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优化方法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作文教学效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生活化教学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升写作素养。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性,遵循新课标要求,通过多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随堂测试结果中了解学生阶段学习情况。目前语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很难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除此之外,教师习惯主导教学节奏,学生被动学习,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解决目前课上教学存在的弊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也是教师提升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比如,教師在讲苏教版二《我与地坛》这节课时,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按照教材学习目标,督促学生课前复习课文,搜集作者史铁生的个人资料,并在课上带领学生深度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根据史铁生的个人背景,分析文章内容,考虑地坛与母亲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应该使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文章的价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几处景物描写,而这些景物与作者人生背景有何相似之处。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文章的内容,掌握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信息。与此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发挥联想,分析史铁生想要借助文字抒发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各项考试综合分析,笔者发现目前高中生并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所以在写作时便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除此之外,学生对社会热点掌握不多,了解不够深入,写作时无法引经据典,写出的作文很难感染他人。据此,教师必须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后,扩大阅读量,从作品中收集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长此以往,让学生自主摸索出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量。
  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必修二《鸟啼》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文中的写作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内容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潜在的社会价值。教师需要在课前导入适当中,通过“向死而生”这个词语,让学生联想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写作主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鸟啼》这篇课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通过春天、鸟鸣、啼叫,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对生与死的看法,由此引出生命这个命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课文内容,从文章中提取写作素材。
  三、优化教学设计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明确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应该创新作文教学方法,结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课前备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方式被学生接受,保证教学工作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教师还应该转变作文批改方式,配合教学设计,提升作文教学效果。以往教师批改作文,因为分析、看待问题的角度单一,难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不仅如此,教师不能从多个角度赏析学生的作文,在评价时,难以做到精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批改作文的方式,成立作文批改小组,观看小组成员作文,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成长。
  比如,教师讲完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后,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仿照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写作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抒情散文。第二天完成作文后,教师采用分组批改作文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需要批改他人作文,这样便能在极大程度上优化资源配置。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赏析学生作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教师需要解决以往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传授学生在课文或课外阅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方法,大力推行小组批改作文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因此,绘本天然就具备了“用以教学儿童写作的特质”。许多绘本阅读课上,教师都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但是,其实好多教师采用的方式依然循着老路:观察绘本的某一幅图,写一段话;故事接下来可能会怎样发展,续写故事;读了这个绘本有什么感受,写写读
期刊
“多感官教学”就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让他们用耳朵、眼睛、手脚、嘴巴、头脑等多个感官,感知语文、引发思维、催生想象。多感官教学之于初中写作就是通过创设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全方位地开发他们的写作能力。  多感官教学能让写作课堂不再沉闷,学生不再只是一味地写,或者一味地记一些重要的词语与写作方法;他们能立体地感知写作,可以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演
期刊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作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在多媒体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尝试应用新颖的微课教学形式,更新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微课资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理论结合教材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如何将语文教材和微课相结合,将教材的内容和微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只有两者合一才能进一步促进微课资源的开发及其在小学作文教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良好的写作素养,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写作技巧,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用生活化视角分析作文题目,提升作文水平。  一、教学环境生活化  教師需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秉持现代教学理念,创新写作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化课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和作文课堂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作文教学训练效果不理想。开放式写作课堂则能给学生新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在开放式写作训练中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激发内在的写作欲望和热情。不仅如此,开放的写作环境和氛围也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有更好的发挥。教师要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一、让写作素材和养分的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站在儿童的角度推荐阅读书籍和教授阅读方法。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从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如何指导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指导时间要灵活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有目共睹,但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排斥阅读,尝试整本书阅读呢?
期刊
很多新接手三年级的教师会发现,中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写作文时总有畏难情绪,感到头疼。笔者在仔细观察并与一些学生交流后,发现“头疼”的原因主要有:其一,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很多家长总会多交待一句:要写作文了,你可要加把劲啊。这样的叮嘱,学生就会理解为:这个作文肯定是一只“拦路虎”,再看到一些哥哥姐姐们写作文时咬笔冥想的情景,畏难情绪从心底产生了。其二,刚升入中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还不够丰富,词汇量较少,
期刊
材料作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引议联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议”是核心部分,也是习作质量的决定因素。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常陷入一些误区,要么不够清晰,要么议论不够深刻。教师要不断丰富训练方法,让学生多总结、积累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经验,提升学生在“引议联结型作文”中的议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明确议论的基本角度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
期刊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直接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为了改变以上问题需要倡导个性化作文教学。本文指出了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3点优化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1.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单调模式化严重  大多数小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都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作文教学的成果,
期刊
在初中作文课堂上运用系统性教学,可以让作文训练有更大的覆盖空间,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更好地达成写作教学目标。系统性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具体分析写作的主题和训练方向,同时,了解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和写作素养,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写作教学主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性作文教学的功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细节捕捉能力  进入初中阶段,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