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区慈善协会于1994年在天津市率先成立,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区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果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组织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全区六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建立慈善协会分会,每个街成立了慈善超市,全区6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慈善工作站。二是在区民政局和六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7个经常性捐助站,在全区各个社区建立了86个经常性捐助点,方便居民就近捐赠。一张覆盖全区慈善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
2.慈善劝募成效显著:通过发动全区和社会各界,累计募集善款600多万元,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700多万元。全区较大的募集活动包括:1998年抗洪救灾募集活动中,共接收捐款474万元;2005年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后,募集资金88.6万元:在2006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接收全区近500家单位和个人捐款累计达到79.57万元。
3.扶贫济困形式多样:全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援助活动,把慈善的关爱送进千家万户。14年来,区慈善协会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了助困、助学、助医、助残等多种慈善活动,特别是2005年开展长效救助活动以来,通过在助学、助医方面加大救助力度,初步解决了全区困难家庭的上学难、看病贵问题,受到了广大困难家庭的欢迎。
4.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通过与媒体的密切配合开展对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营造慈善援助的舆论氛围,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企业找到我们捐款捐物,如2003年张秀燕女士捐赠价值10万元的保暖内衣,2006年艾德瑞羽绒商场捐赠价值4万多元的名牌羽绒服,以及天士力集团赠药,薇薇新娘婚纱摄影捐赠价值4万多元的棉被等,也正说明和平区慈善协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被众多的企业家和居民认可。
影响慈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
1.慈善事业行政化色彩依然浓厚:
和平区慈善协会,以及各街成立的慈善分会,在成立之初,基本上都是民政部门发起组建的,并由民政部门主管。其负责人以至于班子成员主要由在职的党政领导或民政干部来担任。目前各街的分会会长也多是由街道分管民政主任来担任。行政色彩浓厚的慈善机构在社会形象和公信力方面面临着严重的缺陷。
2.发展慈善事业的外部大环境尚不理想:
一是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迄今全国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事业实体行为的法规条款或行政政策文件,包括对公益组织进行规范、监督和培育、扶持的系统完善的政策文件。二是捐赠减免税制度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有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我国目前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7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而我区的慈善协会,以及各街的慈善协会分会都不在免税之列,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善有善报”,抑制了许多企业家的捐赠热情,也阻碍了我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3.慈善捐赠水平还比较低:
企业捐赠范围很小,个人捐助也十分有限,每一次大规模的捐赠基本上都是以行政方式完成的。非典和印度洋海啸捐赠是个例外,这两次捐赠中企业和个人捐赠占了较大比例。其他的捐赠活动,基本上区内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占据捐赠主要份额,各单位领导党员带头,然后单位中人人有份,所捐款额也是按照级别、职称由高到低。虽然每一次的募集效果都不错,社会各界也认可这种募集方式,但却并不利于人们自觉慈善意识的培养。
4.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尚需完善:
从区、街、社区三级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来讲,不完善的地方还比较多:一是三级慈善组织的捐赠工作网络尚未形成,开展的各种募捐和救助活动基本上还依靠救助工作网络来进行;二是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分会甚至还没有基本成文的制度,更不用说财务制度的公开透明。三是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慈善工作。
做好慈善事业的对策思考
目前,全国各地慈善组织也都在积极探索,上海、浙江、福建等地都创出了一定特色,总结其经验,我们体会到:加快慈善组织的民间化进程,是慈善事业大发展的方向;健全三级慈善事业组织,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与媒体合作,打造慈善救助品牌,多渠道募集资金,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力加强慈善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打造诚信慈善,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结合全区“两元三级”长效救助机制建设,当前重点抓好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
1.要建立一个相互衔接、各负其责,突出民间特色,与政府救助和社会援助互动、互联、互补的以民间为主体的科学慈善组织网络系统。一是加紧实施政民分开,淡化行政色彩,突出民间特色。除秘书长外,区、街慈善协会会长、副会长和社区慈善工作站站长、副站长都要由离退休的领导或企业家来担任,通过他们的社会影响推动慈善工作;二是加紧制定慈善协会章程和各项制度,明确协会与分会之间、分会与工作站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分会与工作站的权利、职责、应用范围。同时明确分会募捐的善款归分会所有,由协会统一管理和监督,分会可根据救助活动需要向协会申请按照一定比例使用资金。
2.要营造一个慈善深入人心、乐善好施、具有广泛吸引力,形成一种人人奉献、全社会参与,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慈善事业发展氛围,要把慈善宣传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要与《慈善》杂志、市区有线台、《今日和平》、《城市快报》等相关媒体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将慈善信息和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典型事例向外发布;二是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慈善捐赠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使每一次捐赠活动都深入民心。三是每年定期举办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捐赠法》和各种慈善活动,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四是筹建《和平慈善网》,将全区三级慈善网络纳入其中,定期更新,综合反映和平区的整体慈善情况。实行会员登记制,重点捐赠对象和受助对象均纳为会员,定期进行更新和交流。
