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刻画出了一个外表孤独、邋遢、暴躁,内心却充满激情、对不幸遭遇不屈抗争的音乐巨人形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概括能力,对描写的方法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还欠缺通过描写理解人物内在精神的能力,尤其是运用描写方法的能力还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要点精读,了解相关的概念,通过具体语句学习形神兼备刻画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并尝试运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1.描述图片,引出话题
师:小苗同学,仔细观察贝多芬的画像,你能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吗?
生:凌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睛,一张写满倔强和不屈的脸。
师:你的描述抓住了贝多芬脸部的主要特点,形神兼备。《音乐巨人贝多芬》叙述了作者拜访贝多芬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外貌描写塑造音乐巨人的形象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
设计意图:从形式上说,本次微课程设计采用了师生对话的方式,使教学更有层次性,便于学生重点明确、条理清楚地进行学习,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上说,图片描绘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直指教学重点,不蔓不枝,简洁明快,可谓一举两得。
2.例句分析,学习概念
师:那什么是外貌描写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百度里输入“外貌描写”搜索一下。
生: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运用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个知识概念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点醒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3.演绎辨析,加深理解
师:下面请你暂停视频播放,回到课文中,勾画出文章中外貌描写的语句,思考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将你的理解或困惑发表在论坛“描写”主题帖下,与大家交流探讨,解难释疑。
设计意图:微课用于何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定。《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微课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节奏,“暂停”的提示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由一般概念到个别语句,演绎辨析的过程即深入理解的过程。解疑问难则通过论坛跟帖的形式进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读议结合,细学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交流,我们发现全文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三处。阅读这几段外貌描写,你能发现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凸显人物特点的写法奥秘吗?(幻灯片出示三处外貌描写语句)
第一段话是作者远远看到贝多芬时的整体印象。第二段话是贝多芬走下楼梯时,作者对贝多芬衣服颜色、纽扣等的描写,可以说距离比第一处更近一步。最仔细的应该是第三段,通过对脸、头发、眼睛等的详细描绘突出了贝多芬悲苦又不屈的神情。从观察距离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么描写人物:远写一笔,近写一笔,细写一笔。
(幻灯片出示第二组句子,用横线画出三段描写中的关键词:“身高”“两肩”,“衣服”“脸上”“助听器”,“脸上”“头发”“眼睛”“鼻子”“下颏”。)
师:这几段描写的详略有所不同,请小苗同学学着用老师讲解的方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一下。
生:第一句只写了“一个身高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勾画了一个人的总体轮廓,这叫“总写一笔”。第二句对人的衣服和助听器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听力消失、不修边幅的贝多芬,这叫概括一笔。第三句,作者聚焦到贝多芬的脸上,对他的脸、头发、眼、鼻、嘴逐一刻画,描写细腻,这叫详写一笔。
师:这种写法不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规律,还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即总写一笔,概括一笔,详写一笔。
(幻灯片出示第三组句子,用蓝色标出“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红色标出“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绿色标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师:小苗同学,这段文字老师用了不同的颜色来标识,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生:我发现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是对贝多芬身形的实写;“仿佛”一词引领的文字是作者由此引发的想象,可以说是虚写。而“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则是作者对贝多芬担负生命重荷的评价。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提炼——实写一笔,虚写一笔,评价一笔。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不但能画其形貌,更能无声地展示人物精神。
综合前面两次提炼,我将本文外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方法用“三笔勾勒法”来命名。
设计意图:《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的外貌描写取得了“以形传神”的效果。教师深入挖掘外貌描写的精妙之处,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5.归纳总结,感悟精神
师:作者综合运用三种方法,让贝多芬外表孤独、邋遢、暴躁,內心却充满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争的巨人形象跃然纸上,为我们展示了人物矛盾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伟大、真实的音乐巨人形象。音乐是永恒的,贝多芬也是永恒的。贝多芬的永恒,不仅在于其音乐方面的成就,还在于其面对磨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在于作者生花的妙笔,精彩文字的记录!因此,适当的方法能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请你好好学习文中的写法。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刻画出了一个外表孤独、邋遢、暴躁,内心却充满激情、对不幸遭遇不屈抗争的音乐巨人形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概括能力,对描写的方法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还欠缺通过描写理解人物内在精神的能力,尤其是运用描写方法的能力还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要点精读,了解相关的概念,通过具体语句学习形神兼备刻画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并尝试运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1.描述图片,引出话题
师:小苗同学,仔细观察贝多芬的画像,你能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吗?
