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屡读《语文课程标准》,作文部分的“自己”二字,一次次让人触目深思,它虽有老套、老土、老俗之嫌,虽不及“自我”、“自主”前卫时髦,但它恰恰是最本质、最人性的字眼。笔者认为,真正想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还需先从学生“自己”着眼,而不知当否的“‘自己’作文”意念也随之萌发。
一、“‘自己’作文”的特性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能表达自己的意思”,阶段目标分别确立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一、二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四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五、六年级)。可见,通俗一点讲,“‘自己’作文”就是“自己”表达“自己”的作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可见,“‘自己’作文”又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作文。
正因为“‘自己’作文”既是表达“自己”的作文,又是教育“自己”作文,所以不难发现它具有一些明显的特性。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它具有可靠、可行、可塑之性;其次,从“自己”的角度看,它具有自发、自愿、自治之性;再者,从“人本”的角度看,它具有主体、主动、主观之性;另外,从“方式”的角度看,它具有灵便、灵活、灵动之性;还有,从“要义”的角度看,它具有求真、求实、求是之性;其六,从“效用”的角度看,它具有持重、持续、持久之性。
我们把握了它的特性,便有利于挖掘其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自己’作文”的运作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根据作文的写作规律,我们不妨将“‘自己’作文”的运作分为“认识——要求——践行——评价”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
首先,认识自己作文的“情感”,了解自己对作文是很害怕,还是无兴趣、无所谓、较喜欢、真喜欢、特喜欢。其次,认识自己作文的“心智”,了解自己是否有写真人、叙真事、绘真物、表真心、抒真情等一吐为快的感觉。再者,认识自己作文的“功底”,了解自己平时取材是否留心观察、经常记载,构思是否注意选择、突出重点,叙述是否文从字顺、言达其意,修改是否自动自觉、有所改观。
第二阶段——要求
学生自己对作文要求的提出,往往有以下取向: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自己”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要求;有时是对老师的意思的理解确认;查阅资料,明确与自己相适应的作文要求;研究教材的习作要求,予以吸纳;自己客观与主观上的要求;认定攀比目标、竞争对手,提出赶上或超过的要求;在作文态度、习惯、内容、技法上提出要求;在作文成果、成效上提出要求……
自己对自己的作文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对“作文的自己”的未来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作文的自己”的发展进行了高度的指向定性,必将内化成动力,保证“要求”正常、健康地实施、实践、实现。
第三阶段——践行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 司马光亦云“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因此,我们对自己作文的认识,也只有到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与确认,及至升华。我们对自己作文的要求,没有具体的行动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踏踏实实地躬行、力行。
(1)百鸟竞鸣闹春晖
作文世界,气象万千,生机盎然,我们不妨对这些作文内容适当归类,并冠以新奇、幽趣、美丽之名,如自我生理、心理、心境、意趣、情感、习惯、言行、品味、得失、发掘,取名“风华童年”;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取名“师生乐园”;日常生活的琐事,取名“七彩浪花”;特长技能展示,取名“特技擂台”;科学知识、科技探索,取名“科技博览”;各地新闻,取名“信息彩虹”;电影、电视、书画、歌舞等,取名“艺海风光”;读书看报,取名“书林漫步”;大胆想象,取名“思维视角”;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方法,取名“小荷初露”;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取名“人间万象”。另外,什么“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瞧这一家”等也可派上用场。
把握了内容,就有了依据,不会有“缘木求鱼”的现象。于是,在不同内容的作文中,就都有了出色的表现,都能写出优质的作文来,达到“百鸟竞鸣”的景象。
(2)自主求利亦多娇
