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注重教孩子学习、生活,教孩子有一技之长,唯独没有教孩子学会休息。因为家长一直认为休息是人的本能,是孩子的天性,不用教,孩子也会。如果家长有这种认识的话,那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丽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女生,她的成绩和校内活动都表现平平。为了提升成绩,小丽开始用功学习。她每天放学回家至少有5个小时花在学习上,将近12点睡觉,早上7点不到就起床,上课不打呵欠已经相当不错了。辛苦的汗水很快让小丽看到了成果:相隔三周,她的成绩从原来全班第27名迅速上升到全班第10名。初二上学期末,小丽因勤奋而成为全年级老师交口称赞的好学生,她的成绩也如火箭般升到了全年级第2名。当全家皆大欢喜的时候,小丽却一脸愁容。当小丽说出了心里话,父母一下子傻了——成了优秀生的小丽居然要退学,理由竟是无法再读书了。因为长时间开夜车学习,她受不了了。
  案例二:12岁的初中生小虹的父母都是乡下农民,日子过得较为艰难。但是父母全力支持女儿读书,希望她将来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小虹也很争气,聪明乖巧,勤奋努力,回家吃完饭就做作业,从不舍得花时间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三时,小虹想,眼看要升高中了,课程将越来越多,再不加把劲恐怕要掉队,怎么对得起父母?于是小虹天天开夜车,课外活动时间也用来读书,分秒必争。一个学期下来,小虹身心疲惫,脸色苍白,视力减退,一看书就头痛,上课时头脑发胀,莫名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晚上睡觉也经常失眠。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会休息对孩子学习、成长埋下的隐患有多大!
  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再加上师长的催促,一些学生都自觉加码,不仅在做题、看书的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学习时间也大大延长。一部分学生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学习疲劳,如看书看不进,做题做不下去。于是,这些学生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觉得好累!”“我最大的愿望是睡觉。”的确,因为有升学任务的重重压力、有父母老师的殷殷期盼,很多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笨鸟先飞的行列中,挑灯夜战,勤学苦练,这自然是好的,但孩子如不会休息,长此以往,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这就要求家长要教会孩子休息,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
  一些家长和孩子对于正确休息常有如下不正确的认识:第一,不动就是休息。不少人认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然。因为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如果一个学生,虽然是坐着或躺着,但是还在动脑筋继续思考学习上的问题,那根本就不是休息。相反,与人聊天说笑,浏览报刊或聆听音乐等,才是休息。第二,娱乐就是休息。适当的娱乐,可使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休息。但如果娱乐失去控制,超越限度,就失去了休息的意义,甚至还受其害。比如,玩电脑、打游戏机至深夜或通宵,看电影或电视时间过长等,都会损耗人的精力,危害人体健康。第三,休息越多越好。休息是身心(大脑)的休整,好比是“充电”,主要形式是睡眠。适度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则应依据疲劳程度而定。对于中学生来说,夜晚睡八九个小时足矣。如果睡眠时间长,那么活动时间必然相应减少,然而静多动少并非好事。因为多睡会使人体气血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器官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多种疾病。有人说得好,休息多了会使人变懒、变笨、变胖,对健康有害无益。第四,疲劳后才休息。谁都尝过疲劳的滋味很不好受,也都知道休息能消除疲劳,可不少人干起工作来,非等到疲惫不堪后才肯休息。这种干劲可以赞扬,但不宜提倡。一些知识分子英年早逝,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生:学习非常努力,然而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较差。原因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休息的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教会孩子正确休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让孩子学会主动休息。所谓主动休息,是指每工作或学习一定时间,身体尚未觉得疲倦时就休息。采取这种休息方式,既可保证接下来的时刻为高效时刻方式,也使身心健康不受损害。主动休息,使头脑保持清醒,易于接受、理解新知识,所学的东西印象深,记得牢。反之,如果采用被动休息,即累了才休息,其效果就差得多。试想,若孩子已觉得头昏了,脑涨了,眼睛干涩难忍了,这时候还要学,定然费力不讨好。这时理解力差,印象模糊,记不牢,忘得快,身心受损。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持续学习越久或劳动强度越大,则疲劳越重,要消除疲劳就越不容易。人体好比蓄电池,勤奋刻苦学习时好比是在用电,而主动休息就好比是在充电。倘若只管一味用电,不及时充电,用得多,补充得少,行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尽管还不累,也应闭闭眼养养神或伸伸腰做做深呼吸,或看看远方和绿色植物等,这就是一种充电方式,简单而轻松。正如一些常识所说的,不要等到很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到十分饿了才吃饭,不要等到洪水来了才筑堤。
  二是教导孩子要注意课间休息。课间10分钟是让学生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在它的指挥下,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变得有条不紊。由于大脑皮层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当某一项工作做久了,兴奋性就会减低,如果再持续进行这类工作,那么这些外界的刺激就不会使大脑皮层兴奋,甚至会引起抑制。要使大脑的功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就要让大脑的兴奋区和抑制区经常轮换。因此,我们家长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呼吸些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而不应该仍在教室内做功课。我们也可结合孩子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培养孩子一些课间游戏的兴趣,比如跳花绳、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传球接力、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转呼啦圈、下象棋等。这些项目,有静有动,必有一种适合孩子。同时,丰富新颖的游戏任意选择,也使得孩子可以永远保持新鲜感,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
