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初中语文现代文课堂教学“病态现象”的观察
  众所周知,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对课内现代文进行过度的解读,是因为绝大部分地区的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直接选自课内,教者便“往死里教”。他们依据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并结合平时所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练习、试题,设计了众多的连珠炮式的课堂问题,唯恐遗漏任何一个可能考到的问题,学生大量记录,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现今的初中语文课堂对课文进行粗略的解读,是因为为了达到“凸现能力”的目的,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已完全选自课外。于是,教者便“轻课内,重课外”,他们认为课内现代文中考必然不考,“讲了也是白讲”,还不如尽量压缩课内现代文的教学时间,腾出时间进行课外现代文的阅读训练。他们注重借助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来研究中考课外现代文常考考点,力求归纳出不同考点的答题规律,力求教给学生“可行”的应对考试的“答题模式”。无庸置疑,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来源发生了变化,是左右基层语文教师对课内现代文处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十多年前的对课内现代文的那种繁琐的、支离破碎的解读方式,还是现今的对课内现代文的那种湖光掠影式的解读方式,实质上都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现代文讲授方式。
  二、对初中语文现代文课堂教学“病态现象”带来的危害的思考
  关于十多年前的对课内现代文的那种过度的解读方式的危害,报刊杂志已有不少论述,笔者在此着重要分析的是现今的对课内现代文的那种粗略的解读方式的两大显著危害。
  (一)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包括现代文在内的佳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作品,它们入选语文教材作为典范来供学生学习,大多文质兼美,可谓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们必然承载了传承文化知识与塑造下一代的民族精神的双重任务。通过学习这些艺术佳作,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能从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以及人文精神的陶冶。
  可悲的是,中考影响到的也绝非仅限初三年级,初一初二的语文试卷大多以中考语文试卷为蓝本,因此,中考不考课内现代文,意味着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对课内现代文都是漠视的。现今的许多地区由于中考不考查课内现代文,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对课内现代文都是进行湖光掠影式的解读。课内现代文仅在课上与学生粗略接触之后,便被扔在一旁,不再被复习。于是,初二学生大多记不起初一所学课内现代文的内容,初三学生大多记不起初二所学课内现代文的内容。在这样的粗略的解读方式之下,学生对课内现代文中所描述的众多的经典场景大多印象模糊,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发扬和塑造民族精神的课程目标也难以达成。
  (二)不利于全面达成语文课程目标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材准确全面地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它绝不是一篇篇包括现代文在内的文章的简单组合,而是为顺应一定模块教学需要而构建的一个个相对独立、前后关联的学习单位。只有用好语文教材,才能有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课程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在当前应试教育普遍盛行的情势之下,众多的语文教师“轻课内,重课外”,课内现代文逐渐丧失了现代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众多的语文教师已异化为“语文题老师”,他们的“应试技能”已经练就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既然中考不考课内现代文,他们便着力研究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真题,研究中考真题的答案,并且从中找到隐藏的命题规律,找到答案设置的“潜规则”,形成系统的“答题模式”,并用这样的“答题模式”指导现代文阅读实践。于是,初中语文现代文课堂教学异化成为“数学课”,学生解读现代文套用现成的“答题公式”,现代文阅读的特有的愉悦感也无从谈起,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也成了空话。
  三、对初中语文现代文课堂教学“病态现象”的解决途径的思考
  初中语文课内现代文教学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不应占据初中现代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初中语文现代文课堂教学的“病态现象”?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中考语文试卷要举好现代文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笔者在这里提出两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对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有利于引导教师用好教材
  初中课内现代文教学应当是初中现代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果放弃了这块“主阵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真正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现代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上,笔者提倡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有利于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其实关键不在于考不考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关键要看命题者的超凡的命题智慧。
  第一,中考试卷选用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中考命题者要能够摆脱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和繁杂的与课内现代文相关的试题的羁绊。在命制试题时,中考命题者要努力从新的视角审视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努力命制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好题目。这里所说的“鲜活”,就是指既能有效考查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又能让初中语文教师真切认识到借助《教学参考书》和繁杂的试题对课文作支离破碎的解读是无用的。如此,定能引导广大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着眼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用好教材,避免“往死里教”的悲剧重演。
