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学校近几年,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教与学。经过2年多的应用与实验,大幅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在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方面,做些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价值;课堂教学
一、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线条、颜色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也就是个人数据库。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013年3月,我们兰家镇中心小学,在王永思校长全力倡导与支持下,全校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以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两年多的思维导图应用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此课题变成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资金支助重点课题,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深深感到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有很大价值。
二、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记听课笔记时,十分注意使用关键字,强迫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有学生更多的时间积极地注意倾听讲课内容,并能轻松地记住学习的要点。课堂教学利用好思维导图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学生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不浪费时间,就样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思维导图还激发学生的右脑,因为学生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
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 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 使学生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获得成就感。所以,思维导图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放射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 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尽管思维导图是在二维纸上画出来的, 但它可以代表一个多维的现实,包含了空间、时间和色彩。思維导图提供思维的“全景图” ,可以使人的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在不同的分支上无限地发散和延伸,从而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案。
思维导图利用“左脑加右脑”的全脑思考模式,有利于激发大脑的潜能,并使大脑平衡协调发展。无论是在效率、效果还是效益上,思维导图都比传统学习方法更有效。 思维导图最直接的作用是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把知识进行组合、联系和联想,采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知识创新,而这正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运用思维导图还能够将人类的不同智能用一种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 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扩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而且还会在不同智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可能联系起来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连接,在无形中锻炼了思维。
通过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使学生变得更聪明。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有不少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厌学,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我们只有采用一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我们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学习,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第一,教学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可以任意驰骋,自由地联想,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二,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三,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用 “ 思维导图 ” 为工具记录笔记,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第四,思维导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小学生的心态很接近,小学生对世间事物的天生夸张、取舍能力与漫画的造型要求不谋而合。有人说,思维导图最可能惠及的其实是学生。首先,对于人类特别是孩子而言,图像和颜色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通过图画的方式引导思考,在表现形式上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十分地枯燥乏味,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价值;课堂教学
一、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线条、颜色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也就是个人数据库。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013年3月,我们兰家镇中心小学,在王永思校长全力倡导与支持下,全校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以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两年多的思维导图应用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此课题变成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资金支助重点课题,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深深感到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有很大价值。
二、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记听课笔记时,十分注意使用关键字,强迫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有学生更多的时间积极地注意倾听讲课内容,并能轻松地记住学习的要点。课堂教学利用好思维导图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学生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不浪费时间,就样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思维导图还激发学生的右脑,因为学生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
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 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 使学生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获得成就感。所以,思维导图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放射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 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尽管思维导图是在二维纸上画出来的, 但它可以代表一个多维的现实,包含了空间、时间和色彩。思維导图提供思维的“全景图” ,可以使人的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在不同的分支上无限地发散和延伸,从而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案。
思维导图利用“左脑加右脑”的全脑思考模式,有利于激发大脑的潜能,并使大脑平衡协调发展。无论是在效率、效果还是效益上,思维导图都比传统学习方法更有效。 思维导图最直接的作用是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把知识进行组合、联系和联想,采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知识创新,而这正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运用思维导图还能够将人类的不同智能用一种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 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扩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而且还会在不同智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可能联系起来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连接,在无形中锻炼了思维。
通过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使学生变得更聪明。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有不少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厌学,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我们只有采用一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我们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学习,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第一,教学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可以任意驰骋,自由地联想,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二,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三,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用 “ 思维导图 ” 为工具记录笔记,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第四,思维导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小学生的心态很接近,小学生对世间事物的天生夸张、取舍能力与漫画的造型要求不谋而合。有人说,思维导图最可能惠及的其实是学生。首先,对于人类特别是孩子而言,图像和颜色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通过图画的方式引导思考,在表现形式上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十分地枯燥乏味,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