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判断等实验能力的培养与物理学习的成绩关系很大。实验与思维能力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实验能力缺乏,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思维能力低下,实验能力也不可能很快地提高。因此加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对促进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如何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仪器去研究物理问题、探讨物理规律、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实验;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其教学就是如何利用好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严谨认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对此,我就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以下看法。
一、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目前在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缺少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时间,缺乏主动性,整堂课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有序的支配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呢?我在《机械效率》一节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做“井中取水”的实验:用装有水的大桶做水井,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系着一个塑料杯做水桶,学生从“井”中取水,要求学生观察、测量并记录桶、水的重力和水井的高度,分别求出有用功、总功,引导出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由于学生取出的水的质量不同,机械效率的计算结果也不同,由此更深刻的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区别,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从课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导出和连接,都无比的巧妙,而且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操作、演练,在观察、思考、计算,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例如,在观察“使鸡蛋悬浮”的过程中,个别学生注意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又到漂浮,不禁提出疑问:在加盐的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大?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除了得出“鸡蛋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盐水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还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当鸡蛋漂浮或悬浮时,液体的密度虽然变大了,但所受的浮力不变的结论。这样,学生积极投入,不断提问,教师举一反三,实验课活起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
三、通过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时,实验室里有“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现成装置。压缩空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引起了棉花的燃烧。反过来怎样?我们把自行车内胎取出来,让气门芯连接气体温度计(增大可见度),让打足气的轮胎突然放气,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下降,这一现象,在温度计上成功的显示出来了。
又如在学习“声音具有能量”时,按书上所说,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但烛焰极不稳定。如果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用一个空饮料瓶,从中间截为两部分,取带瓶口的那部分,把瓶体截开处用橡皮膜蒙上,周围扎紧,然后把瓶口水平对准烛焰,在后面向里猛的弹击橡皮膜,听到橡皮膜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烛焰在剧烈摇晃甚至熄灭。最后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优劣,并诱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案。这样的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四、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但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物理初始教学时,就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在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把一根玻璃棒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可以发现玻璃棒变弯,而且水下部分变粗了。教师还可以把课后的一些小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加以演示,这样既可以讲解课后的小实验,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在讲解“热机”时,可以利用一个废旧的易拉罐和一支蜡烛做成一个燃气小船,这样既演示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完成,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而且在每次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率”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由家长协助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个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都会领略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极大的诱发了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观察演示实验及动脑完成家庭小实验等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都应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努力提升每一名学生的各项潜能。
参考文献:
[1]魏德元.物理教学要注重科学探究实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2]朱海华.在实验中练习 在练习中实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3]钟代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科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关键词:实验;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其教学就是如何利用好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严谨认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对此,我就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以下看法。
一、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目前在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缺少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时间,缺乏主动性,整堂课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有序的支配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呢?我在《机械效率》一节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做“井中取水”的实验:用装有水的大桶做水井,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系着一个塑料杯做水桶,学生从“井”中取水,要求学生观察、测量并记录桶、水的重力和水井的高度,分别求出有用功、总功,引导出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由于学生取出的水的质量不同,机械效率的计算结果也不同,由此更深刻的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区别,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从课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导出和连接,都无比的巧妙,而且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操作、演练,在观察、思考、计算,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例如,在观察“使鸡蛋悬浮”的过程中,个别学生注意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又到漂浮,不禁提出疑问:在加盐的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大?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除了得出“鸡蛋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盐水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还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当鸡蛋漂浮或悬浮时,液体的密度虽然变大了,但所受的浮力不变的结论。这样,学生积极投入,不断提问,教师举一反三,实验课活起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
三、通过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时,实验室里有“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现成装置。压缩空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引起了棉花的燃烧。反过来怎样?我们把自行车内胎取出来,让气门芯连接气体温度计(增大可见度),让打足气的轮胎突然放气,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下降,这一现象,在温度计上成功的显示出来了。
又如在学习“声音具有能量”时,按书上所说,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但烛焰极不稳定。如果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用一个空饮料瓶,从中间截为两部分,取带瓶口的那部分,把瓶体截开处用橡皮膜蒙上,周围扎紧,然后把瓶口水平对准烛焰,在后面向里猛的弹击橡皮膜,听到橡皮膜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烛焰在剧烈摇晃甚至熄灭。最后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优劣,并诱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案。这样的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四、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但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物理初始教学时,就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在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把一根玻璃棒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可以发现玻璃棒变弯,而且水下部分变粗了。教师还可以把课后的一些小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加以演示,这样既可以讲解课后的小实验,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在讲解“热机”时,可以利用一个废旧的易拉罐和一支蜡烛做成一个燃气小船,这样既演示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完成,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而且在每次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率”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由家长协助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个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都会领略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极大的诱发了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观察演示实验及动脑完成家庭小实验等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都应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努力提升每一名学生的各项潜能。
参考文献:
[1]魏德元.物理教学要注重科学探究实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2]朱海华.在实验中练习 在练习中实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3]钟代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科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