  第二,中考试卷选用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中考命题者要能够坚守“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命题原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中考试卷选用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也属天经地义。中考现代文选材来自课外,有利于命题者放开手脚,展示命题才华,更为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在选用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命题时,命题者要坚守“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努力命制出“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试题。这就是说,选用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要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相关联,要让初中语文教师有一种与课内现代文极为相似的感觉,深感用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进行训练还不如用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进行训练,从而引导他们真正用好教材,用课内现代文的例子来指导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让课内现代文教学回归现代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二)对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有利于引导教师关注课标
  初中现代文课堂教学的依据,应该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非应对中考的“答题模式”。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有利于引导教师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引导广大语文教师关注课标,必须破除中考现代文命题遵循的“稳中求变”的原则。研究一下中考语文命题,一线教师都会发现,多年来各地中考现代文命题普遍遵循“稳中求变”的原则。这里所说的“稳”指的是试题形式保持延续性;这里所说的“变”指的是试题形式灵活多变,不断创新。而所谓的“稳中求变”,“稳”是常态,“变”的力度甚微。考试试题形式相对稳定,必然导致“积久成弊,相沿成习”。于是,“答题模式”成了应试的法宝,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便潜心研究应对中考的“答题模式”,用“答题模式”来指导现代文课堂教学,而不是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指导现代文课堂教学。因此,中考命题应改“稳中求变”为“变中求稳”。这里所说的“变”依然是试题形式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这里所说的“稳”指的是无论试题形式多么灵活、新颖,都始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命制。如此,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语文教师用好教材才会成为自觉行动。
  第二,引导广大语文教师关注课标,还必须破除中考现代文命题中存在的“重技巧”的倾向。一线教师热衷于研究“答题模式”,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地区对现代文的考查呈现出的“重技巧”的倾向。以对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为例,中考试卷对议论文的考查大多集中在概括文章中心论点、分析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补充事实论据、分析论证思路、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启示等考点之上,这些考点大多通过“答题模式”的机械训练,不需要对文本多加揣摩,便可以拿足分数。所以,破除“重技巧”的命题倾向,命制出“重感悟”的试题才是王道。只有“重感悟”的试题,才能够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的过程中寻求答案。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广大基层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自觉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真正做到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中考语文试卷要举好现代文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相信中考命题者定然能够肩负起引导母语教学的这一重任,不辱使命。
  纪青松,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其他文献
郭思乐教授说:“生命的基本特点就是它的历史渊源和自然规定性、独立性、群体的关联性,由此,生命的核心不可被描述、被模拟。”所以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认识应该是教师对学生个
基于互联网与云计算进行的数字化研究,以主题教研、教研成果课程化、数字化教研项目为突破口,探索三种不同的数字化教研方式,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
戏在乡村中,乡村在戏中。明代,人称大戏的上党梆子初诞。那个佚名的青衣隔着出将入相的小门一声叫板:“苦啊——”嗓门颠着,尾音颤着,长长的拖腔凄怆悲切,一脉声线似断还连,
中朝两国只隔一条鸭绿江,一衣带水,江不划中线,两国共有,船行江上,只要不上岸,就不算越界。在丹东望朝鲜新义州,工厂、田野和酒店历历在目。走在鸭绿江断桥上,望对岸,一切就
举一杯思乡酒,吟出思绪万千。当有一天背起背包告别父母成为师范学生的时候,蓦然回首,故乡的柳树绿,已成为温馨回忆里一道挥不去的风景,在学习的间隙,想起了家乡,就总是不由
一、准确定位,规划好年轻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  (一)年轻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年轻体育教师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历高,据调查统计株洲市城区中小学年轻体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100%(含本科),其中研究生学历为10%以上;农村年轻体育教师均为大专以上学历。2.低职称,大部分教师为初级、中级教师。3.快言快语,敢说敢做,有抱负,有担当。上述3点是年轻人的优点。但现实中年轻教师面对的是平凡的教学工作、繁
案例某地农业执法部门接到村民举报,反映施用从某农资经营部购买的除草剂,造成水稻秧苗不同程度受损。调查表明,该除草剂外包装说明该产品属于水稻移栽田除草剂,不能用于直播
云南省定于2016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为确保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省考”)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考”)政策的顺利衔接,特制定如下过渡办法。  一、过渡期从2016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31日。  二、2016年1月进行最后一次云南省自行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省统一考试,这次考试成绩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三、过渡期内,已取得我省统一组织的教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仰慕同样是语文教师的王君。她就像一只美丽的精灵,自由翱翔在语文的国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课堂艺术和艺术课堂。我总在想:对于文本,她怎么会有那么透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