3.要打造一批具有慈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叫得响、立得住,带有品牌效应,使需要得到帮助和援助的群体或个体及时得到关爱,实用、有效的慈善项目。慈善品牌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有较大的社会号召力和凝聚力,比较容易引起各级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赢得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打造慈善品牌,一是要切实搞好品牌规划和设计,对品牌命名、模式、内容、活动方式与管理机制作出清晰的规划;二是借助各种媒体,切实搞好宣传,激发社会各界奉献爱心;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人员管理、救助公开等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提高诚信度上下功夫;四是不断创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要健全和完善一套管理运行规范,坚持筹募、使用和运营分离,加强项目管理,财务公开,信息披露,服务守则及规范工作人员道德、职责等提高社会公信力,融自律、互律和他律于一体的制度规范。一是勇于突破行政机关工作形成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新思维,吸收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操作制度,切实加强慈善机构内部管理。二是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对慈善资金的运作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定期公布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如定期向捐赠者乃至全社会公布各项支出与收入及财务审计报告、慈善活动效率的指标数值等内容。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选派热心慈善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慈善组织,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慈善工作人员守则,并定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观念的更新。
5.要培养和发展一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调动社会资源,发挥结对帮扶、志愿者的服务作用,动员社会知名人士、知名企业等热心于慈善事业的慈善骨干队伍。要利用好和平社区志愿者服务这一业已形成且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知名品牌,研究探索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宣传,打响“慈善志愿者”的服务品牌,推动和平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要主动创新开展慈善捐赠工作。要抓住一切重大活动时机,组织工作人员散放慈善广告或捐赠单,平常做好电话动员征集和上门劝募。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捐赠,也要改变原来坐等上门的方法,居民打个电话就会上门收集,代办手续。对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慈善人士,可授予他们“慈善爱心人士”、“慈善爱心集体”等荣誉称号,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激发他们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逐渐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扩大影响。
1.组织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全区六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建立慈善协会分会,每个街成立了慈善超市,全区6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慈善工作站。二是在区民政局和六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7个经常性捐助站,在全区各个社区建立了86个经常性捐助点,方便居民就近捐赠。一张覆盖全区慈善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
2.慈善劝募成效显著:通过发动全区和社会各界,累计募集善款600多万元,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700多万元。全区较大的募集活动包括:1998年抗洪救灾募集活动中,共接收捐款474万元;2005年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后,募集资金88.6万元:在2006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接收全区近500家单位和个人捐款累计达到79.57万元。
3.扶贫济困形式多样:全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援助活动,把慈善的关爱送进千家万户。14年来,区慈善协会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了助困、助学、助医、助残等多种慈善活动,特别是2005年开展长效救助活动以来,通过在助学、助医方面加大救助力度,初步解决了全区困难家庭的上学难、看病贵问题,受到了广大困难家庭的欢迎。
4.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通过与媒体的密切配合开展对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营造慈善援助的舆论氛围,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企业找到我们捐款捐物,如2003年张秀燕女士捐赠价值10万元的保暖内衣,2006年艾德瑞羽绒商场捐赠价值4万多元的名牌羽绒服,以及天士力集团赠药,薇薇新娘婚纱摄影捐赠价值4万多元的棉被等,也正说明和平区慈善协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被众多的企业家和居民认可。
影响慈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
1.慈善事业行政化色彩依然浓厚:
和平区慈善协会,以及各街成立的慈善分会,在成立之初,基本上都是民政部门发起组建的,并由民政部门主管。其负责人以至于班子成员主要由在职的党政领导或民政干部来担任。目前各街的分会会长也多是由街道分管民政主任来担任。行政色彩浓厚的慈善机构在社会形象和公信力方面面临着严重的缺陷。
2.发展慈善事业的外部大环境尚不理想:
一是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迄今全国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事业实体行为的法规条款或行政政策文件,包括对公益组织进行规范、监督和培育、扶持的系统完善的政策文件。二是捐赠减免税制度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有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我国目前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7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而我区的慈善协会,以及各街的慈善协会分会都不在免税之列,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善有善报”,抑制了许多企业家的捐赠热情,也阻碍了我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3.慈善捐赠水平还比较低:
