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最牛”的鱼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文鱼的一生令人惊叹
  众所周知,三文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被誉为“水中珍品”,但鲜为人知的是,三文鱼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顽强物种之一,它在淡水湖中孵化,在海洋中长大,之后它们逆流而上几百甚至数千公里,返回到出生地(最上游的河流)产卵。途中,它们不再进食,全力赶路,跃过一个个急流和险滩后产卵,几乎消耗掉它们所有的能量和体力,然后静静死去,完成它们生命中最灿烂和最悲壮的历程。
  三文鱼的一生令人惊叹,科学家发现,它强悍的生命力源于它体内的一种抗氧化物质———虾青素。三文魚体内的虾青素,防止因运动导致肌肉组织被氧化受损,增加三文鱼的生命力和耐力。
  三文鱼身上虾青素到底是什么?
  三文鱼身上虾青素到底是什么?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第四代抗氧化剂。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很好的抗氧化成分,如天然维生素E、葡萄籽、β-胡萝卜素等,每天足量的摄取就可以延缓衰老,但在对抗自由基,防治慢性疾病中,最强效的则是第四代抗氧化剂虾青素。虾青素抗氧化活性,是第一代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1000倍,是第二代辅酶Q10的800倍,第三代葡萄籽提取物的150倍。所以虾青素又被称为“超级维生素E”。
  研究发现,天然虾青素在动物界中三文鱼含量最丰富,但动物不能合成天然虾青素,三文鱼通过捕食鱼虾获取,而鱼虾则通过极少数藻类获取虾青素,其中雨生红球藻被称为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这也是至今科学家发现虾青素的最佳来源。
  此外,相对其他抗氧化剂,由于虾青素596.8道尔顿的超小分子量,能够穿透人类的血脑、血胰腺、血睾丸三大屏障,直接作用于细胞,彻底清除自由基及氧化损伤,同时,虾青素无“中和后产物”,不会成为“助氧剂”。
  第四代抗氧化剂不只是抗氧化
  作为第四代抗氧化剂,虾青素除了具有独特的抗氧化性,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消炎剂。哈佛研究院Mason称:虾青素将继他汀类、抗血小板药物之后掀起第三次预防性药物浪潮。
  截至目前,虾青素在全球斩获40多项国际专利,这些专利涉及到人体的10多个器官,包括作为逆转动脉硬化的新元素;阻止糖尿病的肾脏病损;作为无副作用的“绿色抗生素”;用于关节炎的止痛作用等等……虾青素作用不断被证实,如今,在临床医学中,虾青素作为一种天然无副作用强效抗氧化成分,已被用于治疗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肾脏炎性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同时,虾青素也广泛运用于美容、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
  虾青素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以培养微藻生产出的虾青素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健康的礼物。目前,由于雨生红球藻难于规模养殖,全球仅5个国家7家公司通过规模养殖雨生红球藻生产天然虾青素。其中,中国仅有一家规模养殖生产天然虾青素的企业———湖北雅仕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该公司经过国家药监总局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蓝帽子”虾青素保健品;目前,该公司已联合国际医疗机构研发虾青素在药品方面的临床应用,这将是中国探索新资源健康产业的又一大突破。
其他文献
我当年就读的中学,有一个中型的图书馆。“文革”开始,因受到媒体批判的“毒草”越来越多,图书馆疲于清理和下架,只好一关了之。  1967年秋,停课仍在继续,漫长的假期似无尽头。但收枪令已下达,革命略有降温,校图书馆立刻出现了偷盗大案:一个墙洞赫然在目。管理图书的老师慌了,与红卫兵组织紧急商议,设法把藏书转移至易于保护的初中部教学楼最高层,再加上铁栅钢门,以免“毒草”再次外泄。不過外寇易御,家贼难防,
