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感受意义
谈话:每年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时下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也到了,光明小学的学生们来到荒野上,想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植树。(板题:我们去植树)
评析:通过介绍植树节的由来,丰富学生对植树节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学生对植树活动意义的理解,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激发起学生强烈参与活动的欲望,使得整个活动“曲调未成情已生”。
二、 观察理解丰富认识
1.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班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2.引导分类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信息,这么多信息交流起来有些混乱,不利于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班内再次交流,课件呈现以班级分类的信息图
评析:通过观察情境,收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再通过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活动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对活动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行动上的指引,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作了良好的准备。
三、 自主探索
1.解决每个班各栽树多少棵。
谈话:三个班学生在植树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那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自己的思考。
提问:要求每班各植树多少棵,你能解决吗?
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三个问题,班内交流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由“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通过交流自己解决每个班植树多少棵时的想法,不断丰富并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2.解决每个班植树方案中的问题。
⑴谈话:刚才我们已解决了每个班植树多少棵的问题,那每个班的树分别又是怎样栽的呢?这里面的哪些问题你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你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
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这些问题然后再尝试解决问题。
⑵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出哪个班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个问题需要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生可能独立解决一班和三班的问题,对于二班的问题可能需要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班内汇报。
⑶回顾整理:这三个班植树方案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样克服的?
⑷提出问题:你还能为这几个班设计出什么样的植树方案,小组内说说并解决这些方案。
评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小组交流与班内汇报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既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小组学习共同体的辐射影响作用。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展现其深刻的思维过程,通过“你是怎样想的?”“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些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等,让学生及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促使学生及时地把积累的经验方法内化整理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四、 拓展应用 反思内化
1.活动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还提出了哪些问题?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其实不止是植树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蕴涵着数学问题,认真去观察与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来让大家共同解决。
评析:通过对活动回顾小结,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活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整理,促使其认识深化、思维深入,能力提升。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在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增强其应用意识。
总评:本节课是一个场景型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旨在通过一个植树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本节课设计上能有机结合教材实际,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经历有序的活动过程
本节课注重提供时空,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充分并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反思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是注重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其次通过预设一些有针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呢?”等,使学生一次次地主动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第三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让学生小组内去共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思考哪些问题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开展活动。
3.增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本节课注重及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时进行回顾整理、反思评价,如活动中及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遇到了哪些难题等,活动后让学生回顾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问题等,这样通过反思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思考更深入,不断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化整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活动后成功的喜悦,使得活动更有效、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感受意义
谈话:每年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时下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也到了,光明小学的学生们来到荒野上,想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植树。(板题:我们去植树)
评析:通过介绍植树节的由来,丰富学生对植树节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学生对植树活动意义的理解,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激发起学生强烈参与活动的欲望,使得整个活动“曲调未成情已生”。
二、 观察理解丰富认识
1.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班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2.引导分类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信息,这么多信息交流起来有些混乱,不利于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班内再次交流,课件呈现以班级分类的信息图
评析:通过观察情境,收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再通过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活动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对活动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行动上的指引,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作了良好的准备。
三、 自主探索
1.解决每个班各栽树多少棵。
谈话:三个班学生在植树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那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自己的思考。
提问:要求每班各植树多少棵,你能解决吗?
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三个问题,班内交流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由“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通过交流自己解决每个班植树多少棵时的想法,不断丰富并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2.解决每个班植树方案中的问题。
⑴谈话:刚才我们已解决了每个班植树多少棵的问题,那每个班的树分别又是怎样栽的呢?这里面的哪些问题你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你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
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这些问题然后再尝试解决问题。
⑵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出哪个班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个问题需要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生可能独立解决一班和三班的问题,对于二班的问题可能需要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班内汇报。
⑶回顾整理:这三个班植树方案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样克服的?
⑷提出问题:你还能为这几个班设计出什么样的植树方案,小组内说说并解决这些方案。
评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小组交流与班内汇报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既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小组学习共同体的辐射影响作用。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展现其深刻的思维过程,通过“你是怎样想的?”“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些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等,让学生及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促使学生及时地把积累的经验方法内化整理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四、 拓展应用 反思内化
1.活动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还提出了哪些问题?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其实不止是植树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蕴涵着数学问题,认真去观察与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来让大家共同解决。
评析:通过对活动回顾小结,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活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整理,促使其认识深化、思维深入,能力提升。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在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增强其应用意识。
总评:本节课是一个场景型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旨在通过一个植树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本节课设计上能有机结合教材实际,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经历有序的活动过程
本节课注重提供时空,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充分并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反思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是注重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其次通过预设一些有针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呢?”等,使学生一次次地主动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第三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让学生小组内去共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思考哪些问题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开展活动。
3.增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本节课注重及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时进行回顾整理、反思评价,如活动中及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遇到了哪些难题等,活动后让学生回顾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问题等,这样通过反思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思考更深入,不断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化整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活动后成功的喜悦,使得活动更有效、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