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书摘》杂志社、《博览群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06年度20部好书评选活动日前结束,现将评选结果公布。两家杂志的编辑为这些入选图书撰写了简要介绍。根据所推荐图书入选的数量和比例,我们对8位推荐者(名单见后)予以奖励,以表对读者朋友积极支持和热心参与此项活动的感谢之意。奖品为总价值100元左右的多种优秀图书,请获奖者留意查收。
书摘杂志社
博览群书杂志社
一、《长征》
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众多关于长征的图书中,这本《长征》堪称宏篇力作。且不说作者写作这本书花费了6年光阴,写到30多万字的文稿时全部推倒重来,单就其翔实可信、有据可查的史料,加上生动的叙述、独家的材料,就已足够吸引读者在更广阔的领域来认识和理解长征了。
二、《雷锋》
师永刚、刘琼雄编著,三联书店2006年3月第1版
首印4万,甫一上市就登上排行榜,《雷锋》也成了畅销书。一个时代的道德偶像,一个曾经的“红色符号”,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还有市场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向上和向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年长的怀旧,年少的探新,加上300多张原生态的照片,这些是“雷锋”给图书经营者树立的新榜样!
三、《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1月第1版
梁漱溟先生是一位梗直的学者,以坦荡的胸怀面对世间,不肯用圆滑来保护自己。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出他的这种人生态度。臧否人物,不以地位分,不以著作分,不以关系远近分。谈学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求真求实,一丝不苟。通过此书,我们大体上能了解梁漱溟先生思想的脉络和他观察人和事的方法,了解他怎样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该书值得一读,一是可以使人受益,二是有机会亲近这位传奇式的思想老人。
四、《朗读者》
(德)本哈德·施林克著,钱定平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15岁的中学生米夏和36岁的电车售票员汉娜在街头偶遇,接下来便是性爱和朗读的奇妙的结合,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米夏进了大学,再次见到汉娜时是在法庭上,她作为前德国集中营的看守被审判。一部给人带来震撼的作品,奇崛之中充满悬念,从一个堪称独特的角度反思了纳粹的罪责。作品意义丰富,关涉爱情与成长、生存与死亡、尊严和宽恕、道德和责任,看似松散的叙述结构下蕴含着饱满的张力。
五、《第九个寡妇》
严歌苓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小寡妇王葡萄自幼在孙家做童养媳,一次运动中,将地主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藏匿于家中的红薯窖中,一藏就是二十年……全书以一个传奇故事为叙述支点,塑造了动荡岁月中,一位以其地母般的仁爱宽厚而超越了人世间利害纷争的中国女性。
六、《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杨念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再造“病人”》是本精彩且厚重的好书。它不是单纯地对某种疾病发生、传播与治疗进行现象分析,而是从现代“帝国”的殖民品格、“地方性”的确认和重构,以及“现代传统”的实践作用三个方面人手,力图诠释“医疗”行为与“政治”变化的关系。作者以医学为主线,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医疗”是如何和当时的文化、政治交织在一起,构成波澜壮阔的复杂纠葛状态。情景化的描述让这本学术著作有了一定的可读性。
七、《魔鬼经济学》
(美)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著,刘祥亚译,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经济力量正在飞快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阅读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对原来是常识性、公论性的东西产生怀疑,继而跟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譬如你能想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犯罪率下降是缘于20年前堕胎的合法化吗?你会发现作者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现在我们最关心的事情的分析,引导我们去思考世界的真相。
八、《党史商鉴》
周大江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4厅第1版
中共党史史迹与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教训匪夷所思地结合了。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挫折到胜利的奋斗历程所揭示的种种真理,对于今天的企业组织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作者摆脱了以往传统的叙述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尤以《组织篇》、《谋略篇》值得称道。近5万册已销售殆尽。
九、《宇宙逍遥》
(美)约翰·A·惠勒著,田松、南宫梅芳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茫茫宇宙,任我思想纵横遨游!只有这样的译名,配得上惠勒那高扬不羁的思想激情。作为美国近现代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黑洞”之名的命名者,惠勒参与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自己专业的狭隘视野,成为一名哲人科学家。集中体现他哲人科学家思想的,就是这本《宇宙逍遥》。
十、《国史十六讲》
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06年4月第1版
这本书由作者在复旦大学授课的讲义修改而成。它用21万字就简短精悍地描绘了中国历史通貌。文字既严谨,又有散文式的轻松;内容既吸收了中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又融合了自己的新见和心得。用作者的话的说,它体现在深度和新意上,以历史故事来解读历史,在趣味中让人思考,激发重新思考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十一、《八十年代访谈录》
查建英主编,三联书店2006年5月第1版
