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原良种繁育为基础,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为支撑,示范基地为样板,大面积推广种植为目标,农户增产增收为目的,采取原良种 “三圃田”建设、种子繁育、开展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示范样板和大面积推广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 小麦;品种;推广效益;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72-01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农业生产水平低,由于水资源配置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作物产量一直低而不稳。而选用抗旱、丰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益是湟中农业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种植业收入的主要途径[1]。据统计,在农作物增产的各项综合技术措施中,新品种的贡献率可达30%以上。所以,国内外十分重视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应用。
春小麦是湟中县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56万hm2,仅次于春油菜,产量位居第一。但其生产潜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品种的科技含量不高。因此,在春小麦生产中,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种植春小麦新品种,建立健康有序的新品种良种繁育体系,开展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丰产特性,挖掘春小麦生产潜力,是春小麦生产中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1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的小麦新品种
积极选用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近期培育,并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春小麦品种,如青麦1号、高原437号、青春38号和青春40号等。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些小麦新品种具有高抗条锈病、品质优、丰产性好、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针对这些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在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按川水、浅山和脑山地区3类不同生态区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布局,进一步观察和了解这些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表现性、生长势和种植范围,明确确定川水、浅山和脑山地区种植的主要栽培品种和搭配品种[2]。
2 建立小麦新品种繁育体系
确定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如田间生长势好,增产幅度较大,增收效益明显。应及时建立“三圃田”(单穗选择、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尽早做好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原、良种繁育基地的确定和建立。建立春小麦“三圃田”,做好品种提纯和新品种原、良种繁育体系,是保持小麦新品种优良种性,延长新品种使用寿命,促使新品种的抗病、优质、丰产特性长期保持,在生产上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关键[3]。这样,既可保持品种的原有遗传性和纯度,又能确保品种的优良种性在生产上能够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
3 制定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新品种抗病、优质、丰产的特点优势,新品种必须有一套新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和方法,不能不分任何品种沿用一个栽培模式,那样是不能发挥新品种应有的增产效益的。一个地区的自然生长环境不同,其作物新品种的丰产栽培措施也不尽相同。当一个小麦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到不同生态区时,首先,要进行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试验,确定小麦新品种在种植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各项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小麦新品种种植、推广的规范化,栽培标准化和高效益,加速小麦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步伐。
4 建立小麦新品种种植推广示范基点
没有新品种推广的示范种植基点和样板,优良的新品种在大面积上难以推广应用。只有通过建立小麦新品种种植的示范点,使农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提高他们接受小麦新品种的能力。因此,县农业技术推广、种子和农机部门的各专业站、相关科室、乡镇种子供应站和农技站(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要办好新品种示范推广基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基点要做到“四有”,即有技术骨干,有推广效益,有经验总结,有突出影响(能带动大面积)。通过建立小麦新品种种植示范区,树立丰产、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发挥小麦新品种产量最大潜力,真正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这样做既向农民展示小麦新品种的抗旱、抗病、丰产的优质特性,又向农民宣传小麦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促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有效解决新品种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最终实现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农民增产、增收和增效的目的。
5 开展小麦新品种种植推广的技术培训
培训工作应着眼服务于当前,立足于长远,使作物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真正渗透到广大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和种植户中去。在适宜小麦新品种推广的种植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农家肥与化学肥料的合理搭配使用,机械化耕作,农药(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使用常识,合理的灌水次数的确定,小麦白杆病、锈病与小麦麦茎蜂、麦穗夜蛾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控制,作物适宜的收获期确定与机械化收获等丰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普及小麦新品种栽培知识,如举办各种培训班,举行农业科技咨询,发行农业科(下转第74页)
(上接第72页)
技资料,召开农业新技术交流会,小麦新品种种植示范现场观摩会,以及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平台宣传,观摩现场文字、图片和资料等,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户了解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掌握丰产栽培技术知识,提高小麦产量,增加种植业收入,加快新品种种植和推广步伐。
6 参考文献
[1] 刘艳侠.宁陵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2] 王春雷.高陵县优质小麦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學,2005.
[3] 栾峰,李丹.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4):35-37.
