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探究对化学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目标教学的优势,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探究,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目标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
  一、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增添学生探究体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缺少“参与”意识,学生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主体作用,独立操作能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地运用实验探索,不但能获取知识,而且能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这种效果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一)学生个体设计实验方案
  在探究水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时,我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认真思考,分小组讨论,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例如:有的同学用一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瓶中注入水,塞紧瓶塞后震荡,结果软塑料瓶变瘪;有的同学用试管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然后倒置于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这样变限制性的实验为开放性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学生个体选制实验器材
  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可以向实验室借一些仪器,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器材。如:把废弃的可乐瓶剪开,底部做烧杯,上部做漏斗;用眼药水瓶做滴管;用注射器做分液漏斗,等等。当学生用收集的鸡蛋壳、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出二氧化碳气体时,他们兴奋不已。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废物,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激情得到了点燃,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励。
  (三)学生个体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每位学生都想主动地把实验演示给大家观摩,都希望获得赞许而得到满足成功感。演示实验可以相互探讨、相互磋商,从而达到共同成功、共同提高的愿望。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知识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喜悦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现象分析能力。
  二、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开放实验方法
  在探究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是否变质时,我在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后,方法由学生小组讨论决定。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研究后,得出的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如加酸转化为气体,加可溶性的碱或盐转化为成沉淀,等等。通过实验方法设计的探究,学生大大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挖掘了发散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气氛油然而生,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在乐学环境中锻炼了能力。
  (二)开放实验目的与步骤
  在探究灭火原理与方法的实验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用嘴吹,有的把没有烧的部分切掉,有的罩一只杯子在上面,有的泼水,等等。学生体验了实验方法的多样性,达到了探究目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也发散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方法。
  (三)开放实验归纳
  实验后我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有的学生说隔绝氧气,有的说移走可燃物,有的说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归纳与总结,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布置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
  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但知识的运用、扩展却是在课外。教师应尽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使之成为实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延伸和扩展。
  (一)重视课本上的小实验
  例如:在讲解酸碱盐化学性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制汽水”、“自制书签”、“自制皮蛋”等。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重视化学知识与生活接近的实验内容
  例如:我让学生在家做铁生锈和防护、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探究实验,把化学引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化学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得到了激励,自主探究的思想也得到了陶冶。
  (三)重视应用生活用品改进化学实验
  例如: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可以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药水瓶代替试管,用吸管代替导管,同时应用食醋来制取二氧化碳。在教学中我适当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器材做实验,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了废物的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目标教学的优势,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国民族出版社,2006,2.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其他文献
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做物理题的时候往往理解题意出现了偏差。为了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我采用了“细节”变化的题目进行对比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  例1:露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如果把“露”换成“霜”,物态变化是哪一个呢?  分析:本题只一字之差,学生应马上想到:秋天昼夜温差大,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一、运用形象手段导入,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在初二阶段才开始学习物理,之前没有相关基础,对物理学习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存在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我注重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或是手段进行新课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浮力”内容教学时,我举了一
下面是我给学生讲过的一道例题,对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我没有进行仔细的推敲,就想当然地按自己的理解讲了。当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但又一次不经意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发现这道题其实有另一种分析方法,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和原先的结论却截然不同,两种分析方法看起来又都没有什么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道例题和它的两种分析方法。  例:长方体金属块放在匀强磁场中,有电流通过金属块,如图所示,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化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为了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教育就需要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涉及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