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解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崭新教学方式。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理性的审视和深层的反思,并由此引起人们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关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教学效率低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厌学等不和谐音符,从某个角度看都是由于教学中“理解”的缺失所致。那么要改变此现状,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理解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呢?见以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理解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86-01
1 理解的普遍缺失呼唤着理解教学的诞生
教师、学生、教材文本构成了教学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因而理解教学中自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解:人的理解及文本理解。人的理解存在于师生内部,它包括师生的“自我理解”及师生间的“人际理解”,并由此扩展到师生对同伴、家长的理解;文本理解就是师生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解读文本而理解人性,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合理规划人生。为什么要倡导理解教学呢?因为教学需要理解,没有理解,教学将失去生机与活力,退化为师生完成任务的一种苦役。教学是为了人的发展,使人的潜能尽可能地得到开发,最终达成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为主。教学的唯智育倾向,忽视了教学中师生的共享、共创、沟通和理解,师生生命意义的实现与超越更是无从谈起。现代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日渐远离,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社会面前,教学的目的被日渐异化和扭曲,教学中理解的缺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学中理解的缺失直接后果是导致教学中误解的产生。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误解是多方面的,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角落。比如师生之间的误解,学生对教学文本的误解,教师的自我误解和学生的自我误解等等。教学中的误解有多种表现形式,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存在于师生间的误解
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误解。很多时候,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观,尤其是错误的学生观而导致的误解。其次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不能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而导致的误解。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也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关。学生对教师的误解主要有: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在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影响下,教师的形象被绝对化,教师的角色决定了他们与学生天然属于不同社会群体。在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的代言人,因而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敬畏之情,也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愿也不敢走进教师的心。第二,中小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于教师的认识和评价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经验的水平,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也往往是从自身立场出发,他们移情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还较为缺乏,因此,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误解。第三,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秉性、情感以及生活经历。教师用统一的模式和方法对待所有学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也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误解。
2 理解自我,自身反思进行内在体验
理解自我揭示出理解教学的内在本质。教师的理解自我,是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性诘问,是教师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内化并沉淀了的经验和思想的不断追问。理解自我是教师内在的本能需求。教师反思的内容不外乎教学方法、教学定位、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这些方面。教师理解自我的常见形式有课前、课中、课后自我反思。课前自我反思指向未来教学,课中自我反思指向教学过程,而课后自我反思往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评判与回味,比如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查漏补缺,使未来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教师教学素养不断提升。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位数学教师为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概率的初步概念“可能”和“一定”,特设计了一次“有奖摸球”的游戏活动。尽管预期教学目的基本实现,但却有一点疏漏,事后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终于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达到了更完美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课时,让学生从装有三个黄球和三个白球的盒子中摸出一球,让学生感受“可能”—— 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然后再分別让学生从装有六个黄球(没有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球,让他们感受“一定”—— 一定是黄球。游戏开始前我规定:如果学生摸出的是白球将会得到一个很有趣的小奖品。第一次,我指名一位男生上讲台前摸球。笔者问:“他摸到的是什么球?”学生1说:“黄球”,学生2说:“是白球”,学生3说:“可能是黄球”(用了可能一词)结果是黄球。第二次是一个女生摸球,结果是黄球。第三次,又是一个女生摸球,结果还是黄球。第四次是一个男生摸球,结果又是黄球。后来笔者打开了盒子,里面装的全是黄球。同学们顿时哗然,有个男生悄然说:“上当了。”笔者说:“上当了?是!这是老师跟你们开了个玩笑,这个盒子里装的都是黄球,可能摸出白球吗?”众生回答:“不可能”,笔者说:“从这个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学生1说:“百分百是黄球”,学生2说:“一定是黄球”(用了“一定”一词),笔者板书“一定”。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学生的回答却引起教师的反思。为什么学生会认为“上当了”,教师“坑人”呢?教师“坑人”会对这些低年级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因为在每位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可亲可敬的,这种形象怎能和“骗子”联系到一起呢?通过反思,笔者决定在另一班上同一堂课时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做这个游戏时,教师换上了商店老板的外套,而在学生说是“坑人”时,教师脱掉外套,并且说:“同学们,老师来了,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如此,一件外套将老师的形象维护起来,还这次游戏本来面目。
