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总结教师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坚持的原则及培养中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观察是人们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扩展眼界,深入钻研。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毫无兴趣,怎么会主动地去认真观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使学生觉得像变戏法一样的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还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对化学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学科的决心。
2 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实验目的,有的是验证性的,有的是探索性的,实验目的的不同,其观察的重点也不同。观察事物如果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会有好的观察效果,也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过程中,实验中的感知才会完整、清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观察获得预期的效果。
在镁带的燃烧的演示实验中,如果学生无目的观察,则常常只注意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往往忽略了白色氧化镁的生成。这样,也就无法从该实验引申出化学变化的定义。所以,实验前应制订出指导学生观察的计划,讲清观察的目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指导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观察的效果,有利于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此,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指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才能明确观察的程序、内容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指出观察目的并使之具体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任务,使学生慢慢地不依赖教师的指导,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应养成学生“全面观察”的好习惯。全面观察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全面观察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观察的对象来说,它包括反应物及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实现物质变化的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教师的操作等;另一方面从观察者来说,它包含着动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即“全面观察”应包含着眼看(色、状)、鼻闻(气味)、手摸(软硬)、耳听(声音)等。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怎样连接;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要依次进行,不遗漏。这些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每个实验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证明,注重观察程序对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
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观察的精确性表现在,不只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
5 培养学生观察的思维性
只有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才是熟悉事物的正确途径。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观察越全面、深入,其思考也更全面、更深入,就能从大量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有规律的东西。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并创造观察条件,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中学)
观察是人们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扩展眼界,深入钻研。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毫无兴趣,怎么会主动地去认真观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使学生觉得像变戏法一样的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还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对化学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学科的决心。
2 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实验目的,有的是验证性的,有的是探索性的,实验目的的不同,其观察的重点也不同。观察事物如果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会有好的观察效果,也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过程中,实验中的感知才会完整、清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观察获得预期的效果。
在镁带的燃烧的演示实验中,如果学生无目的观察,则常常只注意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往往忽略了白色氧化镁的生成。这样,也就无法从该实验引申出化学变化的定义。所以,实验前应制订出指导学生观察的计划,讲清观察的目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指导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观察的效果,有利于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此,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指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才能明确观察的程序、内容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指出观察目的并使之具体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任务,使学生慢慢地不依赖教师的指导,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应养成学生“全面观察”的好习惯。全面观察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全面观察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观察的对象来说,它包括反应物及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实现物质变化的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教师的操作等;另一方面从观察者来说,它包含着动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即“全面观察”应包含着眼看(色、状)、鼻闻(气味)、手摸(软硬)、耳听(声音)等。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怎样连接;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要依次进行,不遗漏。这些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每个实验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证明,注重观察程序对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
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观察的精确性表现在,不只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
5 培养学生观察的思维性
只有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才是熟悉事物的正确途径。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观察越全面、深入,其思考也更全面、更深入,就能从大量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有规律的东西。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并创造观察条件,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