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一、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创设民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四、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五、题型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六、加强教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七、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增强学生创新信心。八、教师要善于创新,开掘源头活水。
关键词:创新精神 巧设疑点 积极鼓励
现代化教育理论认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是中学生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多疑,有疑方能有思、有悟。教师在授课中只有设置疑问,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有句格言:“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准绳。”教师应把磨砺学生的思维锋芒贯穿于授课始终,在释疑时巧妙地引出新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新奇的想法要加以保护和鼓励,并给予科学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冒出来的奇思妙想,一棒子打死,甚至还冠以扰乱课堂氛围的罪名,如果真是如此,长期以往,谁还敢有创新的举动、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品质。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阶段,不但要重视科学启蒙,更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的条件。实践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以应用,又能为他们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的机会,还能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
三、创设民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设民主教学环境,让学生变“旁观”为“参与”。民主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学生的广泛参与,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的民主大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倾心相助,培养后进生的成就感;教师的引导“发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需求。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苦学”到“乐学”,因为他们在学习进程中,有“发现”,有“惊喜”。
四、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现代数学教学,重在启发,妙在引导,使课堂教学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数学问题,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科学地设计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成功感会激发学生进一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
首先,注重挖掘教材内容的实际背景,如一次函数与存款利息,二次与利润最大值等,让学生从中体味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其次,通过选编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由于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途径之一。
五、题型开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题目条件完备,答案唯一,学生通过模仿就能掌握,而开放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明确答案,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如福州市2003年中考题:用若干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请用5根或5根以上火柴棒摆成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图案的含义。像这类题目,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1. 总结中学数学各章节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中包含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建立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应达到深刻认识和灵活应用的程度,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要深入钻研,进行归纳和整理。
2. 将数学方法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方法应用的指导。备课时要完整地设计出教学目标,总结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增强学生创新信心
激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它是学生进行创造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应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他们对创新“高不可攀”的畏难心理。教师在制定创新力培养目标时,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过浅或过深的目标都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要积极鼓励。除鼓励创新力发挥得较好的学生外,对创新力暂时低下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新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以期形成创新的“燎原之火”。
八、教师要善于创新,开掘源头活水
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与发展,首先必须要求教师是创新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创新的源头活水。为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勤学博览,加强知识储备。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践型和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博览群书,才能以高品质的文化素养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才能掌握掌握创新之门的钥匙。
2. 强化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性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思想挑战,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要有创新,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实现创新的天地。
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时,应立足于学生之本,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推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 巧设疑点 积极鼓励
现代化教育理论认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是中学生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多疑,有疑方能有思、有悟。教师在授课中只有设置疑问,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有句格言:“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准绳。”教师应把磨砺学生的思维锋芒贯穿于授课始终,在释疑时巧妙地引出新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新奇的想法要加以保护和鼓励,并给予科学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冒出来的奇思妙想,一棒子打死,甚至还冠以扰乱课堂氛围的罪名,如果真是如此,长期以往,谁还敢有创新的举动、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品质。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阶段,不但要重视科学启蒙,更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的条件。实践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以应用,又能为他们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的机会,还能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
三、创设民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设民主教学环境,让学生变“旁观”为“参与”。民主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学生的广泛参与,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的民主大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倾心相助,培养后进生的成就感;教师的引导“发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需求。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苦学”到“乐学”,因为他们在学习进程中,有“发现”,有“惊喜”。
四、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现代数学教学,重在启发,妙在引导,使课堂教学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数学问题,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科学地设计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成功感会激发学生进一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
首先,注重挖掘教材内容的实际背景,如一次函数与存款利息,二次与利润最大值等,让学生从中体味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其次,通过选编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由于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途径之一。
五、题型开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题目条件完备,答案唯一,学生通过模仿就能掌握,而开放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明确答案,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如福州市2003年中考题:用若干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请用5根或5根以上火柴棒摆成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图案的含义。像这类题目,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1. 总结中学数学各章节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中包含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建立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应达到深刻认识和灵活应用的程度,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要深入钻研,进行归纳和整理。
2. 将数学方法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方法应用的指导。备课时要完整地设计出教学目标,总结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增强学生创新信心
激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它是学生进行创造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应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他们对创新“高不可攀”的畏难心理。教师在制定创新力培养目标时,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过浅或过深的目标都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要积极鼓励。除鼓励创新力发挥得较好的学生外,对创新力暂时低下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新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以期形成创新的“燎原之火”。
八、教师要善于创新,开掘源头活水
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与发展,首先必须要求教师是创新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创新的源头活水。为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勤学博览,加强知识储备。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践型和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博览群书,才能以高品质的文化素养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才能掌握掌握创新之门的钥匙。
2. 强化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性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思想挑战,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要有创新,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实现创新的天地。
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时,应立足于学生之本,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推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