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这一个概念的提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就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以往非常重视理论教学变成了如今格外注重能力教学,重视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全面发展。鉴于此,本篇文章将探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学生年纪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为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主要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学生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数学学习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思维就要发生变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1]。
一、以兴趣为动力,实现课上课下有效结合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就应该以兴趣作为学习学习的驱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件事物的时候观察到的事物形状不同,就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了相关知识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记录下来。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也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引导性作业,并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这样就能夠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
二、利用问题引导和习题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而言,教师如果把数学教学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时常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只知道一味唱独角戏,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拿来主义”,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会自主思考,而是会被动的等待教师讲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和习题练习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还是以人教版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规则的模型,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模型,并将观察到的形状用粉笔画下来。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在不同的方向观看同一个物体时,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当学生了解了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专项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如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让学生能够构建数学模型,能够将多样化的数学思想灵活运用起来。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左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教师在讲述观察物体的技巧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在观看重点突出的课件时,能够逐渐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如教师给出三张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体模型的平面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一个立体模型主要由多少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填数字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四、在分层作业中渗透数学思想,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并在分层作业中渗透数学思想,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时候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2]。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就可以先给学生设置最基础的两位数以内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出相关答案,之后让学生将这些题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能够整除的和不能够整除的。对于能够整除的算式来说,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因数与倍数关系,而不能够整除的两个数据间就不具备因数与倍数关系。随后教师可以逐渐提升题目的难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类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当前具体学情,重视为学生构建有趣的教学课堂,努力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问题引导以及习题练习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利用分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才可以打造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子文.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188-189.
[2]许炎坤.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读写算,2019(34):11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学生年纪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为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主要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学生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数学学习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思维就要发生变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1]。
一、以兴趣为动力,实现课上课下有效结合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就应该以兴趣作为学习学习的驱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件事物的时候观察到的事物形状不同,就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了相关知识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记录下来。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也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引导性作业,并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这样就能夠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
二、利用问题引导和习题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而言,教师如果把数学教学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时常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只知道一味唱独角戏,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拿来主义”,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会自主思考,而是会被动的等待教师讲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和习题练习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还是以人教版四年级《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规则的模型,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模型,并将观察到的形状用粉笔画下来。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在不同的方向观看同一个物体时,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当学生了解了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专项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如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让学生能够构建数学模型,能够将多样化的数学思想灵活运用起来。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左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教师在讲述观察物体的技巧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在观看重点突出的课件时,能够逐渐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如教师给出三张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体模型的平面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一个立体模型主要由多少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填数字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四、在分层作业中渗透数学思想,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并在分层作业中渗透数学思想,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时候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2]。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就可以先给学生设置最基础的两位数以内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出相关答案,之后让学生将这些题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能够整除的和不能够整除的。对于能够整除的算式来说,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因数与倍数关系,而不能够整除的两个数据间就不具备因数与倍数关系。随后教师可以逐渐提升题目的难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类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当前具体学情,重视为学生构建有趣的教学课堂,努力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问题引导以及习题练习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利用分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才可以打造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子文.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188-189.
[2]许炎坤.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读写算,2019(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