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也许会想到这样一些词:激情、贫乏、热诚、反叛、思想、启蒙、使命感、精英、争论、迟到的青春;也许还会想到一些人:阿城、北岛、刘索拉、崔健。查建英这本访谈录的谈话对象,正是这些曾引领八十年代潮流的风云人物。20年的间隔和缓冲,足够让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晰。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既回忆反省过去,也评论分析现在,并眺想未来。
十二、《王蒙自传:半生多事》
王蒙著,花城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一本记述自己人生的书,本来应该更多的是冷静的描述,但是我们看到王蒙先生还是用他炽热的笔、用散文的笔法写自传,多的是热情和抒情,语句排山倒海般地向读者倾诉他前半生的阅历和所思,讲述他如何从一个孩子走向有信仰、有志向的青年,又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志向走向生活的逆境,走入中年。王蒙先生的文章一向以写得有智慧著称,在这本书里依然能感受到这一点。
十三、《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张素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有七千多人参加,人们习惯地称为“七千人大会”。大会的初衷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变1959- 1961年的国民经济困难局面,但后来会议日程和主题发生了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改变。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面、深入、详细地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和曲折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
十四、《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傅伟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面对死亡、如何在绝望中重拾求生意志的书籍,坊间寥寥可数;能够透过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及文学等角度,加上与死亡真实拼搏的经验,从而综观与整合对死亡极具现代意义的看法的作品,更为凤毛麟角。《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正是这样一本书。它是台湾学者傅伟勋先生患上淋巴腺癌,经两次手术,50多次电疗,在身体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写成的。作者认为,“生死是一体两面”,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息息相关。
十五、《黑暗时代的人们》
(美)汉娜·阿伦特著,王凌云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阿伦特借用布莱希特“只有不义却没有对它的抵抗”的时代为黑暗时代,认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更多地来自一些人的生命和作品所发出的不确定、闪烁而又经常微弱的光亮。这些人有书中所论及的如莱辛、本雅明等11位欧洲知名的知识分子。这本论文与随笔集易读耐读。
十六、《上学记》
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1版
这是一份珍贵的口述资料,何兆武先生娓娓道来,真诚、直率、不落俗套。书中披露的各色人物的生活细节和历史的细节,以及何先生渊博、风趣、见识独到的话语,深深吸引了我们。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深刻体认到,何先生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远、更深奥的精神境界。
十七、《法国文化史》
(法)让-皮埃尔·里乌等著,杨剑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这套由华东师大出版社重点推出的四卷本图书是中法文化年合作项目,是迄今为止法国最完善、最权威的文化史著作,在法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全集详细描述了从法国中世纪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法国文化脉络。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全集有200多幅精美的彩色插图,具有很高的阅读观赏价值、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十八、《世界是平的》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世界是平的”,这是弗里德曼创造的新鲜术语。导致世界变平的因素,是政治的、科技的以及人类思想上的种种变革。作者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这本书出版后在半年内销出了100万册。
十九、《扫起落叶好过冬》
林达著,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1版
向你娓娓道来,讲述美国的方方面面,有历史的、有司法的、有修道士的。看似写得漫不经意,可字里行间透着良苦用心。他的讲述很有自己的特点,在故事中夹杂着自己的见解和思想,然后一点一点地向你灌输,让你慢慢地接受,慢慢地领会和品味,慢慢地了解和认识一个真正的美国。通过阅读该书,我们看到的既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学者。
二十、《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著,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1版
签名售书创了纪录,媒体的热捧就不必再重复了。不过,作者对《论语》的人生意义和人生观的解读,的确引发了一股读《论语》的热。在浮躁的多元化的时代,读点经典,尤其是传统经典,总还是有益的,起码可以避免数典忘祖的尴尬。
书摘杂志社
博览群书杂志社
一、《长征》
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众多关于长征的图书中,这本《长征》堪称宏篇力作。且不说作者写作这本书花费了6年光阴,写到30多万字的文稿时全部推倒重来,单就其翔实可信、有据可查的史料,加上生动的叙述、独家的材料,就已足够吸引读者在更广阔的领域来认识和理解长征了。
二、《雷锋》
师永刚、刘琼雄编著,三联书店2006年3月第1版
首印4万,甫一上市就登上排行榜,《雷锋》也成了畅销书。一个时代的道德偶像,一个曾经的“红色符号”,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还有市场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向上和向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年长的怀旧,年少的探新,加上300多张原生态的照片,这些是“雷锋”给图书经营者树立的新榜样!