企业捐赠范围很小,个人捐助也十分有限,每一次大规模的捐赠基本上都是以行政方式完成的。非典和印度洋海啸捐赠是个例外,这两次捐赠中企业和个人捐赠占了较大比例。其他的捐赠活动,基本上区内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占据捐赠主要份额,各单位领导党员带头,然后单位中人人有份,所捐款额也是按照级别、职称由高到低。虽然每一次的募集效果都不错,社会各界也认可这种募集方式,但却并不利于人们自觉慈善意识的培养。
4.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尚需完善:
从区、街、社区三级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来讲,不完善的地方还比较多:一是三级慈善组织的捐赠工作网络尚未形成,开展的各种募捐和救助活动基本上还依靠救助工作网络来进行;二是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分会甚至还没有基本成文的制度,更不用说财务制度的公开透明。三是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慈善工作。
做好慈善事业的对策思考
目前,全国各地慈善组织也都在积极探索,上海、浙江、福建等地都创出了一定特色,总结其经验,我们体会到:加快慈善组织的民间化进程,是慈善事业大发展的方向;健全三级慈善事业组织,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与媒体合作,打造慈善救助品牌,多渠道募集资金,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力加强慈善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打造诚信慈善,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结合全区“两元三级”长效救助机制建设,当前重点抓好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
1.要建立一个相互衔接、各负其责,突出民间特色,与政府救助和社会援助互动、互联、互补的以民间为主体的科学慈善组织网络系统。一是加紧实施政民分开,淡化行政色彩,突出民间特色。除秘书长外,区、街慈善协会会长、副会长和社区慈善工作站站长、副站长都要由离退休的领导或企业家来担任,通过他们的社会影响推动慈善工作;二是加紧制定慈善协会章程和各项制度,明确协会与分会之间、分会与工作站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分会与工作站的权利、职责、应用范围。同时明确分会募捐的善款归分会所有,由协会统一管理和监督,分会可根据救助活动需要向协会申请按照一定比例使用资金。
2.要营造一个慈善深入人心、乐善好施、具有广泛吸引力,形成一种人人奉献、全社会参与,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慈善事业发展氛围,要把慈善宣传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要与《慈善》杂志、市区有线台、《今日和平》、《城市快报》等相关媒体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将慈善信息和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典型事例向外发布;二是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慈善捐赠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使每一次捐赠活动都深入民心。三是每年定期举办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捐赠法》和各种慈善活动,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四是筹建《和平慈善网》,将全区三级慈善网络纳入其中,定期更新,综合反映和平区的整体慈善情况。实行会员登记制,重点捐赠对象和受助对象均纳为会员,定期进行更新和交流。
3.要打造一批具有慈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叫得响、立得住,带有品牌效应,使需要得到帮助和援助的群体或个体及时得到关爱,实用、有效的慈善项目。慈善品牌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有较大的社会号召力和凝聚力,比较容易引起各级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赢得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打造慈善品牌,一是要切实搞好品牌规划和设计,对品牌命名、模式、内容、活动方式与管理机制作出清晰的规划;二是借助各种媒体,切实搞好宣传,激发社会各界奉献爱心;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人员管理、救助公开等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提高诚信度上下功夫;四是不断创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要健全和完善一套管理运行规范,坚持筹募、使用和运营分离,加强项目管理,财务公开,信息披露,服务守则及规范工作人员道德、职责等提高社会公信力,融自律、互律和他律于一体的制度规范。一是勇于突破行政机关工作形成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新思维,吸收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操作制度,切实加强慈善机构内部管理。二是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对慈善资金的运作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定期公布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如定期向捐赠者乃至全社会公布各项支出与收入及财务审计报告、慈善活动效率的指标数值等内容。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选派热心慈善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慈善组织,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慈善工作人员守则,并定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观念的更新。
5.要培养和发展一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调动社会资源,发挥结对帮扶、志愿者的服务作用,动员社会知名人士、知名企业等热心于慈善事业的慈善骨干队伍。要利用好和平社区志愿者服务这一业已形成且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知名品牌,研究探索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宣传,打响“慈善志愿者”的服务品牌,推动和平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要主动创新开展慈善捐赠工作。要抓住一切重大活动时机,组织工作人员散放慈善广告或捐赠单,平常做好电话动员征集和上门劝募。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捐赠,也要改变原来坐等上门的方法,居民打个电话就会上门收集,代办手续。对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慈善人士,可授予他们“慈善爱心人士”、“慈善爱心集体”等荣誉称号,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激发他们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逐渐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