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语文阅读思维的措施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需要从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思维深刻性等方面着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阅读;阅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素及根本目的。高中生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在这个阶段的思维得到了较大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想象思维等发展快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方法,希望能帮助学生尽快提升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质疑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质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将这些问题归类,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对于不同的疑问,可以采取不同的点拨方式,有的只需点到为止,有的需要提供思路,还有的需要拓展延伸。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学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表演,有学生问到,难道故事的结局一定是刘兰芝和焦仲卿都死去吗?能否将结尾改一下?这位教师意识到学生提出的想法很好,于是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最后这部分同学设计了故事主人公双宿双飞的圆满结局。在表演结束时,同学们都为这种结局拍手叫好。这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你们觉得这个结局和课文中的结局哪个更好?”有同学认为这个更好,也有同学说这样的美满结局过于大众化,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还是课文中的结局要好。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改编后的结局缺少的是符合当时社会环境和创作初衷的悲剧精神。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因此,适时让学生产生质疑,打破常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更好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篇作品的完成,凝聚了作者的创作思路。读者通过理清文章的脉络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继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要想理清作者的创作意图,离不开对作者思维轨迹的分析,也也是高中学生所要掌握的一条阅读规律。比如说,要想掌握好说明文的阅读,需要学生明白说明文是按照事物的特征来展开说明的;叙事类文章一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人物的活动来展开叙述,因此学生需要掌握这个规律;议论文往往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如《漫话清高》;抒情文通常有一条特定的感情思路,如《荷塘月色》。因此,掌握文章的脉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化繁为简,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阅读课文篇幅较长,里面蕴含了大量的阅读信息。学生只有学会将阅读材料化繁为简,总结概括,才能获得更为有用的阅读结果。如果概括不了阅读材料,那么这篇材料的内容就很难掌握。学生之所以概括不准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概括存在片面性,也就是说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而忽视了另外的内容,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概括的全面覆盖。第二,概括归于主观,也就是说没有认真读懂材料内容,没有遵循材料本来的意义,而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改变或歪曲原本内容。第三,概括过于表面化,只看到事物的浅显意思,没有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内在本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从文章内容到写作技巧再到人物特征,都要进行字数的限定,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比较迁移,挖掘思维的深刻性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文本解读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归类能力,也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例如,学了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以点带面,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另外的大量的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的美,还提高了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新课标的推行带来了挑战和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在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约束思维,帮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观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师道·教研,2013(5).
  [2]潘小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学,2012(3).
  [3]汤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10).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超精度加工技术是国家重点资助的研究领域,而高质量的纳米级微进给系统是实现超 精度加工的关键.该文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纳米级精密磨床辅助进给工作台,拟在进一步提
【摘要】由于课堂教学评语具有直接性、便捷性的特点,因此已经成为目前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常见方式,不仅使用率较高,同时还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科学地使用课堂教学评语能创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充分发散思维、解决困难、增加信心。相反,如果课堂教学评语使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更为积极有效的评价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获得赏识和体验成功中发展,从而实现课堂质态的良性循环,使初中语文课堂因有效评价而高效精彩。  【关键词】评价;有效;策略;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优化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立足实际,因人而异评价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况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从只关注学生应试成绩,到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学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
【摘要】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还学生主动权。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对提问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降低了教学效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问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提问;学生;兴趣;思维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预习时,要求学生坚持有效的结构化预习,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的习惯。这样的要求,既能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使学生从中发现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又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关键词】预习习惯
通过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产生的历史根源的梳理并进行分析比较,说明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型,并由此分析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及在职业教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两本教材作为比较对象,简单地从教材的几个方面去进行对比,发现两套教材的不同之处,从而对比得出部编本所呈现的特点,并以此总结出在教材编写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部编本”教材包括两部分,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本文重点研究部编本初中教材的版本。“部编本”全称为“教育部编义务
我国在21世纪初,开始对高中生的教学培养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强调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被动学习改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本文探讨
该文通过对超声磨削加工过程的分析,考虑开半电源的优越性,研制出具有频率自动跟踪性能、恒幅输出性能和自动保护功能的超声开关电源.该电源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