三、《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1月第1版
梁漱溟先生是一位梗直的学者,以坦荡的胸怀面对世间,不肯用圆滑来保护自己。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出他的这种人生态度。臧否人物,不以地位分,不以著作分,不以关系远近分。谈学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求真求实,一丝不苟。通过此书,我们大体上能了解梁漱溟先生思想的脉络和他观察人和事的方法,了解他怎样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该书值得一读,一是可以使人受益,二是有机会亲近这位传奇式的思想老人。
四、《朗读者》
(德)本哈德·施林克著,钱定平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15岁的中学生米夏和36岁的电车售票员汉娜在街头偶遇,接下来便是性爱和朗读的奇妙的结合,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米夏进了大学,再次见到汉娜时是在法庭上,她作为前德国集中营的看守被审判。一部给人带来震撼的作品,奇崛之中充满悬念,从一个堪称独特的角度反思了纳粹的罪责。作品意义丰富,关涉爱情与成长、生存与死亡、尊严和宽恕、道德和责任,看似松散的叙述结构下蕴含着饱满的张力。
五、《第九个寡妇》
严歌苓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小寡妇王葡萄自幼在孙家做童养媳,一次运动中,将地主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藏匿于家中的红薯窖中,一藏就是二十年……全书以一个传奇故事为叙述支点,塑造了动荡岁月中,一位以其地母般的仁爱宽厚而超越了人世间利害纷争的中国女性。
六、《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杨念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再造“病人”》是本精彩且厚重的好书。它不是单纯地对某种疾病发生、传播与治疗进行现象分析,而是从现代“帝国”的殖民品格、“地方性”的确认和重构,以及“现代传统”的实践作用三个方面人手,力图诠释“医疗”行为与“政治”变化的关系。作者以医学为主线,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医疗”是如何和当时的文化、政治交织在一起,构成波澜壮阔的复杂纠葛状态。情景化的描述让这本学术著作有了一定的可读性。
七、《魔鬼经济学》
(美)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著,刘祥亚译,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经济力量正在飞快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阅读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对原来是常识性、公论性的东西产生怀疑,继而跟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譬如你能想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犯罪率下降是缘于20年前堕胎的合法化吗?你会发现作者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现在我们最关心的事情的分析,引导我们去思考世界的真相。
八、《党史商鉴》
周大江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4厅第1版
中共党史史迹与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教训匪夷所思地结合了。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挫折到胜利的奋斗历程所揭示的种种真理,对于今天的企业组织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作者摆脱了以往传统的叙述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尤以《组织篇》、《谋略篇》值得称道。近5万册已销售殆尽。
九、《宇宙逍遥》
(美)约翰·A·惠勒著,田松、南宫梅芳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茫茫宇宙,任我思想纵横遨游!只有这样的译名,配得上惠勒那高扬不羁的思想激情。作为美国近现代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黑洞”之名的命名者,惠勒参与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自己专业的狭隘视野,成为一名哲人科学家。集中体现他哲人科学家思想的,就是这本《宇宙逍遥》。
十、《国史十六讲》
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06年4月第1版
这本书由作者在复旦大学授课的讲义修改而成。它用21万字就简短精悍地描绘了中国历史通貌。文字既严谨,又有散文式的轻松;内容既吸收了中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又融合了自己的新见和心得。用作者的话的说,它体现在深度和新意上,以历史故事来解读历史,在趣味中让人思考,激发重新思考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十一、《八十年代访谈录》
查建英主编,三联书店2006年5月第1版
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也许会想到这样一些词:激情、贫乏、热诚、反叛、思想、启蒙、使命感、精英、争论、迟到的青春;也许还会想到一些人:阿城、北岛、刘索拉、崔健。查建英这本访谈录的谈话对象,正是这些曾引领八十年代潮流的风云人物。20年的间隔和缓冲,足够让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晰。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既回忆反省过去,也评论分析现在,并眺想未来。
