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天天泡在题海里,时间一长难免枯燥乏味,偶尔接触一下“阴题”,也算是一种调节吧。但是,如果将孩子的智力开发寄托在这些暗藏“阴险”的问题上,就有点过了,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辅书上,最好别让这类无厘头的问题抢了风头。我们可以恶搞杜甫,调侃元芳,娱乐乐翻天,唯有孩子的教育马虎不得。
“阴险”的奥数题
一个名为“小学数学同步满分班例题讲解”视频于2012年11月底在网上热传。视频中的崔老师在讲一个小学奥数题目,八根火柴摆成两个菱形,只能动其中两根火柴,如何将两个菱形变成一个菱形?视频中,崔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了如何将一道数学题以解语文题的方法破解,在最后得出“1个”时候,崔老师自己都忍不住“嘿嘿”笑出了声。看完这段视频,很多网民留言称出题者太过“阴险”,题目也被网民戏称为“无节操”数学题。
另外崔老师开设了自己的“每周阴题”栏目,网站专题视频集中收录了数十道数学阴题。他声称此种无常的解题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而脑科专家声称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证明某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人类智力。
“学生看了崔老师的阴题视频后会兴奋莫名,明白解题方法后捶胸顿足,课堂气氛无形中被烘托出一个又一个高潮。”视频所属网校似乎有意在力推崔老师的“阴题”。“阴无常式,水无常形,此为之阴题也!”视频中,崔老师时常在报出解题方法后得意地提醒学生,解“阴题”要动用数学中的综合思维!而该网校网站在“阴题”视频的介绍以及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在传递着一个讯息,诸如此类让孩子为难、家长发怵、大学生挠头的“阴题”,可以锻炼思维,开发智力。
“阴题”涉及各个学科
笔者在曾看到过一篇名为《大家一起做算术》的评论。话题的由头是广州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寒假作业》中的一道数学题: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钓得真不少啊!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吗?网友们还曾为答案争执不休,有人认为小明钓了“0条鱼”,因为6没有“头”、9没有“尾”和8只有“半身”。但标准答案却是“23条鱼”,所谓“6 9 8=23”。得知答案后,大多数网友都惊爆了,纷纷困惑这些条没尾、半个身躯尤其是没头的鱼是怎么钓上来的。评论员为此发感慨说,“我不知是我们还不够聪明,还是那些出题专家们足够弱智。往好处想是二者必居其一,而往坏处想,就是我们一直宣扬的素质教育有恶质化倾向,或者干脆说素质教育压根儿没见影儿而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只不过被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专家们乔装打扮穿了一件稀奇古怪的外套。”
尽管“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的问题有悖生活常识,但至今依然活跃在某些中小学的试卷上,不过,标准答案不再是唯一的“23条鱼”,而把“0条鱼”也纳入其中,意义似乎又多了一层,是谓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而像这样的怪题已经实现了向中小学生“规模化”供给。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相对于一些后来者,“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的问题简直是浮云。谓予不信,那就请听题:1、3、7、8四个数的共同规律是什么?答:它们的读音都是第一声;阿拉丁有几个哥哥?答:3个(阿拉甲、阿拉乙、阿拉丙);一头牛带着青蛙去超市,它们买了啥?答:“木瓜”。牛只会叫“哞”,青蛙只会叫“呱”,连起来是“木瓜”……
怎么样?被雷了吧,雷得还外焦里嫩,而这种题因为解题方法之诡异让大批网友直呼“阴险”,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阴题”。而“阴题”答案虽诡异阴险,看上去无厘头却也让人惊觉恶搞之时,恍然有“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之慨。比如,一道非常“转”的历史考试选择题: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黄兴 D、徐锡麟。考生选C。又看第二题: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考生傻了,就选了个B。接着看第三题,黄花岗起义中,第三枪谁开的?考生疯了,胡乱选了A。考试出来就去找出卷老师。老师拿出课本,上写: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阴题”很怪很阴也很转,因此,不仅受到求新求异的学生的追捧,在网上也让一些成年人乐此不疲。有人说,“阴题”以趣味题等形式出现,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然,阴题风行也与商业推手有关,据说,“阴题”已经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多安排在初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各科同步类教辅的课外练习题中,“出这些题的辅导书多以拓展儿童思维和智力为噱头介绍其阴题。”
阴题或许可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然而,“阴题”也是把双刃剑,搞不好也会“误人子弟”。毕竟,中小学生尚处于心智不断发育阶段,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稚嫩。据悉,已经有一线教师发现,常做“阴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爱钻牛角尖,影响正常的解题思路。同时,也有孩子为求不出“阴题”答案而有挫败感,这就适得其反了。因此,中小学生为了增进学习兴趣,适当接触一些阴题并无不可,但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痴迷“阴题”的学生必要的引导,“阴题”做做可以,切勿“走火入魔”。
在网络上检索“阴题”后发现,网友贴出的“阴题”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目前在出版社工作的晓钟残漏(网名)说,他曾做过几年教师,也曾做过几年义务教辅的出版,他说,最近网络热传的“阴题”,多安排在初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各科同步类教辅的课外练习题中。“出这些题的辅导书多以拓展儿童思维和智力为噱头介绍他们的阴题。”而南京拉萨路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查女士表示,曾遇到学生向他们请教类似“阴题”。一些解题方法夸张得老师都感觉“吃不消”。
七嘴八舌聊“阴题”
“阴题……原来还有这么一说……现在的小朋友们,你们辛苦了!”对于崔老师的阴题视频,有网友表示,拿这种靠偷换概念等手段得到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做有点误人子弟。但也有网友表示,类似崔老师出的阴题只是活跃课堂气氛使用的游戏而已,“中国人的创造力不行,就是因为想问题模式化、教条化,你不要看这个老师讲的有点二,但确实是教育孩子的好案例”。而记者采访也发现,对于“阴题”的看法持正反两种观点。
