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105-02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和施工经验,对工民建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 施工控制
前言: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有足够的重视。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尤为重要。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从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来体现的。本人根据多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经验,就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谈几点看法。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混凝土外加剂。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把关。
1.1水泥。
进场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必须抽样复查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严格按照试验结果定其使用与否。其中,凡强度低于水泥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或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烧失量和混合材料掺加量四项指标中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都视为不合格产品,不应使用。另外,试验报告中还应包括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
1.2骨料。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满足规范JGJ52-92、JGJ53-92的要求。
1.2.1 进场骨料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为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必要时还要检测碱活性及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不得采用风化砂、特细砂、铁路道渣石作混凝土骨料,更严禁用不同来源的砂、石掺杂混合料作为骨料材料。
1.2.2 根据笔者统计观察,在实际施工当中,相关指标要点为:混凝土用的粗骨料(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得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砂子应为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子的量应不少于15%。
1.3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以及实际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例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确定其品种。进场外加剂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中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外加剂还应分别存储,避免受到污染,保证其质量性能稳定。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由于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理想状态下,即以饱和面干状态,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但实际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以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来说,调整量等于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减去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以取得较高强度和较好和易性的混凝土。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般说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的质量控制、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和冬、夏季浇筑过程的质量要点控制等几方面。
3.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3.1.1 结构用混凝土在施工前应有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中原材料有变化时,应重新申请试配。配合比通知单应附配套的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
3.1.2 混凝土的塌落度应严格按试验报告中的塌落度标准控制,严禁随意增加用水量。
3.1.3 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施工面的准备,确保模板和钢筋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
3.2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2.1 坚持开盘鉴定制度,而且每天都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
3.2.2 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重点监督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的现象,不合格的混凝土要坚决退回。
3.2.3 检查振捣情况。振捣过程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除检查漏振外,重点关注过振等不良振捣,避免出现内部蜂窝、孔洞等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3.2.4 泵送混凝土应保持连续工作,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由于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分钟,所以,允许中断时间也不能长于45分钟。搅拌车送运商品砼一般将加入缓凝剂把初凝时间延长至运输时间后加浇筑完毕时间。
3.2.5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应监督混凝土的倾落高度,具体为: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就应使用串筒、溜槽,使混凝土沿其下落,同时保证混凝土在出口处的下落方向应垂直于楼层或地面。
3.2.6 保证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使用优质的模板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关键。另外,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模板拼缝不严密,往往会产生漏浆,严重时造成新浇混凝土表面产生露石等现象,影响新浇混凝土的质量。我们经过多年摸索发现:模板缝在0.5cm以下,采用黄油水泥拌和物补缝;当模板缝小于lcm而大于0.5cm时,采用快硬性砂浆封堵。模板的刚度是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的先决条件,模板在重复使用前应进行模板刚度校准,对变形过大的模板应停止使用。为保证分层印迹线水平贯通及竖向板缝印迹线垂直,从而达到设计的要求横平竖直,模板安装时,要求模板定位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避免墙面印迹线及爬锥孔错位,影响墙面整体效果。为延长模板使用寿命和方便脱模,应使用脱模剂。根据收集到的国外清水混凝土墙面施工的资料分析,混凝土层间水平分层印迹线的处理,对墙面整体感观效果影响很大。为了处理好层间水平印迹线,达到墙面美观的效果,我们在水平分层缝处采用了压条施工方案。压条可选择截面规格为50mmX 3mm的角钢,将角钢固定在模板板面上,角钢下边线与浇筑分层线平齐(或略低),当每仓混凝土浇筑到位收仓后,就形成了一条规整的水平分层缝。角钢下边线采用测量控制,保证了贯穿性的“横平”。
4施工人员的素质
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质量意识,不符合操作规程的自觉杜绝,自然就能以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质量。
5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通过施工实践, 总结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的质量病害在施工中经常发生, 但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好控制要点, 控制好每一个关键环节,混凝土的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就能建设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建筑。
参考文献
[1]张丁,《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6期.
[2]杨峰,《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与预防》,《河南科技》,2007年第4期.