十二、《王蒙自传:半生多事》
王蒙著,花城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一本记述自己人生的书,本来应该更多的是冷静的描述,但是我们看到王蒙先生还是用他炽热的笔、用散文的笔法写自传,多的是热情和抒情,语句排山倒海般地向读者倾诉他前半生的阅历和所思,讲述他如何从一个孩子走向有信仰、有志向的青年,又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志向走向生活的逆境,走入中年。王蒙先生的文章一向以写得有智慧著称,在这本书里依然能感受到这一点。
十三、《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张素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有七千多人参加,人们习惯地称为“七千人大会”。大会的初衷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变1959- 1961年的国民经济困难局面,但后来会议日程和主题发生了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改变。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面、深入、详细地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和曲折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
十四、《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傅伟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面对死亡、如何在绝望中重拾求生意志的书籍,坊间寥寥可数;能够透过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及文学等角度,加上与死亡真实拼搏的经验,从而综观与整合对死亡极具现代意义的看法的作品,更为凤毛麟角。《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正是这样一本书。它是台湾学者傅伟勋先生患上淋巴腺癌,经两次手术,50多次电疗,在身体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写成的。作者认为,“生死是一体两面”,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息息相关。
十五、《黑暗时代的人们》
(美)汉娜·阿伦特著,王凌云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阿伦特借用布莱希特“只有不义却没有对它的抵抗”的时代为黑暗时代,认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更多地来自一些人的生命和作品所发出的不确定、闪烁而又经常微弱的光亮。这些人有书中所论及的如莱辛、本雅明等11位欧洲知名的知识分子。这本论文与随笔集易读耐读。
十六、《上学记》
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1版
这是一份珍贵的口述资料,何兆武先生娓娓道来,真诚、直率、不落俗套。书中披露的各色人物的生活细节和历史的细节,以及何先生渊博、风趣、见识独到的话语,深深吸引了我们。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深刻体认到,何先生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远、更深奥的精神境界。
十七、《法国文化史》
(法)让-皮埃尔·里乌等著,杨剑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这套由华东师大出版社重点推出的四卷本图书是中法文化年合作项目,是迄今为止法国最完善、最权威的文化史著作,在法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全集详细描述了从法国中世纪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法国文化脉络。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全集有200多幅精美的彩色插图,具有很高的阅读观赏价值、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十八、《世界是平的》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世界是平的”,这是弗里德曼创造的新鲜术语。导致世界变平的因素,是政治的、科技的以及人类思想上的种种变革。作者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这本书出版后在半年内销出了100万册。
十九、《扫起落叶好过冬》
林达著,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1版
向你娓娓道来,讲述美国的方方面面,有历史的、有司法的、有修道士的。看似写得漫不经意,可字里行间透着良苦用心。他的讲述很有自己的特点,在故事中夹杂着自己的见解和思想,然后一点一点地向你灌输,让你慢慢地接受,慢慢地领会和品味,慢慢地了解和认识一个真正的美国。通过阅读该书,我们看到的既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学者。
二十、《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著,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1版
签名售书创了纪录,媒体的热捧就不必再重复了。不过,作者对《论语》的人生意义和人生观的解读,的确引发了一股读《论语》的热。在浮躁的多元化的时代,读点经典,尤其是传统经典,总还是有益的,起码可以避免数典忘祖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