“‘自己’作文”并不是封闭自守、孤单寂寞的作文,它也需要主动创造得益于他人的机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平时要经常把自己的观察、想法、习作向他人“汇报”,请求别人“相关评价”、“指点迷津”、“修改润饰”。老师、同学、家长、社会上的人,都是我们求教的极好对象,室内外、校内外都是极好的空间。也可以热情地对他人的“介绍”、“习作”进行研析,在评判、建议、斧正、赞誉、学习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甚至在辨析、争执中获益。
我们就要这样积极在良好的与外界“交往”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为“自己”作文求得帮助,求得发展。
(3)把握机遇真面对
这一点明确地说,就是实战、实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我们是为了“需要”,为了“表达和交流”而写作。而要能真正让作文为“需要”服务,就需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起步。
苏教版多处编排了“征文投稿”练习,如第八册的《萌芽报》“我爱家乡的一片绿”比赛,第九册“板报稿”,第十册迎“六一”的“我们身边的小能人”征文,第十一册的“新闻报道”。虽然这些只是“假性练习”,但最好能真正完成,向报刊投寄,现在报刊如林,各类征文、评比较多,宗旨还是健康的,应该大胆投出去。我们的教师应重视这一点,引导学生经常抛砖,偶尔也有漂亮的浪花,其乐无穷,因为学生望着样刊、稿费、证书,那种滋味无法形容。
(4)自律自控是保证
作文练习也是较复杂的过程,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才能健康稳步地前进。比如练写“自己”,常有生活写真、前进影踪、想象感悟等。练习该是连续的,需要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练习该是真实的,需要实实在在,敢想敢说敢写;练习该是有效的,需要让习作成为真正本“体”、本“人”的“佳酿”,强“身”健“体”。
(5)生活讲究高品位
近有“语文的外延包括生活的全部,语文是生活的缩影”的观点,那么由此推论“作文是语文的浓缩”也应成立,产生“要提高作文质量与品位,必须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了。
第四阶段——评价
评价具有阶段性,应看阶段确定达成要求;具有选择性,不应仅仅注重作文成果,而应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习惯,或另外的某一侧重点;具有可感性,重在看资料,包括搜集的各种信息材料,看作文“日志”;具有前瞻性,与下一环节关系至关重要的,要看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具有实践性,应在“生活应用”中评价;具有教育性,评价是更好地“接受教育”,增强责任心,规范行动,鞭策前进。
“‘自己’作文”虽纷繁复杂,难度较高,但符纲符标,合理合情,愿我们共同努力,以求得学生高素养、善创新、永发展的“自己”,以求得打基础、激奋进、益终身的“‘自己’作文”。
(责编 钟 岚)
一、“‘自己’作文”的特性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能表达自己的意思”,阶段目标分别确立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一、二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四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五、六年级)。可见,通俗一点讲,“‘自己’作文”就是“自己”表达“自己”的作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可见,“‘自己’作文”又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作文。
正因为“‘自己’作文”既是表达“自己”的作文,又是教育“自己”作文,所以不难发现它具有一些明显的特性。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它具有可靠、可行、可塑之性;其次,从“自己”的角度看,它具有自发、自愿、自治之性;再者,从“人本”的角度看,它具有主体、主动、主观之性;另外,从“方式”的角度看,它具有灵便、灵活、灵动之性;还有,从“要义”的角度看,它具有求真、求实、求是之性;其六,从“效用”的角度看,它具有持重、持续、持久之性。
我们把握了它的特性,便有利于挖掘其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自己’作文”的运作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根据作文的写作规律,我们不妨将“‘自己’作文”的运作分为“认识——要求——践行——评价”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
首先,认识自己作文的“情感”,了解自己对作文是很害怕,还是无兴趣、无所谓、较喜欢、真喜欢、特喜欢。其次,认识自己作文的“心智”,了解自己是否有写真人、叙真事、绘真物、表真心、抒真情等一吐为快的感觉。再者,认识自己作文的“功底”,了解自己平时取材是否留心观察、经常记载,构思是否注意选择、突出重点,叙述是否文从字顺、言达其意,修改是否自动自觉、有所改观。
第二阶段——要求
学生自己对作文要求的提出,往往有以下取向: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自己”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要求;有时是对老师的意思的理解确认;查阅资料,明确与自己相适应的作文要求;研究教材的习作要求,予以吸纳;自己客观与主观上的要求;认定攀比目标、竞争对手,提出赶上或超过的要求;在作文态度、习惯、内容、技法上提出要求;在作文成果、成效上提出要求……
