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形象化史料的功能,说明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形象化史料的重要性及加强对它的运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形象化史料;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78-1
历史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史料,从历史学研究的宏观角度来看,史料包括历史文献与史迹遗存。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史料则主要指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两类历史材料呈现方式:一类是以文字方式呈现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类是形象化的材料,如图片、照片、地图、图表、影视等。
现在历史教材编写比较枯燥乏味,缺少生趣和感染力,文献资料较多,形象化史料太少,唤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即使我们历史课堂授课创设了问题情境,但形象化的史料仍然偏少,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低,他们对文献资料处理的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学生的求知欲低,因此造成他们运用能力低,无法“解决”历史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增加形象化史料的比重以适应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关于形象化材料功能的认识除文字性史料外,形象化的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也日渐占有重要地位,其功能体现在:
第一,能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历史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人类活动,要对已经消亡的历史事实进行复原和重构是比较困难的。历史信息由于受时空限制,不大可能直接耳闻目睹,而且单凭言语的传播形式往往难以表达或不能完全清楚地表达的,而形象化的材料则可以弥补这种缺陷,能够比较具体、直观地展示历史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历史形象,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比如讲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时,这课涉及到两个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如果能通过放一些历史影片的话,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第二,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形象化的材料往往具有实感,所传达的历史信息相对感性,因此比文字材料更为生动和具体,这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所呈现的历史内容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可能会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一定冲突,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真实的感受,甚至产生疑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意识,使他们主动投入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比如讲述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时,围绕书画艺术史料包括《兰亭序》等书法作品。通过优美的书法,激起学生对书法历史的浓厚兴趣。
第三,有助于了解课文内容。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因篇幅所限,往往比较简约、概括,课文文字中的隐性内含常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出来。形象化的材料就可以帮助教师阐释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而更加具体、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第四,有助于展开积极思维。由于形象化的材料是多维的,甚至是立体的,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性就会比较强烈,很容易使其头脑被进一步激活,引发多层面思考,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特别是由于形象化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具体思维素材,就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其历史逻辑思维的操作提供了依据。
第五,有助于调动思想感情。由于形象化材料所呈现的是具体、感性的信息,可以活化历史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加大了历史信息的可接触性和可接受性,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特别是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历史上正面形象的感召力,在思想和感情上产生共鸣,得到启迪,从中受到生动的教育。
第六,有助于加强理解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化记忆和情绪化记忆有着特殊功能;深刻的印象对于人的记忆是有帮助的,形象化信息要比抽象化信息在人脑中的存留时间持久;对于已经理解的事物,其回忆和再认的有效性要比机械记忆大得多,且保留时间也更长久。由此可知,历史的形象化材料往往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比较深的印象,这就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
第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形象化的史料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同时接受多种信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氛围,通过视、听、思、说、做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感知历史材料,推动历史思维,形成历史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观察、记忆、判断的能力。
第八,可以为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史料题特别是运用形象化材料的题目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学习的明确要求。大量的图、表、文字史料出现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无疑是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平时在课堂的史料教学中增加形象化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形象化史料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历史教学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形象化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形象化史料;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78-1
历史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史料,从历史学研究的宏观角度来看,史料包括历史文献与史迹遗存。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史料则主要指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两类历史材料呈现方式:一类是以文字方式呈现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类是形象化的材料,如图片、照片、地图、图表、影视等。
现在历史教材编写比较枯燥乏味,缺少生趣和感染力,文献资料较多,形象化史料太少,唤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即使我们历史课堂授课创设了问题情境,但形象化的史料仍然偏少,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低,他们对文献资料处理的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学生的求知欲低,因此造成他们运用能力低,无法“解决”历史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增加形象化史料的比重以适应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关于形象化材料功能的认识除文字性史料外,形象化的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也日渐占有重要地位,其功能体现在:
第一,能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历史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人类活动,要对已经消亡的历史事实进行复原和重构是比较困难的。历史信息由于受时空限制,不大可能直接耳闻目睹,而且单凭言语的传播形式往往难以表达或不能完全清楚地表达的,而形象化的材料则可以弥补这种缺陷,能够比较具体、直观地展示历史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历史形象,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比如讲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时,这课涉及到两个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如果能通过放一些历史影片的话,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第二,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形象化的材料往往具有实感,所传达的历史信息相对感性,因此比文字材料更为生动和具体,这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所呈现的历史内容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可能会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一定冲突,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真实的感受,甚至产生疑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意识,使他们主动投入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比如讲述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时,围绕书画艺术史料包括《兰亭序》等书法作品。通过优美的书法,激起学生对书法历史的浓厚兴趣。
第三,有助于了解课文内容。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因篇幅所限,往往比较简约、概括,课文文字中的隐性内含常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出来。形象化的材料就可以帮助教师阐释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而更加具体、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第四,有助于展开积极思维。由于形象化的材料是多维的,甚至是立体的,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性就会比较强烈,很容易使其头脑被进一步激活,引发多层面思考,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特别是由于形象化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具体思维素材,就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其历史逻辑思维的操作提供了依据。
第五,有助于调动思想感情。由于形象化材料所呈现的是具体、感性的信息,可以活化历史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加大了历史信息的可接触性和可接受性,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特别是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历史上正面形象的感召力,在思想和感情上产生共鸣,得到启迪,从中受到生动的教育。
第六,有助于加强理解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化记忆和情绪化记忆有着特殊功能;深刻的印象对于人的记忆是有帮助的,形象化信息要比抽象化信息在人脑中的存留时间持久;对于已经理解的事物,其回忆和再认的有效性要比机械记忆大得多,且保留时间也更长久。由此可知,历史的形象化材料往往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比较深的印象,这就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
第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形象化的史料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同时接受多种信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氛围,通过视、听、思、说、做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感知历史材料,推动历史思维,形成历史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观察、记忆、判断的能力。
第八,可以为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史料题特别是运用形象化材料的题目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学习的明确要求。大量的图、表、文字史料出现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无疑是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平时在课堂的史料教学中增加形象化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形象化史料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历史教学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形象化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