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公主”成长记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时常把十二当作一个轮回,而我们的小主人翁糖尿病“公主”刚刚走完她人生的第一个轮回。在这第一个轮回中,有欢笑,有悲伤,也有振奋,就如同那厨房里翻倒的五味瓶,有酸、有苦、有甜。
  曾经,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着生活的多姿多彩:她喜欢运动,教练说她是个打球的好苗子,还被推荐去参加市小学生比赛;她喜欢弹琴,每晚做完功课,就和钢琴做伴,让双手在黑白键上肆意跳跃,曾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艺术殿堂与小伙伴们随团演出……生活是多么美好,欢声笑语飞扬,空气中洋溢着甜甜的气息。
  然而,在三年前那个阴暗的周六,天空失去了色彩——她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呢?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泪水总是像秋雨般不经意地划过脸颊,当流进口中的那一刻,她品尝到了成长的另一个滋味——苦,咸得发苦。泪眼朦胧中,她想起了父母,想起了父母为了她四处奔波、辗转求医的样子,想起了父母黑发里夹杂着的白发,突然感到很自责。她在心中暗暗发誓:我要坚强,不能哭!我要努力,不能输!我要为父母多承担一点,不能让 父母操心!
  在医生、护士、病友、老师、同学们的关心爱护下,她重新拥有了勇气和力量,开始直面困难。她放下心爱的琴键,离开心仪的舞台,捧起厚厚的医学书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食物交换份法、各种食物对血糖影响的快慢……她渐渐地认识了糖尿病,懂得了该怎样处理一些简单的突发情况。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制定饮食计划的日子,是苦涩的,也是快乐的。
  由于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糖尿病对她身体的影响达到了最低。终于,她认识到:其实自己和之前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生活方式有了些许的不同而已。原本以为再也无法品尝美味,现在偶尔也会犒劳一下自己;原本以为生活从此黯然失色,现在照常学习、运动、旅游,生活依然多姿多彩。
  呵,十二岁,生命的第一个轮回!(改编自糖尿病小朋友自己所写的生活经历)
  “公主”所患的儿童糖尿病是指15岁前发病,其常见高危因素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母亲妊娠糖尿病史、胎儿期或出生后维生素D缺乏、人工喂养、被动吸烟、过度肥胖、胎儿宫内发育不良、接触重金属或染料等化学物质,等等。
  儿童糖尿病,十年翻一番
  儿童糖尿病常见的类型为1型和2型。我们调查发现,20世纪80年代,上海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0.8/100000,其后基本以每1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在增长,进入2000年后增幅加速,目前约为6 /100000。
  随着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快速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趋势。有些国家(如日本东京)新发的儿童糖尿病中,2型占一半;我国目前新发的儿童糖尿病中,2型占10%~20%。
  糖尿病“公主”,有别于成人
  “公主”9岁时出现莫名其妙的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而体重却不见长。父母担心之下带“公主”去看医生,结果被诊断为糖尿病。与成年糖尿病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最大的特点在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起病早,通常好发于5~10岁这个年龄阶段,而且近年来有愈加低龄化的倾向。
  首先,因为起病早,糖尿病儿童需要经历生长、发育到成人的一个完整阶段,因此药物的使用剂量需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其次,儿童糖尿病1型居多,需要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并需要多次测定血糖以帮助用药调整,因此痛苦的程度高于成年患者。
  再次,儿童活动不规律,进食不规律,饮食自律性差,因此在血糖控制方面,儿童糖尿病患者较成年患者更困难。
  此外,由于幼年发病,病程长,因此儿童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出现早,35岁之后死亡率高于正常非糖尿病人群。
  “公主”会变成“灰姑娘”吗
  相比成人谈尿病,儿童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生活受到的影响更大。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本文的“公主”就要备受糖尿病折磨、变成“灰姑娘”呢?
