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文章以大学英语实际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应用,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应用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丁晓蔚,2006:90)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关注并结合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课堂模拟的交际机会,对预先选择并排序的意念和功能项目进行操练和实践。任务型教学法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迁移、应用这些功能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文章分别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展开阐述。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的可行性
1.高职英语学习的要求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思想是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摆脱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专科英语课程教学体系;要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指导方针,培养应用型人员。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事实上是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浓缩,课程仍然像高中的“填鸭式”学习,脱离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要求与目的,无法体现并实现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高职学生从中学起开始接触与学习英语,但是,经过长达7-8年的英语学习,仍然无法用英语交流,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口头交流的初级阶段,足以体现我们高职英语教学尚未达到其目的,其教学有待改进。
2.英语学习僵化的压力
何谓学习僵化?从心理学角度,僵化现象又称为“高原期现象”(陈亚平,1997:56),即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初期,能力直线上升,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呈现近于平坦甚至下降趋势。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僵化现象极其严重。学生基础太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尚未使用得当的英语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的重要原因。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填鸭式”、翻译法转变到启发式、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3.语言输出理论的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语学习的输入环境大为改善,学生接收语言输入的数量增加了,语言输入的形式也丰富了,然而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郑银芳,2005:93)英语教学仍然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为经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仍然是听不懂外国人讲话,也无法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而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一味注重输入而忽略输出。由此可见,忽略语言输出的功能是不行的。语言输出理论要求对语言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就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和场景,也为学生提供了检验那些在输入阶段理解不透、吃不准的内容的机会。语言输出后,学生从同学或教师那里得到反馈和验证,从而加快对输入的理解。
4.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零散的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成长极其有利。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Peter Skehan对“任务型”中的任务做了五点定义:第一,任务以意义为主;第二,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第三,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第四,首先要完成任务;第五,根据结果评估任务。(1998:231)为此,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应当注意遵循以上原则,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完成预期任务。
2.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实现条件
教学中使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通过模拟现实、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实践空间,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前,需满足以下条件:
(1)教学设施方面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意境和现实情境的模拟。为此,教学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教学环境等,为语言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真实场景,从而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2)教材内容方面
以任务型英语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材不能以词汇或语言知识的难易程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需要罗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的各种话题和应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些话题和任务应当贴近生活的实际或模拟现实生活。
(3)教师方面
在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求英语教师在深刻领会任务型教学法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的翻译法和传统的教學。此外,教师还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配合的热情。
(4)学生方面
学生应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或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及认识,并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积极配合,以取得完成任务的最佳效果。
3.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任务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起来虽然有所差别,但其依据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所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地讲,任务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步骤,即任务前、任务环及任务后。现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第三单元的课文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为例,进一步阐述这三个环节。
(1)任务前(准备部分):介绍主题和任务并完成分组
任务1:介绍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重视这个部分的设计。任务既要导入课文,又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课文,教师可在课前,先让学生查找关于communication及NVC(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相关资料,以确定此次任务的主题——“Nonverbal language and the way to require it.”教师还提出几个围绕主题的话题,作为学生收集资料的方向,并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任务2:分组
由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般是采取大班教学(50-60人左右)的形式,因此,在介绍任务前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最好能做好兼顾学生的个性,如将外向和内向结合,这样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
(2)任务中(中心环节)
任务1: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分成的小组,以既定出题展开讨论。讨论前提出要求,即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需形成书面或口头报告,并将其报告向全班展示。而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交际,还可实时给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
任务2:报告
每组学生选出代表,轮流向全班呈现他们经过讨论形成的报告。
(3)任务后(反馈部分):分析
在任务后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是,教师让其他学生对各组的表现及英语表达作出评价。然后,教师对各组及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反思此次任务的不足或提出改进方案。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显得生机勃勃。由于完成任务需要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贯穿始终的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积极的个人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协商,操作得当出来的最终的效果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四、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限制
虽然任务型教学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像其他教学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和操作难点。现列举如下:
1.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受学时的限制。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有着课时的限制,而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真实交际场景下的语言活动,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又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部分学生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原有的学习观念,无法摆脱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为此,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得到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2.在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这就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语言运用及交流能力。然而,这对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高要求,无疑会增加其焦虑感,挫伤其活动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而且,高职公共英语课一般为50人以上的大型教学班,任务实施与检测存在一定困难。
3.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的不一致。如任务的设计尽管已经内容详实、步骤具体,但在组织过程中,会出现小组活动时间延时或是教学设备故障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
五、结语
作为一种强调“在做中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及“真实交际”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单方面注重语言输入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趋势。尽管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将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其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平.“二年级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56-60.
[2]丁晓蔚.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述评[J].教书育人,2006,(11):90-91.
[3]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60-64.
[4]束定芳.外語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21-29.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郑银芳.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二语习得中输出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3-96.
