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美术课教学中,诸多不合理因素使原本较受学生欢迎的美术课变得越发沉闷、枯燥,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渐淡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思考、实践,变被动为主动,以“活”激 “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中学阶段美术教育现状得到改善,重现往日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初中生 美术课 学习兴趣 以“活”激“活”
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习不良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同样是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这样的不良现象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不能将原因都简单地归结为应试教育,中小学美术都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但小学生爱学中学生却不爱学,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兴趣上。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我结合近年来的新课改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以“活”激“活”初中生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这个问题。
一、要让美术课“活”起来,就要在教学中多展示“绝活”
这里包括教师的绝活展示和学生的绝活展示。
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技能,随时在课堂上展示绝活。学生往往讨厌枯燥的理论,教师如能娴熟自如地当场演示操作,学生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对印的乐趣》一课中,老师进入课室,在黑板上粘贴白纸,然后“刷刷”涂上几笔颜料,经过对折,一张漂亮的对称图形就出来了。学生睁大眼睛,还以为老师在变魔术。示范后再出示课题、讲解方法,学生兴趣也就激发了,这就是示范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
其次,要多给学生展示绝活的舞台和机会。“表现自我”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美术课中让学生有机会“崭露头角”,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还要注意保存学生平时的作品,每过一个阶段,就选一些学生现有的作品与他们前一段时间所画的内容相类似的作品对照,大家一起评定,指出现有作品的优缺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最终选出班级代表作与其他班进行比较,适当的时候在学校进行“个人美展”、“班级美展”评选活动,也让学生过一把“画家瘾”。
二、要让美术课“活”起来,还要使教学过程充满“快乐”
要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必须使课堂教学过程“快乐”起来,因此,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能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有效手段。
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方法,激发兴趣。我曾经以为“比一比,赛一赛”只适合好胜心强的小学生,中学生可能对此不屑一顾,但事实上,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时,采用的分组提问、分组合作、分组展示的竞赛形式还是引起了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单纯地提问、回答,整堂课就可能变得琐碎而枯燥。引进了竞赛机制,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在小组荣誉感、好胜心的影响下,学生中出现了拿出各自最佳水平作画,争着解答高难度问题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大为改观。例如,在教学《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我以分组接力绘画比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每组在相同时间内,小组成员轮流到台前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表现一种物体,根据个人实力,可简可繁,最后看哪组画出的物体好而多决出胜负。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切实达到了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三、要让美术课“活”起来,还要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改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服装的色彩搭配、节日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教师还应不断关注和吸收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由于美术学习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模式。其关键在于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要用心,要会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紧跟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反思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及时抓住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坚持下去,就会变难为易,变苦为乐,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3]谢猛颖.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几个原因.美术报.
关键词: 初中生 美术课 学习兴趣 以“活”激“活”
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习不良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同样是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这样的不良现象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不能将原因都简单地归结为应试教育,中小学美术都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但小学生爱学中学生却不爱学,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兴趣上。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我结合近年来的新课改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以“活”激“活”初中生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这个问题。
一、要让美术课“活”起来,就要在教学中多展示“绝活”
这里包括教师的绝活展示和学生的绝活展示。
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技能,随时在课堂上展示绝活。学生往往讨厌枯燥的理论,教师如能娴熟自如地当场演示操作,学生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对印的乐趣》一课中,老师进入课室,在黑板上粘贴白纸,然后“刷刷”涂上几笔颜料,经过对折,一张漂亮的对称图形就出来了。学生睁大眼睛,还以为老师在变魔术。示范后再出示课题、讲解方法,学生兴趣也就激发了,这就是示范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
其次,要多给学生展示绝活的舞台和机会。“表现自我”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美术课中让学生有机会“崭露头角”,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还要注意保存学生平时的作品,每过一个阶段,就选一些学生现有的作品与他们前一段时间所画的内容相类似的作品对照,大家一起评定,指出现有作品的优缺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最终选出班级代表作与其他班进行比较,适当的时候在学校进行“个人美展”、“班级美展”评选活动,也让学生过一把“画家瘾”。
二、要让美术课“活”起来,还要使教学过程充满“快乐”
要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必须使课堂教学过程“快乐”起来,因此,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能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有效手段。
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方法,激发兴趣。我曾经以为“比一比,赛一赛”只适合好胜心强的小学生,中学生可能对此不屑一顾,但事实上,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时,采用的分组提问、分组合作、分组展示的竞赛形式还是引起了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单纯地提问、回答,整堂课就可能变得琐碎而枯燥。引进了竞赛机制,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在小组荣誉感、好胜心的影响下,学生中出现了拿出各自最佳水平作画,争着解答高难度问题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大为改观。例如,在教学《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我以分组接力绘画比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每组在相同时间内,小组成员轮流到台前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表现一种物体,根据个人实力,可简可繁,最后看哪组画出的物体好而多决出胜负。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切实达到了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三、要让美术课“活”起来,还要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改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服装的色彩搭配、节日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教师还应不断关注和吸收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由于美术学习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模式。其关键在于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要用心,要会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紧跟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反思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及时抓住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坚持下去,就会变难为易,变苦为乐,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3]谢猛颖.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几个原因.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