[4] 于兴世,邓继荣,王选明.康县优质专用冬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69.
关键词 小麦;品种;推广效益;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72-01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农业生产水平低,由于水资源配置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作物产量一直低而不稳。而选用抗旱、丰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益是湟中农业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种植业收入的主要途径[1]。据统计,在农作物增产的各项综合技术措施中,新品种的贡献率可达30%以上。所以,国内外十分重视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应用。
春小麦是湟中县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56万hm2,仅次于春油菜,产量位居第一。但其生产潜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品种的科技含量不高。因此,在春小麦生产中,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种植春小麦新品种,建立健康有序的新品种良种繁育体系,开展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丰产特性,挖掘春小麦生产潜力,是春小麦生产中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1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的小麦新品种
积极选用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近期培育,并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春小麦品种,如青麦1号、高原437号、青春38号和青春40号等。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些小麦新品种具有高抗条锈病、品质优、丰产性好、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针对这些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在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按川水、浅山和脑山地区3类不同生态区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布局,进一步观察和了解这些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表现性、生长势和种植范围,明确确定川水、浅山和脑山地区种植的主要栽培品种和搭配品种[2]。
2 建立小麦新品种繁育体系
确定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如田间生长势好,增产幅度较大,增收效益明显。应及时建立“三圃田”(单穗选择、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尽早做好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原、良种繁育基地的确定和建立。建立春小麦“三圃田”,做好品种提纯和新品种原、良种繁育体系,是保持小麦新品种优良种性,延长新品种使用寿命,促使新品种的抗病、优质、丰产特性长期保持,在生产上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关键[3]。这样,既可保持品种的原有遗传性和纯度,又能确保品种的优良种性在生产上能够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
3 制定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新品种抗病、优质、丰产的特点优势,新品种必须有一套新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和方法,不能不分任何品种沿用一个栽培模式,那样是不能发挥新品种应有的增产效益的。一个地区的自然生长环境不同,其作物新品种的丰产栽培措施也不尽相同。当一个小麦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到不同生态区时,首先,要进行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试验,确定小麦新品种在种植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各项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小麦新品种种植、推广的规范化,栽培标准化和高效益,加速小麦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步伐。
4 建立小麦新品种种植推广示范基点
没有新品种推广的示范种植基点和样板,优良的新品种在大面积上难以推广应用。只有通过建立小麦新品种种植的示范点,使农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提高他们接受小麦新品种的能力。因此,县农业技术推广、种子和农机部门的各专业站、相关科室、乡镇种子供应站和农技站(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要办好新品种示范推广基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基点要做到“四有”,即有技术骨干,有推广效益,有经验总结,有突出影响(能带动大面积)。通过建立小麦新品种种植示范区,树立丰产、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发挥小麦新品种产量最大潜力,真正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这样做既向农民展示小麦新品种的抗旱、抗病、丰产的优质特性,又向农民宣传小麦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促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有效解决新品种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最终实现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农民增产、增收和增效的目的。
5 开展小麦新品种种植推广的技术培训
培训工作应着眼服务于当前,立足于长远,使作物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真正渗透到广大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和种植户中去。在适宜小麦新品种推广的种植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农家肥与化学肥料的合理搭配使用,机械化耕作,农药(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使用常识,合理的灌水次数的确定,小麦白杆病、锈病与小麦麦茎蜂、麦穗夜蛾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控制,作物适宜的收获期确定与机械化收获等丰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普及小麦新品种栽培知识,如举办各种培训班,举行农业科技咨询,发行农业科(下转第74页)
(上接第72页)
技资料,召开农业新技术交流会,小麦新品种种植示范现场观摩会,以及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平台宣传,观摩现场文字、图片和资料等,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户了解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掌握丰产栽培技术知识,提高小麦产量,增加种植业收入,加快新品种种植和推广步伐。
6 参考文献
[1] 刘艳侠.宁陵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2] 王春雷.高陵县优质小麦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學,2005.
[3] 栾峰,李丹.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4):35-37.
[4] 于兴世,邓继荣,王选明.康县优质专用冬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