  总地来说,糖尿病给儿童一生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心理、生理、职业、家庭四个方面。
  从心理角度看,儿童患糖尿病后抑郁和焦虑很常见。有调查发现,27%的患者发病10年内经历过重度抑郁,13%的患者有焦虑;患者父母中,往往母亲容易产生抑郁。而以上心理异常,常常导致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发育。
  糖尿病对儿童生理上的影响,主要为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是主要原因。从世界范围看,糖尿病儿童中,约20%死于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在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5%~40%,神经病变发生率为66%,75%以上的糖尿病儿童患病15年后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20%~55%的患者最终会失明。
  儿童患糖尿病之后,很多家长和孩子放弃了原来的预期,社会各界对他们也存在不理解甚至歧视的现象,因此儿童今后的职业和家庭往往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方面主要还是与社会文明程度有关,在发达国家,糖尿病人群的学业、工作包括家庭受到影响的程度是非常小的,有的甚至比常人更出色。
  其实,只要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家庭等,一切均可正常进行,“公主”不会就此变成“灰姑娘”。
  延伸阅读
  分阶段治疗,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
  从近30年的经验来看,要确保糖尿病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十分提倡儿童糖尿病的分阶段治疗。
  阶段一:初发
  ●患者特征:该阶段一般处于住院状态,患者血糖高,约50%有酮症酸中毒。存在糖毒性,胰岛细胞处在休克状态,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治疗方案:每天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或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强化治疗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消除糖毒性,消除高糖对人体的损害,减轻残余胰岛细胞的负担,促进其修复。
  ●注意事项:学习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胰岛素注射、血糖测定技术。
  阶段二:缓解期(“蜜月期”)
  ●患者特征:该阶段一般处于出院状态,患者血糖平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为一生中最容易控制的阶段。
  ●治疗方案:每天2~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绝大多数患者均可获得满意控制。
  ●注意事项:调整心理状态,必要时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培养较规律的生活习惯;参考医院的食谱,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食谱;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每天规律运动30分钟~1小时;正常上学;规律测定血糖,每年到医院检查3~4次;参加糖尿病夏令营等活动,扩大知识面,结识新病友,增加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阶段三:慢性期
  ●患者特征:该阶段一般胰岛功能基本破坏,胰岛素剂量逐年增加,在青春发育期胰岛素用量达到最大水平。
  ●治疗方案:每天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注意事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血糖测定等生活和作息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食谱;注意并发症筛查,每年到医院检查3~4次,或短期住院调整用药方案;较深入地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科普知识,制定中长期学习目标,合理规划人生。一般情况下,经过努力,多数患者均可实现人生规划,贵在持之以恒。
其他文献
超重或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之一,两者关系可用“难兄难弟”来形容。但是,肥胖的问题却没有引起糖尿病患者足够的重视。  中国人内脏脂肪更易聚集  按照分布范围来说,脂肪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皮肤下方,会形成脂肪窝或脂肪团,用手可以捏得到,皮下脂肪多的人,身体呈“梨形”。内脏脂肪主要堆积在胃、肾脏、心脏和胰腺等主要脏器,撑大了腹腔,内脏脂肪多的人,身体呈“苹果形”。  不仅
做完外科手术,切下的标本需要送病理检查;做完胃镜,活检的胃黏膜标本也要送病理检查。做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验个血当天或隔天就能出报告,病理检查却要等上数天,甚至一个星期才能有结果?听听专家的说法。  做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通常,做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用于判断病变的性质(是炎症还是肿瘤)。如果是肿瘤,还需要判断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病理报告书相当于病变性质的医学“
作者简介  杨志寅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主编。济宁医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行为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慢性病之所以越来越多,并成为国人的主要死因,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生活实例   秦先生今年65岁,3个月以前出现咳嗽、咳痰带血等症。秦先生抽烟40年,每天平均抽烟20支。在当地医院拍胸片后,医生看见他左侧肺门有一个阴影,建议秦先生做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等检查,最后医生诊断为左肺鳞癌。其实,在临床上,像秦先生这样长期吸烟后患上肺癌的病人还真不少。   肺癌瞄准抽烟人士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教授 王长利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目
李女士的故事  45岁的李女士因慢性疼痛和抑郁问题到医院就诊。在与她交谈中,医生发现李女士对一些负面情绪(如愤怒、羞耻、恐惧、悲伤等)的区分和描述显得有点困难,即她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这些情绪。而每当她处于这些不良情绪时,她往,主会抱怨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但不太会描述此时的心情。  不仅如此,李女士在生活中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意力常停留在一些琐碎的外界事物上(如天气、光线、良物、工作等)
29岁的赵小姐还有两个月就要步入结婚殿堂了。不知为什么,近半年来她常常为琐事焦虑不堪,甚至大发雷霆。不光同事莫名其妙,自己也疲惫不堪。还一阵阵哄热、出汗,月经也不那么准了,很久才来一次,量也变少了。  赵小姐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也就是“卵巢早衰”早期。一听这个病名,赵小姐大吃一惊:自己还不到30岁 ,竟然就要早衰了!医生的解释更让她犹遭晴天霹雳——这病会给怀孕带来麻烦!   
杨先生今年62岁,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新城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组员。退休一年多来,杨先生在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中,不断学习健康知识,改变以往嗜好烟酒、麻将等不良生活习惯,精神面貌、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心情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棒。杨先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改变?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吧。  第一步:加入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退休之前,杨先生一有时间就和朋友们喝酒、搓麻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因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炎。该病非常顽固,且难以控制,目前医学上主要采用消炎止痛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不同种类药物的联合方案治疗。近年来,有一些间接证据表明,适量补充硒元素有助于治疗类风关。  与健康人相比,类风关患者血浆和关节液中硒浓度显著降低。国外一项含18 709名芬兰成年男性和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血浆硒与类风关
问:有些女性为什么会出现“早更”?  答:更年期通常发生在女性45~54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是51岁。而在40岁之前绝经,即被称为“早更”,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压力。吸烟、遗传因素以及外科手术(如子宫切除)等都能引起“早更”。  问:女性更年期有哪些明显症状?  笞:有五类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和精神症状:如情绪波动、情绪抑郁、多疑、易怒、乏力,性欲降低
近年来,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升高趋势。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历时20年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5的人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且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可以说,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和流行病。  典型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鼻炎、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过敏和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