我搞文学讲座,青年学员递条子问:“什么是幽默?”我说,英语humour,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词,滑稽、讽刺、诙谐、调侃、揶揄、嘲弄、挖苦、戏谑……都不合适,林语堂先生才选用了谐音词“幽默”,虽说是音译,但从字义上看,这两个汉字还是选得很巧的。  学员不满足:“那,究竟什么是幽默呢?”  我实在找不出精确的语句来给幽默下定义:“这么说吧,人世间有些事能活活把人气死,有些事能让人恨死,有些事把人冤枉死,有
1950年,我国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志愿军到朝鲜,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斗争,我的家乡福建省宁化县开展了招收志愿兵的宣传动员。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念头:参加志愿兵。因我是小时候被拐卖到宁化的,怕家人不同意,我决定背着家人去参军。  1951年1月13日,天还未放亮,我就悄悄起了床,顾不上吃饭,趁着雾霭,快快地离开家里,沿着山路,直奔宁化县城。为了防止家人发现,我连衣服、鞋子等一切
我奶奶是当地有名的接生婆,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挽救过多少生命垂危的产妇和婴儿,谁也说不清楚。我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家里来了一位穿蒙古长袍的汉子,自报名叫巴图,急急忙忙地说,他媳妇难产,请奶奶去接生。奶奶二话没说,跟着巴图就走。院外一匹拉着勒勒车的枣红马在大杨树上拴着,巴图扶着奶奶上车后,赶着走了。  我的家乡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最南端,北靠乌拉山,南临黄河滩。乌拉山前及山里是牧区,黄河
人这一辈子,总有些事难以忘怀。在我,就常常想起44年前那一麻袋小麦。不写出来,那心情就像欠了别人的债长期不还一般。  1972年6月29日,我的女儿呱呱坠地。我升级当了爸爸,十分高兴。妻要坐月子,得给女儿喂奶,自然该增加营养,补补身子。但那个年代,物资不宽余,生活必需品大多凭证定量供应。如粮食,市民每月供应28斤,其中细粮即白面只限35%。食油,每人每月限供3两。肉、蛋等的供应则更稀罕。我的女儿出
工资装在纸袋里发到你手上,那情形,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想起来,却像就在眼前。  我第一次接触工资袋,是在1979年春,被大队推荐到公社的砖瓦厂上班以后。砖瓦厂是社办企业,从书记、厂长到职工,都是离土不离乡,户口在农村,拿着工资回生产队买工分。我们的工资是每月25元,遇上突击加班或干包工时,能多一些。我入厂第一个月开的工资正好是25元,会计把工资装在白色印花的信封里,信封外皮上写着我的姓名和钱数。
1969年初我们到塞北大山里插队时,乡村的文化生活基本上是空白。“文革”前的小剧社、说评书、演皮影、闹花会都当“四旧”给扫了;才出来的样板戏,县剧团在县城演选场都一票难求,更不要说到乡下演给社员看。社员一年到头就是修理地球跟天斗跟地斗,越斗口粮越少;“跟人斗”,村里就那么几个破地主,还是“省吃俭用”型的,斗斗也就没啥大劲了。  山外运动烟熏火燎,大山深处时有寂寞。别看社员有文化的极少,那也怀念早先
1969年,我到兵团下乡。到连队的那天晚上,连长在驻地迎接我们。不用介绍,我便知道连长是东北人,因连长东北口音明显,一听便知。后来,时间长了,连长给我的印象是,比较爱说话,爱用个歇后语啥的,有东北人说话的直爽。  兵团的基层连队按军队的模式管理知青,早晚点名。我们连点名,多在早晚的开饭前。知青们以班为列,集合在一起,听连长讲话。连长说男知青:“到了兵团你就是战士,要养成军人的作风,整点啥麻溜的,别
38年前,幸运之神悄然降临到我身上———上级决定将我從连队文书岗位上,提拔为教导队“书记”(排级军官)。正式任命前,军分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专程来到连队,代表组织向我提出几点希望与要求,最后一点是:不满25周岁,不得谈恋爱。我视之如“禁令”,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时军官颇受青睐,提干之后,相继有几位热心人主动为我介绍女朋友,我不为所动,一概婉言谢绝。  次年8月,我奉命调任江西省庐山人民武装部干事。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