[3]唐余庆,《浅析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2006年第5期.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和施工经验,对工民建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 施工控制
前言: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有足够的重视。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尤为重要。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从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来体现的。本人根据多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经验,就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谈几点看法。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混凝土外加剂。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把关。
1.1水泥。
进场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必须抽样复查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严格按照试验结果定其使用与否。其中,凡强度低于水泥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或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烧失量和混合材料掺加量四项指标中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都视为不合格产品,不应使用。另外,试验报告中还应包括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
1.2骨料。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满足规范JGJ52-92、JGJ53-92的要求。
1.2.1 进场骨料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为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必要时还要检测碱活性及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不得采用风化砂、特细砂、铁路道渣石作混凝土骨料,更严禁用不同来源的砂、石掺杂混合料作为骨料材料。
1.2.2 根据笔者统计观察,在实际施工当中,相关指标要点为:混凝土用的粗骨料(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得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砂子应为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子的量应不少于15%。
1.3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以及实际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例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确定其品种。进场外加剂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中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外加剂还应分别存储,避免受到污染,保证其质量性能稳定。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由于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理想状态下,即以饱和面干状态,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但实际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以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来说,调整量等于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减去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以取得较高强度和较好和易性的混凝土。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般说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的质量控制、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和冬、夏季浇筑过程的质量要点控制等几方面。
3.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3.1.1 结构用混凝土在施工前应有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中原材料有变化时,应重新申请试配。配合比通知单应附配套的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
3.1.2 混凝土的塌落度应严格按试验报告中的塌落度标准控制,严禁随意增加用水量。
3.1.3 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施工面的准备,确保模板和钢筋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
3.2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2.1 坚持开盘鉴定制度,而且每天都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
3.2.2 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重点监督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的现象,不合格的混凝土要坚决退回。
3.2.3 检查振捣情况。振捣过程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除检查漏振外,重点关注过振等不良振捣,避免出现内部蜂窝、孔洞等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3.2.4 泵送混凝土应保持连续工作,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由于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分钟,所以,允许中断时间也不能长于45分钟。搅拌车送运商品砼一般将加入缓凝剂把初凝时间延长至运输时间后加浇筑完毕时间。
3.2.5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应监督混凝土的倾落高度,具体为: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就应使用串筒、溜槽,使混凝土沿其下落,同时保证混凝土在出口处的下落方向应垂直于楼层或地面。
3.2.6 保证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使用优质的模板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关键。另外,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模板拼缝不严密,往往会产生漏浆,严重时造成新浇混凝土表面产生露石等现象,影响新浇混凝土的质量。我们经过多年摸索发现:模板缝在0.5cm以下,采用黄油水泥拌和物补缝;当模板缝小于lcm而大于0.5cm时,采用快硬性砂浆封堵。模板的刚度是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的先决条件,模板在重复使用前应进行模板刚度校准,对变形过大的模板应停止使用。为保证分层印迹线水平贯通及竖向板缝印迹线垂直,从而达到设计的要求横平竖直,模板安装时,要求模板定位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避免墙面印迹线及爬锥孔错位,影响墙面整体效果。为延长模板使用寿命和方便脱模,应使用脱模剂。根据收集到的国外清水混凝土墙面施工的资料分析,混凝土层间水平分层印迹线的处理,对墙面整体感观效果影响很大。为了处理好层间水平印迹线,达到墙面美观的效果,我们在水平分层缝处采用了压条施工方案。压条可选择截面规格为50mmX 3mm的角钢,将角钢固定在模板板面上,角钢下边线与浇筑分层线平齐(或略低),当每仓混凝土浇筑到位收仓后,就形成了一条规整的水平分层缝。角钢下边线采用测量控制,保证了贯穿性的“横平”。
4施工人员的素质
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质量意识,不符合操作规程的自觉杜绝,自然就能以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质量。
5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通过施工实践, 总结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的质量病害在施工中经常发生, 但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好控制要点, 控制好每一个关键环节,混凝土的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就能建设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建筑。
参考文献
[1]张丁,《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6期.
[2]杨峰,《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与预防》,《河南科技》,2007年第4期.
[3]唐余庆,《浅析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