[8]Peter Skeha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9]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应用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丁晓蔚,2006:90)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关注并结合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课堂模拟的交际机会,对预先选择并排序的意念和功能项目进行操练和实践。任务型教学法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迁移、应用这些功能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文章分别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展开阐述。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的可行性
1.高职英语学习的要求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思想是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摆脱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专科英语课程教学体系;要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指导方针,培养应用型人员。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事实上是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浓缩,课程仍然像高中的“填鸭式”学习,脱离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要求与目的,无法体现并实现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高职学生从中学起开始接触与学习英语,但是,经过长达7-8年的英语学习,仍然无法用英语交流,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口头交流的初级阶段,足以体现我们高职英语教学尚未达到其目的,其教学有待改进。
2.英语学习僵化的压力
何谓学习僵化?从心理学角度,僵化现象又称为“高原期现象”(陈亚平,1997:56),即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初期,能力直线上升,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呈现近于平坦甚至下降趋势。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僵化现象极其严重。学生基础太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尚未使用得当的英语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的重要原因。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填鸭式”、翻译法转变到启发式、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3.语言输出理论的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语学习的输入环境大为改善,学生接收语言输入的数量增加了,语言输入的形式也丰富了,然而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郑银芳,2005:93)英语教学仍然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为经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仍然是听不懂外国人讲话,也无法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而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一味注重输入而忽略输出。由此可见,忽略语言输出的功能是不行的。语言输出理论要求对语言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就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和场景,也为学生提供了检验那些在输入阶段理解不透、吃不准的内容的机会。语言输出后,学生从同学或教师那里得到反馈和验证,从而加快对输入的理解。
4.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零散的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成长极其有利。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应用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Peter Skehan对“任务型”中的任务做了五点定义:第一,任务以意义为主;第二,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第三,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第四,首先要完成任务;第五,根据结果评估任务。(1998:231)为此,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应当注意遵循以上原则,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完成预期任务。
2.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实现条件
教学中使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通过模拟现实、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实践空间,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前,需满足以下条件:
(1)教学设施方面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意境和现实情境的模拟。为此,教学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教学环境等,为语言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真实场景,从而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2)教材内容方面
以任务型英语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材不能以词汇或语言知识的难易程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需要罗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的各种话题和应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些话题和任务应当贴近生活的实际或模拟现实生活。
(3)教师方面
在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求英语教师在深刻领会任务型教学法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的翻译法和传统的教學。此外,教师还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配合的热情。
(4)学生方面
学生应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或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及认识,并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积极配合,以取得完成任务的最佳效果。
3.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任务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起来虽然有所差别,但其依据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所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地讲,任务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步骤,即任务前、任务环及任务后。现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第三单元的课文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为例,进一步阐述这三个环节。
(1)任务前(准备部分):介绍主题和任务并完成分组
任务1:介绍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重视这个部分的设计。任务既要导入课文,又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课文,教师可在课前,先让学生查找关于communication及NVC(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相关资料,以确定此次任务的主题——“Nonverbal language and the way to require it.”教师还提出几个围绕主题的话题,作为学生收集资料的方向,并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任务2:分组
由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般是采取大班教学(50-60人左右)的形式,因此,在介绍任务前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最好能做好兼顾学生的个性,如将外向和内向结合,这样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
(2)任务中(中心环节)
任务1: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分成的小组,以既定出题展开讨论。讨论前提出要求,即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需形成书面或口头报告,并将其报告向全班展示。而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交际,还可实时给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
任务2:报告
每组学生选出代表,轮流向全班呈现他们经过讨论形成的报告。
(3)任务后(反馈部分):分析
在任务后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是,教师让其他学生对各组的表现及英语表达作出评价。然后,教师对各组及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反思此次任务的不足或提出改进方案。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显得生机勃勃。由于完成任务需要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贯穿始终的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积极的个人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协商,操作得当出来的最终的效果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四、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限制
虽然任务型教学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像其他教学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和操作难点。现列举如下:
1.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受学时的限制。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有着课时的限制,而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真实交际场景下的语言活动,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又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部分学生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原有的学习观念,无法摆脱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为此,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得到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2.在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这就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语言运用及交流能力。然而,这对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高要求,无疑会增加其焦虑感,挫伤其活动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而且,高职公共英语课一般为50人以上的大型教学班,任务实施与检测存在一定困难。
3.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的不一致。如任务的设计尽管已经内容详实、步骤具体,但在组织过程中,会出现小组活动时间延时或是教学设备故障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
五、结语
作为一种强调“在做中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及“真实交际”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单方面注重语言输入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趋势。尽管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将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其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平.“二年级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56-60.
[2]丁晓蔚.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述评[J].教书育人,2006,(11):90-91.
[3]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60-64.
[4]束定芳.外語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21-29.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郑银芳.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二语习得中输出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3-96.
[8]Peter Skeha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9]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