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截至2008年。我国人均占有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5m3,每年人均消费蔬菜量的40%由设施园艺提供,设施园艺的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设施农业大国。2009年11月24日,全国设施农业工作座谈会在海南召开,成为了一次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会议。会议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我国设施农业的指导力度,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发展道路。会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刘宪副司长提出了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发展设施农业的成绩、经验,及明确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本刊特刊登刘宪副司长在会议上的讲话,以飨读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召开的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第一次会议。会议邀请专家围绕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的技术发展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参观了设施农业现场,总结交流了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设施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相关的扶持措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 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设施农业是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农业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设施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设施农业能够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均衡生产的要求。同时,设施农业建设和运行维护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建筑、材料、机械、化工等城镇农用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设施农业具有高技术、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重要影响。设施农业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满足市场需求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被誉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此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和观光等农业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生态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发展面临人口增长、社会需求增加、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的挑战。设施农业通过生物、工程与环境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耕地产出率,减少水资源、肥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四)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优质园艺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均衡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通过创造可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全年持续供应。同时,在设施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能够使农产品生产环节处在有效的安全监控范畴之内,成为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 认真总结发展设施农业的成绩和经验
多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开展设施农业示范、推广,加强技术研究指导,我国设施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各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把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大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和鼓励设施农业建设,设施规模迅速增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分别达到330千公顷(496万亩)和670千公顷(1007万亩),比上年增长30%和23%。一些地区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扶持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提高设施园区技术装备水平,一些地区制定了设施农业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设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北京市投资20多亿元发展设施农业,对设施主体建设给予80%的资金扶持。天津共引进设施蔬菜新品种152个,推广设施专用技术和装备48项,应用最新技术10项。海南省提出了《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11—2015)》,每年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2015年设施园艺总面积将达到45万亩(计3万公顷)以上。
(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近700项,已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 00项,地方科研成果数量560余项,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温室新型保温覆盖材料、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温室建造与运行、规范化栽培技术与无土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加快,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的亩产可达1 8万kg以上,蔬菜平均单产比1 995年增长80%。全国省级以上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达400多个,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现代设施产业初具规模
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一大批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温室设施相继建成,温室制造及配件生产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设施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物质装备。目前,国内注册的温室制造企业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家~6家发展到近400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山东省推行了“五改”技术·并对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实行“三个优先”政策。浙江省重点引进推广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无害化处理机械与技术t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内部饲养环节使用设施装备的比重达到85%以上。辽宁省新建温室已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宁夏灌区设施农业微耕机(包括大棚拖拉机)数量达到2000多台,卷帘机械数量达到2万台。
(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各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设施农业企业、种植大户、运销专业户、经纪人等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协会,突出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据调查,设施农业与相同作物露地栽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召开的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第一次会议。会议邀请专家围绕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的技术发展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参观了设施农业现场,总结交流了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设施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相关的扶持措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 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设施农业是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农业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设施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设施农业能够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均衡生产的要求。同时,设施农业建设和运行维护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建筑、材料、机械、化工等城镇农用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设施农业具有高技术、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重要影响。设施农业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满足市场需求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被誉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此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和观光等农业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生态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发展面临人口增长、社会需求增加、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的挑战。设施农业通过生物、工程与环境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耕地产出率,减少水资源、肥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四)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优质园艺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均衡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通过创造可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全年持续供应。同时,在设施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能够使农产品生产环节处在有效的安全监控范畴之内,成为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 认真总结发展设施农业的成绩和经验
多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开展设施农业示范、推广,加强技术研究指导,我国设施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各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把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大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和鼓励设施农业建设,设施规模迅速增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分别达到330千公顷(496万亩)和670千公顷(1007万亩),比上年增长30%和23%。一些地区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扶持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提高设施园区技术装备水平,一些地区制定了设施农业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设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北京市投资20多亿元发展设施农业,对设施主体建设给予80%的资金扶持。天津共引进设施蔬菜新品种152个,推广设施专用技术和装备48项,应用最新技术10项。海南省提出了《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11—2015)》,每年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2015年设施园艺总面积将达到45万亩(计3万公顷)以上。
(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近700项,已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 00项,地方科研成果数量560余项,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温室新型保温覆盖材料、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温室建造与运行、规范化栽培技术与无土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加快,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的亩产可达1 8万kg以上,蔬菜平均单产比1 995年增长80%。全国省级以上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达400多个,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现代设施产业初具规模
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一大批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温室设施相继建成,温室制造及配件生产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设施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物质装备。目前,国内注册的温室制造企业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家~6家发展到近400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山东省推行了“五改”技术·并对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实行“三个优先”政策。浙江省重点引进推广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无害化处理机械与技术t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内部饲养环节使用设施装备的比重达到85%以上。辽宁省新建温室已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宁夏灌区设施农业微耕机(包括大棚拖拉机)数量达到2000多台,卷帘机械数量达到2万台。
(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各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设施农业企业、种植大户、运销专业户、经纪人等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协会,突出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据调查,设施农业与相同作物露地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