“阴险”的奥数题
一个名为“小学数学同步满分班例题讲解”视频于2012年11月底在网上热传。视频中的崔老师在讲一个小学奥数题目,八根火柴摆成两个菱形,只能动其中两根火柴,如何将两个菱形变成一个菱形?视频中,崔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了如何将一道数学题以解语文题的方法破解,在最后得出“1个”时候,崔老师自己都忍不住“嘿嘿”笑出了声。看完这段视频,很多网民留言称出题者太过“阴险”,题目也被网民戏称为“无节操”数学题。
另外崔老师开设了自己的“每周阴题”栏目,网站专题视频集中收录了数十道数学阴题。他声称此种无常的解题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而脑科专家声称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证明某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人类智力。
“学生看了崔老师的阴题视频后会兴奋莫名,明白解题方法后捶胸顿足,课堂气氛无形中被烘托出一个又一个高潮。”视频所属网校似乎有意在力推崔老师的“阴题”。“阴无常式,水无常形,此为之阴题也!”视频中,崔老师时常在报出解题方法后得意地提醒学生,解“阴题”要动用数学中的综合思维!而该网校网站在“阴题”视频的介绍以及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在传递着一个讯息,诸如此类让孩子为难、家长发怵、大学生挠头的“阴题”,可以锻炼思维,开发智力。
“阴题”涉及各个学科
笔者在曾看到过一篇名为《大家一起做算术》的评论。话题的由头是广州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寒假作业》中的一道数学题: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钓得真不少啊!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吗?网友们还曾为答案争执不休,有人认为小明钓了“0条鱼”,因为6没有“头”、9没有“尾”和8只有“半身”。但标准答案却是“23条鱼”,所谓“6 9 8=23”。得知答案后,大多数网友都惊爆了,纷纷困惑这些条没尾、半个身躯尤其是没头的鱼是怎么钓上来的。评论员为此发感慨说,“我不知是我们还不够聪明,还是那些出题专家们足够弱智。往好处想是二者必居其一,而往坏处想,就是我们一直宣扬的素质教育有恶质化倾向,或者干脆说素质教育压根儿没见影儿而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只不过被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专家们乔装打扮穿了一件稀奇古怪的外套。”
尽管“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的问题有悖生活常识,但至今依然活跃在某些中小学的试卷上,不过,标准答案不再是唯一的“23条鱼”,而把“0条鱼”也纳入其中,意义似乎又多了一层,是谓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而像这样的怪题已经实现了向中小学生“规模化”供给。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相对于一些后来者,“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的问题简直是浮云。谓予不信,那就请听题:1、3、7、8四个数的共同规律是什么?答:它们的读音都是第一声;阿拉丁有几个哥哥?答:3个(阿拉甲、阿拉乙、阿拉丙);一头牛带着青蛙去超市,它们买了啥?答:“木瓜”。牛只会叫“哞”,青蛙只会叫“呱”,连起来是“木瓜”……
怎么样?被雷了吧,雷得还外焦里嫩,而这种题因为解题方法之诡异让大批网友直呼“阴险”,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阴题”。而“阴题”答案虽诡异阴险,看上去无厘头却也让人惊觉恶搞之时,恍然有“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之慨。比如,一道非常“转”的历史考试选择题: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黄兴 D、徐锡麟。考生选C。又看第二题: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考生傻了,就选了个B。接着看第三题,黄花岗起义中,第三枪谁开的?考生疯了,胡乱选了A。考试出来就去找出卷老师。老师拿出课本,上写: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阴题”很怪很阴也很转,因此,不仅受到求新求异的学生的追捧,在网上也让一些成年人乐此不疲。有人说,“阴题”以趣味题等形式出现,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然,阴题风行也与商业推手有关,据说,“阴题”已经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多安排在初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各科同步类教辅的课外练习题中,“出这些题的辅导书多以拓展儿童思维和智力为噱头介绍其阴题。”
阴题或许可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然而,“阴题”也是把双刃剑,搞不好也会“误人子弟”。毕竟,中小学生尚处于心智不断发育阶段,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稚嫩。据悉,已经有一线教师发现,常做“阴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爱钻牛角尖,影响正常的解题思路。同时,也有孩子为求不出“阴题”答案而有挫败感,这就适得其反了。因此,中小学生为了增进学习兴趣,适当接触一些阴题并无不可,但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痴迷“阴题”的学生必要的引导,“阴题”做做可以,切勿“走火入魔”。
在网络上检索“阴题”后发现,网友贴出的“阴题”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目前在出版社工作的晓钟残漏(网名)说,他曾做过几年教师,也曾做过几年义务教辅的出版,他说,最近网络热传的“阴题”,多安排在初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各科同步类教辅的课外练习题中。“出这些题的辅导书多以拓展儿童思维和智力为噱头介绍他们的阴题。”而南京拉萨路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查女士表示,曾遇到学生向他们请教类似“阴题”。一些解题方法夸张得老师都感觉“吃不消”。
七嘴八舌聊“阴题”
“阴题……原来还有这么一说……现在的小朋友们,你们辛苦了!”对于崔老师的阴题视频,有网友表示,拿这种靠偷换概念等手段得到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做有点误人子弟。但也有网友表示,类似崔老师出的阴题只是活跃课堂气氛使用的游戏而已,“中国人的创造力不行,就是因为想问题模式化、教条化,你不要看这个老师讲的有点二,但确实是教育孩子的好案例”。而记者采访也发现,对于“阴题”的看法持正反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