生:凌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睛,一张写满倔强和不屈的脸。
师:你的描述抓住了贝多芬脸部的主要特点,形神兼备。《音乐巨人贝多芬》叙述了作者拜访贝多芬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外貌描写塑造音乐巨人的形象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
设计意图:从形式上说,本次微课程设计采用了师生对话的方式,使教学更有层次性,便于学生重点明确、条理清楚地进行学习,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上说,图片描绘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直指教学重点,不蔓不枝,简洁明快,可谓一举两得。
2.例句分析,学习概念
师:那什么是外貌描写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百度里输入“外貌描写”搜索一下。
生: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运用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个知识概念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点醒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3.演绎辨析,加深理解
师:下面请你暂停视频播放,回到课文中,勾画出文章中外貌描写的语句,思考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将你的理解或困惑发表在论坛“描写”主题帖下,与大家交流探讨,解难释疑。
设计意图:微课用于何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定。《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微课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节奏,“暂停”的提示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由一般概念到个别语句,演绎辨析的过程即深入理解的过程。解疑问难则通过论坛跟帖的形式进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读议结合,细学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交流,我们发现全文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三处。阅读这几段外貌描写,你能发现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凸显人物特点的写法奥秘吗?(幻灯片出示三处外貌描写语句)
第一段话是作者远远看到贝多芬时的整体印象。第二段话是贝多芬走下楼梯时,作者对贝多芬衣服颜色、纽扣等的描写,可以说距离比第一处更近一步。最仔细的应该是第三段,通过对脸、头发、眼睛等的详细描绘突出了贝多芬悲苦又不屈的神情。从观察距离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么描写人物:远写一笔,近写一笔,细写一笔。
(幻灯片出示第二组句子,用横线画出三段描写中的关键词:“身高”“两肩”,“衣服”“脸上”“助听器”,“脸上”“头发”“眼睛”“鼻子”“下颏”。)
师:这几段描写的详略有所不同,请小苗同学学着用老师讲解的方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一下。
生:第一句只写了“一个身高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勾画了一个人的总体轮廓,这叫“总写一笔”。第二句对人的衣服和助听器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听力消失、不修边幅的贝多芬,这叫概括一笔。第三句,作者聚焦到贝多芬的脸上,对他的脸、头发、眼、鼻、嘴逐一刻画,描写细腻,这叫详写一笔。
师:这种写法不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规律,还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即总写一笔,概括一笔,详写一笔。
(幻灯片出示第三组句子,用蓝色标出“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红色标出“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绿色标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师:小苗同学,这段文字老师用了不同的颜色来标识,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生:我发现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是对贝多芬身形的实写;“仿佛”一词引领的文字是作者由此引发的想象,可以说是虚写。而“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则是作者对贝多芬担负生命重荷的评价。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提炼——实写一笔,虚写一笔,评价一笔。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不但能画其形貌,更能无声地展示人物精神。
综合前面两次提炼,我将本文外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方法用“三笔勾勒法”来命名。
设计意图:《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的外貌描写取得了“以形传神”的效果。教师深入挖掘外貌描写的精妙之处,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5.归纳总结,感悟精神
师:作者综合运用三种方法,让贝多芬外表孤独、邋遢、暴躁,內心却充满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争的巨人形象跃然纸上,为我们展示了人物矛盾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伟大、真实的音乐巨人形象。音乐是永恒的,贝多芬也是永恒的。贝多芬的永恒,不仅在于其音乐方面的成就,还在于其面对磨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在于作者生花的妙笔,精彩文字的记录!因此,适当的方法能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请你好好学习文中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