自己对自己的作文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对“作文的自己”的未来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作文的自己”的发展进行了高度的指向定性,必将内化成动力,保证“要求”正常、健康地实施、实践、实现。
第三阶段——践行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 司马光亦云“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因此,我们对自己作文的认识,也只有到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与确认,及至升华。我们对自己作文的要求,没有具体的行动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踏踏实实地躬行、力行。
(1)百鸟竞鸣闹春晖
作文世界,气象万千,生机盎然,我们不妨对这些作文内容适当归类,并冠以新奇、幽趣、美丽之名,如自我生理、心理、心境、意趣、情感、习惯、言行、品味、得失、发掘,取名“风华童年”;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取名“师生乐园”;日常生活的琐事,取名“七彩浪花”;特长技能展示,取名“特技擂台”;科学知识、科技探索,取名“科技博览”;各地新闻,取名“信息彩虹”;电影、电视、书画、歌舞等,取名“艺海风光”;读书看报,取名“书林漫步”;大胆想象,取名“思维视角”;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方法,取名“小荷初露”;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取名“人间万象”。另外,什么“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瞧这一家”等也可派上用场。
把握了内容,就有了依据,不会有“缘木求鱼”的现象。于是,在不同内容的作文中,就都有了出色的表现,都能写出优质的作文来,达到“百鸟竞鸣”的景象。
(2)自主求利亦多娇
“‘自己’作文”并不是封闭自守、孤单寂寞的作文,它也需要主动创造得益于他人的机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平时要经常把自己的观察、想法、习作向他人“汇报”,请求别人“相关评价”、“指点迷津”、“修改润饰”。老师、同学、家长、社会上的人,都是我们求教的极好对象,室内外、校内外都是极好的空间。也可以热情地对他人的“介绍”、“习作”进行研析,在评判、建议、斧正、赞誉、学习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甚至在辨析、争执中获益。
我们就要这样积极在良好的与外界“交往”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为“自己”作文求得帮助,求得发展。
(3)把握机遇真面对
这一点明确地说,就是实战、实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我们是为了“需要”,为了“表达和交流”而写作。而要能真正让作文为“需要”服务,就需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起步。
苏教版多处编排了“征文投稿”练习,如第八册的《萌芽报》“我爱家乡的一片绿”比赛,第九册“板报稿”,第十册迎“六一”的“我们身边的小能人”征文,第十一册的“新闻报道”。虽然这些只是“假性练习”,但最好能真正完成,向报刊投寄,现在报刊如林,各类征文、评比较多,宗旨还是健康的,应该大胆投出去。我们的教师应重视这一点,引导学生经常抛砖,偶尔也有漂亮的浪花,其乐无穷,因为学生望着样刊、稿费、证书,那种滋味无法形容。
(4)自律自控是保证
作文练习也是较复杂的过程,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才能健康稳步地前进。比如练写“自己”,常有生活写真、前进影踪、想象感悟等。练习该是连续的,需要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练习该是真实的,需要实实在在,敢想敢说敢写;练习该是有效的,需要让习作成为真正本“体”、本“人”的“佳酿”,强“身”健“体”。
(5)生活讲究高品位
近有“语文的外延包括生活的全部,语文是生活的缩影”的观点,那么由此推论“作文是语文的浓缩”也应成立,产生“要提高作文质量与品位,必须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了。
第四阶段——评价
评价具有阶段性,应看阶段确定达成要求;具有选择性,不应仅仅注重作文成果,而应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习惯,或另外的某一侧重点;具有可感性,重在看资料,包括搜集的各种信息材料,看作文“日志”;具有前瞻性,与下一环节关系至关重要的,要看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具有实践性,应在“生活应用”中评价;具有教育性,评价是更好地“接受教育”,增强责任心,规范行动,鞭策前进。
“‘自己’作文”虽纷繁复杂,难度较高,但符纲符标,合理合情,愿我们共同努力,以求得学生高素养、善创新、永发展的“自己”,以求得打基础、激奋进、益终身的“‘自己’作文”。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