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特殊生”的几种有效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agjc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去年我刚接任五<6>班的班主任工作后,无意中就发现班中好有几个“特殊生”,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言行都是由他们用自己的意识來支配的,不受时间和环境的约束,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老师的再三提醒和叮嘱,他们总是依旧不变。如上课爱插嘴,随便说话打闹;课堂和回家作业都不做;教室里乱丢纸屑……这些事情无一不出现在他们身上。让我费解的是不管他们怎么做,做些什么事,班内的其他同学都置之不理,没有一个同学愿意接近和提醒他们,并和他们和睦相处。
  面对这些情况,我不得不这样想:难道这几个“特殊生”所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受到班内其他学生的歧视而形成的一种孤独感所导致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该如何来带领这几个“特殊生”融入到班集体的生活中,不断改变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呢?我借机和本班的任课老师一起商议,决定采用“细心寻找闪光点、坚持爱心感动人、大胆改变管理法、保持童心赢收获、恒心终究能获胜”等教法开始新的挑战。
  一、细心寻找闪光点,为“特殊生”改变不良习惯创设条件
  我在教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粘贴上了四张表格:“×××,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快!”“×××,我们佩服你!”“×××,你表现得最好!”由此开始,班内的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从各方面细心地去捕捉这几位“特殊生”身上的任何一个不起眼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就立刻记录在这几张表格上。每天放学时我根据表格上的记录情况,再次一一表扬他们,同时教育大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只要发现他们表现好的地方,就要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快!”……事实证明,两个星期下来,他们的表现真的变了,变得好多了。
  二、坚持爱心感动人,为“特殊生”各方面的进步夯实基础
  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老师要想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就要让学生先感受到你的“爱”和“亲近”。因此,为了感动和温暖这几位“特殊生”的心,我们开始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当他们作业遇到困难时,我们都耐心辅导他们,直到他们理解为止;当他们测试取得不良的成绩时,我们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当然,我们还创造出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出其优点和长处,从而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步领悟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关爱,由此,他们对同学和老师们也不由而然地都产生了浓浓的感情,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以前存在的缺点也就随之慢慢地改掉了,这样一来,他们的进步也带动着整个班级在原有的基础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大胆改变管理法,为“特殊生”增强自信心提供鼓动力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队干部就是班级中的火车头,是中队管理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说实话,班干部一般都是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的,但是,为了有利于鼓动 “特殊生”自信心,发挥出他们的特长、爱好,彻底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不断赢得同学们和老师的信任,我大胆地改变了陈旧的管理法,推荐这几位“特殊生”每人当一个课代表(一段时间),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竞争欲。一个月下来,他们在各方面的进步确实都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四、保持童心赢收获,为“特殊生”的点滴进步添加“催化剂”
  通过一段时间和“特殊生”的接触,我深刻领悟到只有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才能与他们的心灵接轨。因此,只要我们时时用充满好奇的心去观察,降低重心来思考,往往就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美景。
  教师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当我们发现“特殊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应及时利用家校联系通与他们的家长沟通和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进步情况后不断给以表扬和鼓励, 这样一来,真似给这些“特殊生”彻底改掉原有的不良习惯添加了“催化剂”,深信,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行为表现终将得到质的飞跃!
  五、恒心终究能获胜,为“特殊生”的进步继续摸索教育法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为了更好地做好“特殊生”的教育工作,我和任课老师定期组织讨论得失,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情况,随时更换一些有效的教育法,让他们带着一股进步的劲儿不停地在前进的路途中前行……一路艰辛一路歌,到学期结束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班级风貌焕然一新的五<6>班了。
  总之,我们通过应用以上教法对“特殊生”进行教育后,确实获得了一些佳绩。但我们不得不深思,在以后的教育中,如果我们对“特殊生”继续采用这样的教法,不知能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不知他们还能不能适应这样的方法?但我们一定会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出更有效的方法,并行之有效地去实施,使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表现得更加出色!
其他文献
摘要:担任班主任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每天的常态。总是心惊胆战地想着不要出大的矛盾,不要闹到要请家长处理,不要弄个受伤不可收拾,每天平安度过就谢天谢地,甚至到了烧香拜佛的地步了。殊不知大事件背后有其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并不是你每天默念不要发生,并不是你每天守在班里,并不是你苦口婆心经常强调,矛盾打闹就不会发生了。学生的情绪是每天不发生冲突的关键,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每天避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抓住教学中的细节阐述了在读书和写作方面对学生的素养培养。其中读书方面从兴趣培养、方法引导、氛围营造、舞台展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了。写作素养的培养则主要从素材积累、情感体验、随笔写作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读写素养 兴趣 情感 活动  学习语文,离不开读书和写作。这两方面工夫下不足,单靠课堂上识记几个生字,学习几篇文章,分析几个人物形象,练习几篇作文,是绝对学不好语文的。语文的外延即
期刊
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的。”是啊,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是在做叶的事业,最平凡的绿叶。  清楚的记得2008年,在经历几个月的残酷选拔后,迈进了遄台中学的校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新的事、新的人,像刚出生的娃娃,深深地被吸引。清楚的记得刚站在三尺讲台上时,面对无数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内心呼喊着:我终于当老师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实施这一理念,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实施互动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适应学生发现知识与接受知识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适合在知识直观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在互动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知识的构建。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室内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就是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互动效应,从中获得发展的。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今天,把环境创设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被誉称为是“孩子的第三任教师”。可见,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正如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有许多年轻老师面对环境布置的任务,感觉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下的阅读与写作,使之更好的运用于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成为如今核心素养下教师职业能力成长中重要的一环。如何让学生把句子写优美具体,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呢,可从“多读书,重积累”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 阅读与写作 多读书 重积累 勤思考 深琢磨  如何定义核心素养?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课程目标是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
期刊
数学的发展表明: 积分和 积分在各自相应的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狭义上看, 积分可以看作是 积分的推广。同时, 积分的创立是积分发展从近代水平向现代水平升华的一次智力革命, 积分不仅扩大了可积函数类,而且还由于它独特的性质,解决了许多古典分析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数学进入了现代分析时代。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积分并没有完全否定和抛弃 积分,它把 积分作为一种特例加以概括,并且在一定条件下 积分可以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应用意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
期刊
作为以语录体为主要形式的哲理散文集《论语》的经典性固然首先取决于它是儒家思想之源的实录,但其语言艺术所具有的的巨大魅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就《论语》的修辞艺术予以简要论述。  一、音节自然,参差有致  言语的音节美是修辞最基本的要求,属于消极修辞的范畴。《论语》言语在这方面充分表现出来。三音节、四音节句子的大量使用以及句子音节的参差变化,既符合上古汉语的句节特点,又表现了《论语》高超的遣词
期刊
摘要:新词在产生之初具有任意性,一旦被广大群众所使用,它就被约定俗成了,不能再随意更改。新产生的词未来有两种命运——接受和不被接受。而接受的过程实质就是这个新詞被大家约定俗成的过程。影响新词的约定俗成有内外两个因素,即本身合乎语言内部标准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关键词:新词 任意性 约定俗成 因素  一、引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说:“语言,实际上是它的词汇,是处在不断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