的不足。
小“体验”学到安全知识
今年4岁的茜茜,每每被问起“怕不怕蜜蜂”时,都会一本正经地说“怕”,再问“哪儿被咬了”,小家伙便立即竖起了大拇指。原来,茜茜的大拇指小时候不慎被蜜蜂蜇过,这经历让她记忆犹新,一见到蜜蜂就躲得远远的。
这件小事让茜茜妈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得到一些启发。茜茜一度对发亮的灯泡很好奇,总想用手去摸,茜茜妈知道,孩子好奇心强,越是阻挠越好奇。于是,她告诉女儿“灯泡很烫”,并抱着她试着用手摸灯泡,茜茜小手刚一触碰灯泡就缩回来了。从此,茜茜再也不想摸灯泡了。
不过,对于类似的体验式教育方法,教育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在借鉴时要慎重。因为容易给孩子带来一个误区:但凡有疑惑的地方,孩子只有通过体验,才会建立敬畏之心,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教育专家建议,家长不妨把体验变为实验,让孩子从中感悟安全知识。如检验雨伞是否能作为降落伞时,可以采用实验方式,而不是直接体验。
让安全行为成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学校首先要求老师以身作则,给孩子正面的示范,如上下楼梯走右侧、过马路走斑马线等。其次,学校还通过一些现代设备,如在各班级播放安全教育光碟、在广播播放安全教育儿歌等,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当下,不少学校出于安全的顾虑,放弃了组织学生外出游玩,以及一些相对危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设施。过度保护孩子,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将来怎么能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呢?学校应当尽可能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编辑 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