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点阐述
近几年来,中考对考生语病(语段)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的要求是一致的。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对语病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辨析各种语病类型;二是主观修改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对句子或文段进行修改。
二、病句类型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1.成分残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①主语残缺;②谓语残缺;③宾语残缺;④介宾短语残缺。
2.搭配不当。常见的有: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③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⑤主宾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语序是指句子内部排列的各种顺序。语序排列得合理,合乎语法习惯,语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是病句。语序不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语法上的语序。这里主要有修饰语的语序,虚词的语序,复句与分句的语序等;②事理上的语序。
4.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表意不一致。
5.句式杂糅。这是指把两种句子形式掺杂在一起,使句子在结构上出现了混乱。句式杂糅一般有两种情况:①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②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然后另起炉灶。又说另一句。
6.重复啰嗦。一个句子内部出现了多余的词或者多余的成分,从而使句子不简洁,这就是犯了重复啰嗦的毛病。重复啰嗦一般有两种情况:①语意重复;②成分多余。
7.不合逻辑。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表达前后矛盾;②分类标准不统一。
8.用词不当。指词语(成语)或关联词语用得不恰当。
三、真题解析
例1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试题)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曰”。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解析]本题主要从语言表达角度考查考生对语病的辨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必须对常见的语病类型做到胸中有数。A项用词不当,应改“完善”为“完美”;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能否”;D项重复啰嗦,应去掉“大约”或“左右”。故答案为C。
例2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试题)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眼多等。挑食、偏食,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胖墩”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③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杏,并寻找相应对策。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语段修改题,其病因题中已经指出来了(相对以往的直接修改题,难度有所降低),考生只要依着病因去找,问题很快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试题在2010年中考试题中出现较多,似有“星火燎原”之势。本题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特征”;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形成”改为“导致”;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影响”;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研究和调查”调整为“调查和研究”。四、失误提醒同学们解答修改病句题时,往往失误在找不准病因,在修改时胡乱猜测,使得该修改的地方没改,不该修改的地方又乱改。而一些修改病句的考题又常常会特意利用搭配不当设置干扰,对于这些干扰,同学们在知识有限、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极容易忽略,从而出现失误。其次,同学们对一些语序错位的病句极易产生误解,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次,一些病句的成分不全,同学们对病句成分是残缺还是多余不能正确判断,从而造成了解答的失误。最后,一些病句不是很明显违背常理、不合逻辑,若同学们不对其加以认真分析,就难以正确解答。
五、备考指南
1.修改病句应遵守以下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句子原意;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保持句子的简洁。
2.要培养语感,读到句子中有不通顺的地方,能推测出其语病。要熟悉语病的各种类型和具体表现,熟悉病句的各种典型例子,对病句能准确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语病以及病因在哪里。
3.辨析病句、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是:分析句意——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搭配、语言运用——找出病因——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修改。
4.辨析语病的方法通常有:
①找出主干。对于较复杂的长句,提取句子主干,即把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提取出来,简化成短句,从而辨析句子是否缺少成分,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结构是否混乱。
②理清枝叶。如果主干没有错误,就应该检查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③体会语意。看句子意思的表达是否合理,语序是否正确,句式是否杂糅,句子是否有歧义,前后是否矛盾。
④弄清关系。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检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5,修改语病的方法有: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可采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即句句子成分残缺可增添成分;句子杂糅、重复啰嗦可删去多余的词语;语序颠倒可调动词的位置;搭配不当,可更换词语。
(编辑 孙世奇)
近几年来,中考对考生语病(语段)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的要求是一致的。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对语病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辨析各种语病类型;二是主观修改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对句子或文段进行修改。
二、病句类型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1.成分残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①主语残缺;②谓语残缺;③宾语残缺;④介宾短语残缺。
2.搭配不当。常见的有: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③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⑤主宾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语序是指句子内部排列的各种顺序。语序排列得合理,合乎语法习惯,语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是病句。语序不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语法上的语序。这里主要有修饰语的语序,虚词的语序,复句与分句的语序等;②事理上的语序。
4.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表意不一致。
5.句式杂糅。这是指把两种句子形式掺杂在一起,使句子在结构上出现了混乱。句式杂糅一般有两种情况:①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②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然后另起炉灶。又说另一句。
6.重复啰嗦。一个句子内部出现了多余的词或者多余的成分,从而使句子不简洁,这就是犯了重复啰嗦的毛病。重复啰嗦一般有两种情况:①语意重复;②成分多余。
7.不合逻辑。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表达前后矛盾;②分类标准不统一。
8.用词不当。指词语(成语)或关联词语用得不恰当。
三、真题解析
例1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试题)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曰”。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解析]本题主要从语言表达角度考查考生对语病的辨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必须对常见的语病类型做到胸中有数。A项用词不当,应改“完善”为“完美”;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能否”;D项重复啰嗦,应去掉“大约”或“左右”。故答案为C。
例2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试题)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眼多等。挑食、偏食,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胖墩”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③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杏,并寻找相应对策。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语段修改题,其病因题中已经指出来了(相对以往的直接修改题,难度有所降低),考生只要依着病因去找,问题很快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试题在2010年中考试题中出现较多,似有“星火燎原”之势。本题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特征”;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形成”改为“导致”;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影响”;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研究和调查”调整为“调查和研究”。四、失误提醒同学们解答修改病句题时,往往失误在找不准病因,在修改时胡乱猜测,使得该修改的地方没改,不该修改的地方又乱改。而一些修改病句的考题又常常会特意利用搭配不当设置干扰,对于这些干扰,同学们在知识有限、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极容易忽略,从而出现失误。其次,同学们对一些语序错位的病句极易产生误解,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次,一些病句的成分不全,同学们对病句成分是残缺还是多余不能正确判断,从而造成了解答的失误。最后,一些病句不是很明显违背常理、不合逻辑,若同学们不对其加以认真分析,就难以正确解答。
五、备考指南
1.修改病句应遵守以下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句子原意;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保持句子的简洁。
2.要培养语感,读到句子中有不通顺的地方,能推测出其语病。要熟悉语病的各种类型和具体表现,熟悉病句的各种典型例子,对病句能准确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语病以及病因在哪里。
3.辨析病句、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是:分析句意——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搭配、语言运用——找出病因——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修改。
4.辨析语病的方法通常有:
①找出主干。对于较复杂的长句,提取句子主干,即把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提取出来,简化成短句,从而辨析句子是否缺少成分,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结构是否混乱。
②理清枝叶。如果主干没有错误,就应该检查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③体会语意。看句子意思的表达是否合理,语序是否正确,句式是否杂糅,句子是否有歧义,前后是否矛盾。
④弄清关系。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检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5,修改语病的方法有: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可采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即句句子成分残缺可增添成分;句子杂糅、重复啰嗦可删去多余的词语;语序颠倒可调动词的位置;搭配不当,可更换词语。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