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素养;记忆;思辨;体会;表达
学生在学习中对于一些问题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与体会。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记忆、引导思辨、引导体会、引导表达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一、引导记忆
任何知识、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记忆。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记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例如,“鹅”的写字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回答“鹅”是什么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之后,教师把“我”和“鸟”描述成两个合住在一个田字格的朋友,让学生体会怎样安排才能不拥挤。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就回答出“我”要把斜钩变短,“鸟”要字形变瘦。接下来再让学生描红。由此可见,引导记忆是重要的方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引导思辨
在执教《说勤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思辨:对于司马光和童第周,课文能不能只选取一个事例来说明问题?
学生先阅读课文,梳理了课文中的两个事例:一个是司马光用“警枕”来提醒自己勤奋刻苦,终于编写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另一个是童第周成功进行了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界引起了轰动。
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辨析。有的学生说:“不能删,那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事例,前者是宋朝,后者是现代,这能够说明古今都有,明显增强了说服力!”有的学生说:“不能删,这两个事例是从不同学科来说明的,前者是历史,后者是生物,这样写内容更广泛、全面,更有说服力!”
总之,通过思辨,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会明显提高,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三、引導体会
体会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人文素养不是通过说教形成的,只能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慢慢内化。
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为什么作者用“月光启蒙”为题,笔者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学生有深刻体会:
第一,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
第二,是柔和的月光与母亲的歌声共同营造了一个诗般的教育环境。
第三,月光本身对孩子有着美的熏陶、爱的激发作用。
由于引导得当,学生陆续体会到了那诗意般描写的内涵,理解了“月光”就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月光启蒙”其实就是诗情启蒙,也就是美和爱的启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体会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都说明了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引导表达
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包括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表达。能否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更富有感染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自己摇花的乐趣,在后文又写“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跳跃——桂花只在秋天开放,由秋天到全年,由自己一人到整个村庄,这种跳跃就像绘画中的留白,唤起读者无尽的想象。
笔者在教这一课时,先是引导学生找出这样一个中间的过渡语句——“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然后问学生:怎么就忽然提到“全年”“整个村庄”呢?学生一开始很茫然,但随着一个个零散的,甚至是有点混乱的回答多起来,学生逐渐理解了作者的思路:由“我”到全家、到整个村庄,由摇花的季节到全年,桂花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桂花可以制作成桂花茶、桂花卤、桂花糕。学生能充分想象到作者故乡的人们是怎样欢天喜地地晒花、制卤、做糕,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语文素养;记忆;思辨;体会;表达
学生在学习中对于一些问题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与体会。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记忆、引导思辨、引导体会、引导表达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一、引导记忆
任何知识、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记忆。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记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例如,“鹅”的写字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回答“鹅”是什么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之后,教师把“我”和“鸟”描述成两个合住在一个田字格的朋友,让学生体会怎样安排才能不拥挤。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就回答出“我”要把斜钩变短,“鸟”要字形变瘦。接下来再让学生描红。由此可见,引导记忆是重要的方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引导思辨
在执教《说勤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思辨:对于司马光和童第周,课文能不能只选取一个事例来说明问题?
学生先阅读课文,梳理了课文中的两个事例:一个是司马光用“警枕”来提醒自己勤奋刻苦,终于编写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另一个是童第周成功进行了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界引起了轰动。
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辨析。有的学生说:“不能删,那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事例,前者是宋朝,后者是现代,这能够说明古今都有,明显增强了说服力!”有的学生说:“不能删,这两个事例是从不同学科来说明的,前者是历史,后者是生物,这样写内容更广泛、全面,更有说服力!”
总之,通过思辨,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会明显提高,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三、引導体会
体会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人文素养不是通过说教形成的,只能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慢慢内化。
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为什么作者用“月光启蒙”为题,笔者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学生有深刻体会:
第一,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
第二,是柔和的月光与母亲的歌声共同营造了一个诗般的教育环境。
第三,月光本身对孩子有着美的熏陶、爱的激发作用。
由于引导得当,学生陆续体会到了那诗意般描写的内涵,理解了“月光”就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月光启蒙”其实就是诗情启蒙,也就是美和爱的启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体会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都说明了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引导表达
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包括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表达。能否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更富有感染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自己摇花的乐趣,在后文又写“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跳跃——桂花只在秋天开放,由秋天到全年,由自己一人到整个村庄,这种跳跃就像绘画中的留白,唤起读者无尽的想象。
笔者在教这一课时,先是引导学生找出这样一个中间的过渡语句——“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然后问学生:怎么就忽然提到“全年”“整个村庄”呢?学生一开始很茫然,但随着一个个零散的,甚至是有点混乱的回答多起来,学生逐渐理解了作者的思路:由“我”到全家、到整个村庄,由摇花的季节到全年,桂花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桂花可以制作成桂花茶、桂花卤、桂花糕。学生能充分想象到作者故乡的人们是怎样欢天喜地地晒花、制卤、做糕,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