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走访本地和珠三角等地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从企业的角度了解工科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 调研 数据分析 对策建议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学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环境、角色的全新变化,常有学生因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等因素而放弃,顶岗实习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为此,笔者学校申报了广东省2013年德育课题《职业学校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与研究》。2014年的2月至7月间,课题组成员与学校就业办领导一起,走访本地和珠三角等地合作企业50多家,向企业的人力主管、车间主任等生产一线负责人发放《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表(实习单位用)》,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从企业视角中探究顶岗实习的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努力探索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的教育管理办法,从而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前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企业调研数据分析
由于笔者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中职学校,每年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达2000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涵盖大、中、小型,既有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也有管理规范、工作环境较好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本次的走访调研以工科学生实习的企业为主,根据回收的5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和实地访谈的记录,归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和要求如下。
1.对中职工科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是正面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稳定,敬岗爱业,服从企业岗位安排,稳定率达70%以上,出现了一批被企业看好的优秀实习生(部分企业会设置优秀实习生奖励);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固,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耐挫力不高,擅自离岗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企业给出的总体评价中,对“职业道德和规范”中,评价为“一般”的比例占到了12%;在“听从岗位安排”的评价中,虽然没有“不能”,但“部分能”的比例也占了16%。后面选择的“敬业精神”要求比例达96%,说明企业更看重的是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对中职生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进入实习环节后能够迅速进入岗位开展工作,能完成工作安排,完成岗位工作质量效果较好,得到企业的认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中,“很好和较好”占到了94%,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评价为“很强和较强”都能占到80%,说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表现得到企业的认可。但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为“很好”的占到68%,“一般”为12%,表明了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有较大的比例。
3.对中职生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大部分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都不高,如“团队精神”的评价“很强”仅占到58%,对“劳动纪律”方面的评价“能遵守”仅有80%,对能否主动向工人师傅请教学习方面的“学习态度”评价仅有75%。不少企业领导认为有些中职生个人主观意识较强、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缺乏个人长远规划,对待遇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当他们遇到如工作枯燥乏味、人际关系不好、生活习惯需要改变、被上级主管批评等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主动找同学、朋友倾诉困惑,甚至会冲动离职半途而废。在加工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学生流失率高达10%~30%。学校必须要有针对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个人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适者生存。
4.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总体能力要求
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加强能力培养的前四项依次是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其次的是团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反映出企业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工作能力,更要求中职生具备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
二、调研结论
通过对实习企业的走访,各企业对中职生的技术要求总体来说不是很高,关键要求其有敬业精神、遵纪守时、服从管理、勤于学习。企业对笔者学校输送的顶岗实习学生总体比较满意,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期望能输送更多优秀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就业。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与学校和学生希望利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的需求不同。不少企业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是工作生产,只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要求,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的工作心态不稳定,出现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责任心低、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这些应归于适应问题。因此,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不单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取决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目前的中职学生基本上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的综合因素使他们的人生观、劳动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当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较为挑剔,存在迟到、早退、旷工甚至随意离职的现象。因此,要从学生入学需开始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渐向养成教育过渡,知行合一。例如把部分优秀企业的某些管理模式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规范中,如实施实训车间的“6S”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环节都能感受到职业人的理念及操守,并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及活动引导,组织就业前心理辅导,形成綜合的从学生思想到行为的改进和提升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顶岗实习 调研 数据分析 对策建议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学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环境、角色的全新变化,常有学生因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等因素而放弃,顶岗实习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为此,笔者学校申报了广东省2013年德育课题《职业学校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与研究》。2014年的2月至7月间,课题组成员与学校就业办领导一起,走访本地和珠三角等地合作企业50多家,向企业的人力主管、车间主任等生产一线负责人发放《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表(实习单位用)》,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从企业视角中探究顶岗实习的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努力探索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的教育管理办法,从而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前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企业调研数据分析
由于笔者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中职学校,每年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达2000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涵盖大、中、小型,既有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也有管理规范、工作环境较好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本次的走访调研以工科学生实习的企业为主,根据回收的5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和实地访谈的记录,归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和要求如下。
1.对中职工科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是正面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稳定,敬岗爱业,服从企业岗位安排,稳定率达70%以上,出现了一批被企业看好的优秀实习生(部分企业会设置优秀实习生奖励);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固,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耐挫力不高,擅自离岗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企业给出的总体评价中,对“职业道德和规范”中,评价为“一般”的比例占到了12%;在“听从岗位安排”的评价中,虽然没有“不能”,但“部分能”的比例也占了16%。后面选择的“敬业精神”要求比例达96%,说明企业更看重的是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对中职生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进入实习环节后能够迅速进入岗位开展工作,能完成工作安排,完成岗位工作质量效果较好,得到企业的认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中,“很好和较好”占到了94%,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评价为“很强和较强”都能占到80%,说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表现得到企业的认可。但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为“很好”的占到68%,“一般”为12%,表明了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有较大的比例。
3.对中职生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大部分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都不高,如“团队精神”的评价“很强”仅占到58%,对“劳动纪律”方面的评价“能遵守”仅有80%,对能否主动向工人师傅请教学习方面的“学习态度”评价仅有75%。不少企业领导认为有些中职生个人主观意识较强、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缺乏个人长远规划,对待遇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当他们遇到如工作枯燥乏味、人际关系不好、生活习惯需要改变、被上级主管批评等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主动找同学、朋友倾诉困惑,甚至会冲动离职半途而废。在加工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学生流失率高达10%~30%。学校必须要有针对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个人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适者生存。
4.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总体能力要求
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加强能力培养的前四项依次是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其次的是团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反映出企业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工作能力,更要求中职生具备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
二、调研结论
通过对实习企业的走访,各企业对中职生的技术要求总体来说不是很高,关键要求其有敬业精神、遵纪守时、服从管理、勤于学习。企业对笔者学校输送的顶岗实习学生总体比较满意,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期望能输送更多优秀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就业。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与学校和学生希望利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的需求不同。不少企业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是工作生产,只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要求,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的工作心态不稳定,出现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责任心低、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这些应归于适应问题。因此,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不单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取决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目前的中职学生基本上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的综合因素使他们的人生观、劳动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当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较为挑剔,存在迟到、早退、旷工甚至随意离职的现象。因此,要从学生入学需开始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渐向养成教育过渡,知行合一。例如把部分优秀企业的某些管理模式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规范中,如实施实训车间的“6S”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环节都能感受到职业人的理念及操守,并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及活动引导,组织就业前心理辅导,形成綜合的从学生思想到行为的改进和提升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