该数学教学案例说明,教师理解自我运用“反思—— 实践—— 感悟”的反思模式,对教学问题进行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回味教学,内省自己,使教学更加完善,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总之,理解教学中,成功的理解始于教师自我的理解,教师对自我的理解,就是通过自我的存在意义的阐述和把握,来实现自我理解。教师理解自我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性诘问,是教师对已发生的事件、内化并沉淀了的经验和思想的不断追问,在教学中,这种反思包括教师在课前和课中及课后的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以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 马玉亭.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神州,2012(27):15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理解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86-01
1 理解的普遍缺失呼唤着理解教学的诞生
教师、学生、教材文本构成了教学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因而理解教学中自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解:人的理解及文本理解。人的理解存在于师生内部,它包括师生的“自我理解”及师生间的“人际理解”,并由此扩展到师生对同伴、家长的理解;文本理解就是师生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解读文本而理解人性,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合理规划人生。为什么要倡导理解教学呢?因为教学需要理解,没有理解,教学将失去生机与活力,退化为师生完成任务的一种苦役。教学是为了人的发展,使人的潜能尽可能地得到开发,最终达成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为主。教学的唯智育倾向,忽视了教学中师生的共享、共创、沟通和理解,师生生命意义的实现与超越更是无从谈起。现代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日渐远离,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社会面前,教学的目的被日渐异化和扭曲,教学中理解的缺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学中理解的缺失直接后果是导致教学中误解的产生。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误解是多方面的,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角落。比如师生之间的误解,学生对教学文本的误解,教师的自我误解和学生的自我误解等等。教学中的误解有多种表现形式,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存在于师生间的误解
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误解。很多时候,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观,尤其是错误的学生观而导致的误解。其次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不能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而导致的误解。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也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关。学生对教师的误解主要有: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在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影响下,教师的形象被绝对化,教师的角色决定了他们与学生天然属于不同社会群体。在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的代言人,因而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敬畏之情,也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愿也不敢走进教师的心。第二,中小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于教师的认识和评价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经验的水平,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也往往是从自身立场出发,他们移情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还较为缺乏,因此,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误解。第三,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秉性、情感以及生活经历。教师用统一的模式和方法对待所有学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也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误解。
2 理解自我,自身反思进行内在体验
理解自我揭示出理解教学的内在本质。教师的理解自我,是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性诘问,是教师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内化并沉淀了的经验和思想的不断追问。理解自我是教师内在的本能需求。教师反思的内容不外乎教学方法、教学定位、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这些方面。教师理解自我的常见形式有课前、课中、课后自我反思。课前自我反思指向未来教学,课中自我反思指向教学过程,而课后自我反思往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评判与回味,比如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查漏补缺,使未来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教师教学素养不断提升。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位数学教师为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概率的初步概念“可能”和“一定”,特设计了一次“有奖摸球”的游戏活动。尽管预期教学目的基本实现,但却有一点疏漏,事后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终于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达到了更完美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课时,让学生从装有三个黄球和三个白球的盒子中摸出一球,让学生感受“可能”—— 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然后再分別让学生从装有六个黄球(没有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球,让他们感受“一定”—— 一定是黄球。游戏开始前我规定:如果学生摸出的是白球将会得到一个很有趣的小奖品。第一次,我指名一位男生上讲台前摸球。笔者问:“他摸到的是什么球?”学生1说:“黄球”,学生2说:“是白球”,学生3说:“可能是黄球”(用了可能一词)结果是黄球。第二次是一个女生摸球,结果是黄球。第三次,又是一个女生摸球,结果还是黄球。第四次是一个男生摸球,结果又是黄球。后来笔者打开了盒子,里面装的全是黄球。同学们顿时哗然,有个男生悄然说:“上当了。”笔者说:“上当了?是!这是老师跟你们开了个玩笑,这个盒子里装的都是黄球,可能摸出白球吗?”众生回答:“不可能”,笔者说:“从这个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学生1说:“百分百是黄球”,学生2说:“一定是黄球”(用了“一定”一词),笔者板书“一定”。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学生的回答却引起教师的反思。为什么学生会认为“上当了”,教师“坑人”呢?教师“坑人”会对这些低年级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因为在每位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可亲可敬的,这种形象怎能和“骗子”联系到一起呢?通过反思,笔者决定在另一班上同一堂课时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做这个游戏时,教师换上了商店老板的外套,而在学生说是“坑人”时,教师脱掉外套,并且说:“同学们,老师来了,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如此,一件外套将老师的形象维护起来,还这次游戏本来面目。
该数学教学案例说明,教师理解自我运用“反思—— 实践—— 感悟”的反思模式,对教学问题进行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回味教学,内省自己,使教学更加完善,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总之,理解教学中,成功的理解始于教师自我的理解,教师对自我的理解,就是通过自我的存在意义的阐述和把握,来实现自我理解。教师理解自我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性诘问,是教师对已发生的事件、内化并沉淀了的经验和思想的不断追问,在教学中,这种反思包括教师在课前和课中及课后的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以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 马玉亭.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神州,2012(2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