  三是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孩子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我们可让孩子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生不妨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这样也能取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引导。有的孩子到了毕业班或平时考试、竞赛等活动时都会变得非常紧张,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生物钟都被打乱了。这时千万不能和孩子一样心急,我们要告诉孩子,轻松的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习,应坚持一种理念,那就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要孩子尽量保持平常心,不要刻意改变生活习惯,该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该几点睡就几点睡。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论及工作与休息的关系时曾说:工作与休息是互相交替出现的生命活动的两种形式。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休息和工作相辅相成。孩子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必要的、合理的休息既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又能促进他们才智的正常发展。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重视孩子的休息,指导孩子学会休息。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一位同事向我抱怨,尽管他14岁的儿子个头已近1.70米,思想和行为却和三四岁的孩子差不多。家里的所有好东西都得留给他,每天起床得喊四五遍,内衣得提醒才知道换,作业要他和妻子一直催,才磨磨蹭蹭去做……老师把他和妻子叫到学校,责问他们:“虽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可你们家的孩子也太独了,不仅从不参与班里的集体活动,连值日打扫卫生都敷衍了事,总得别的同学给他收尾。这孩子太自私、太没责任心了!”  看着同事发
著名心理专家、治疗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创始人。任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及国际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讲师、广东省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佛山心理辅导协会副会长、“心海榕”心理公益团队心理咨询师和团队导师、珠三角多家中小学特聘家庭教育辅导专家。曾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心理专家、广州电视台《夜话》节目特邀心理专家,佛山电台亲子节目《家长社区》特邀儿童专家,还是《南方都市报》《
个案:  优秀儿子被大学劝退  从小到大,邱峰一直是父母的骄傲。邱峰是尖子生里的尖子生,从小学到高中,他是市三好学生、省三好学生,在各种作文、英语、奥数、演讲比赛中拿奖无数。前年高考,他以全市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学法律专业。  所以,当邱峰的妈妈听说儿子大学英语考试不及格的消息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系里老师介绍的情况更是让她大吃一惊:邱峰以高分进入该热门专业,颇受老师的重视,但
父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可能会影响儿子的成长。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学者通过对1400多名澳大利亚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5个小时,他们的儿子很有可能成为不良少年,经常打架、闹事等。  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当父亲工作时间较长时,孩子放学后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管。一些证据表明,青春期前的男孩比女孩更难管。研究还发现,父亲的工作时间对女儿影响不大;母亲的工作时间对儿子的影响
近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广大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向上的正能量,由河南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联合主办,妇女生活杂志社承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用第一人称讲述亲身经历过的家风或家教故事,可以是好的
婴幼儿的成长是一个神秘而有规律的过程,有时乖巧,有时叛逆,有时依赖父母,有时要求独立。不明就里的父母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家宝宝脑子里搭错了哪根神经。心理学把宝宝的这些突发性行为变化称为“成长危机”。  所谓“成长危机”,是指宝宝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到骚动,又从骚动到平静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
大约一年前,我听某中学校长提到过,他的学校有一个古怪的男生,一听到广播体操音乐就捂耳朵,表情恐惧,千方百计不出教室。我当时说,这个学生有心理问题,应该早些就诊。没想到,今年暑假的一天,这个名叫薛纯的男生真的来到了我的心理诊所。  打开记忆之门  今年14岁的薛纯个子高高的,很瘦,显得很单薄。他戴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目光在镜片后面躲躲闪闪。  我笑着打招呼:“个子很高嘛,喜欢打篮球吗?”  薛纯苦笑
去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许了一个愿,希望未来能得到一盒像春天一样美丽缤纷的彩色铅笔。没想到,期末考试结束时,老师居然送给我一盒这样的彩色铅笔。我惊喜地问:“这是给我的?”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这是奖励给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的!”我开心极了,每晚睡前都把它放在枕头旁。  新学期开始了,老师让我们用图画描绘出一种情感或愿望。我画了一幅课堂上小朋友抱臂而坐的图画。老师笑盈盈地问:“这是谁?”我大声回
[摘 要] 数学“新课标”提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兼顾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寓德于教,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才。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道德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也越来越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
[摘 要] 本文引名言、举事例、推结论,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成功源于勤奋”的道理,对立志求学的莘莘学子很有激励和鞭策作用。   [关键词] 成功;勤奋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女士这段启人深思之语,提醒人们不要只羡慕成功者的荣誉,而应认识和感悟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