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比式教学、演唱式教学、律动式教学等,以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对比教学 演唱教学 律动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如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轨迹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改变着,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课程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
  学校音乐教育也开始关注音乐欣赏课,可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音乐教室配置设备简单,加上教学资源的匮乏和理念的陈旧,音乐欣赏教学就容易被忽视。有些音乐教师依旧认为音乐课就是纯粹的演唱,一节课从头唱到尾;欣赏课就是把音乐作品循环多次播放,听完这个作品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所以我们课堂上的学生并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消磨时间。学生因为听不懂,就会出现说话、打瞌睡的现象,还有的带其他学科作业来音乐教室做,这样的欣赏课堂根本说不上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受。
  面对中学音乐欣赏课存在的现状,笔者在参加市级培训后,就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对比式教学
  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说:“要想认清自己,就要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式教学是音乐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稍纵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进行,在反复欣赏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比,把握音乐的主题,熟悉主题的发展与转变,识别音乐的曲式结构等,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将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比如音乐旋律发展的对比、节拍的对比、音色的对比、音乐节奏的对比、速度的对比、力度的对比、西洋大小调与民族五声调式的对比、音乐素材发展的对比、体裁的对比、表现手法的对比、相同乐曲不同版本的对比等,在这些对比中,学生可以深度地感受、理解音乐。
  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管弦乐《红旗颂》这一作品时,可对抒情主题(红旗主题)和进行曲主题(红旗变奏主题)进行对比欣赏。分别对两个主题的节拍、速度、节奏、演奏乐器、情绪等进行对比。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主题,在听的过程中关注这些要素的变化,最后以表格形式展现,让学生再次回忆两个主题的要素变化。
  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对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对比欣赏教学,笔者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之后提出问题: 1.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叫《茉莉花》,但它们的歌词内容有何不同? 2.用到了哪几个音符? 3.旋律的发展特点是什么?跳进还是级进?4.节拍是怎样的?5.唱一唱,节奏有什么特点呢?6.歌曲的风格是相同的吗?最后以表格的形式,逐一展示:
  在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两首《茉莉花》的歌词和词义基本相同,以喜爱茉莉,热爱生活为主。在字句的结构上都是用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都有边歌边舞的特点,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觉。区别是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不同:1.中国民歌《茉莉花》旋律清新婉转,五声征调式以级进为主,具有鲜明的东方音乐风韵,表现的情感也是内敛含蓄的,刻画了一位喜爱茉莉、热爱生活的少女,摘下茉莉和大家一起分享茉莉的芬芳;江苏民歌《茉莉花》音域较宽,旋律较曲折,像江南水乡幽幽曲曲的小巷子里走出来一位美丽女子,被茉莉花吸引,欲摘不忍,欲弃又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在这样的对比欣赏中,深度挖掘音乐要素的不同,学生在演唱中做力度变化、情绪变化的同时,也了解了特定区域的民歌有着特定的风格和色彩,理解到“民歌是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将更加热爱民歌这块瑰宝,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曾用“比较法是最有效的欣赏教学方法”来阐明他的教学主张,可见比较法对音乐欣赏教学所产生的作用。用对比式教学法进行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将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要素,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发掘音乐。
  二、演唱式教学
  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都离不开“唱”和“奏”两方面,欣赏音乐也不能单一地只靠耳朵“听”。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要求学生演唱作品的主题音乐。那什么是主题呢?主题是作曲家为了表达自己主要感受体验而设计的,是作曲家创作中感触最深的一部分,也是整個作品形成的基石。而且一个作品中,主题往往多次重复出现,重复是为了强调情感。这些主题在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笔者要求学生牢记每一段主题,有的可以用单音模唱形式,有的直接演唱,或者为没有歌词的配上歌词进行演唱等。在演唱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从一些音乐要素(速度、节奏、旋律走向等)里去深度地体验音乐作品,感受作曲家的表达意图,更好地理解作品。
  比如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管弦乐《红旗颂》这一作品的红旗(抒情性)主题时,清澈绚丽的旋律在弦乐组澎湃激昂的演奏中流淌出来,把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祖国伟大、繁荣而昌盛。这时笔者让学生跟着钢琴唱起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行进的沉稳宏伟庄重的感觉,沉浸在幸福激荡的氛围之中;在欣赏红旗变奏主题时,又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一些音乐重音、顿音记号短促有力,休止符坚挺干脆,在哼唱中感受到速度的加快、节奏的变化,体会中华人民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豪迈气概。
  除了学生的演唱主题旋律,还有教师的示范式教学演唱。范唱,是中学音乐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利于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演奏或表演,学生观察、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欣赏七年级上册《茉莉花》时,笔者就请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茉莉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关注教师的表情、演唱方法,感受小调细腻柔和、婉转柔美的特点,也让学生自己在演唱歌曲时模仿教师的口腔发声状态、面部表情等。可以看出教师示范式教学也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三、律动式教学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我们的声势和动作也是一种律动,我们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一些声响来体验、感受音乐。声势是指用手、脚拍击一定的节奏,它有声音也有节奏,有姿态又有动作。在学生进行律动表演时教师也参与共同表演,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比如在欣赏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梦驼铃》时,就让学生用4/4拍的声势动作跟音乐进行律动。第一强拍:跺脚;第二弱拍:捻指;第三次强拍:拍手;第四弱拍:捻指。在这样的声势动作中,学生感受到节奏疏松,旋律舒缓沉稳,情绪深沉有韵味,透露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比如在欣赏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彝族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时, 笔者邀请几个爱好跳舞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扮演赶集回来的彝族少女,踩着节奏跳起愉快的舞蹈;其他学生边观看边拍击节奏。在教师和学生们的热情表演氛围中, 学生体会到这首乐曲是表达赶圩回来买到自己喜爱的礼物时欢乐、幸福的心情。在这段师生配合的表演过程中, 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深刻地领悟到音乐作品的内涵。
  在表演律动中,让学生“闻歌起舞”。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都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这样的体验比单独听引发的体验要强烈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表演的焦点是听,不是舞;动作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旋律来设计,不需要太复杂;律动不是舞蹈。
  除了以上的一些欣赏方法外,还有语言式教学法、模仿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绘画式教学法、乐器参与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等。如果能够依循前面的几种方法有层次地听、有方法地听、有目的地听,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的孩子定能成为一个会听音乐、懂音乐、爱音乐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
其他文献
五角枫(Acermono)落叶阔叶林是江淮丘陵大蜀山重要森林群落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五角枫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五角枫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其与环境
为研究中小花型蝴蝶兰的杂交结实特性,提高育种技术和效率,选取9个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作亲本按完全双列法进行自交与杂交,在81个组合中2个自交组合与17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
目的:观察通阳利尿散对急性肾衰大鼠的利尿作用。方法:用水负荷大鼠及甘油所致急性肾衰大鼠,探讨通阳利尿散对其排尿作用的影响。结果:通阳利尿散能明显增加大鼠总排尿量并缩短排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省2008版《先张法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图集规定的内容于实际工程存在差异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结合工程需
苏科版教材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安排了两个课时。第1课时是用描点法画图像;第2课时是通过归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研究图像的增减性和对称性。从一次函数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评分标准将42例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口服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3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重
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杨桦次生林、次生阔叶林和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内的更新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3种林型采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平均高、
摘要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生长性课堂。要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从积累和训练、挖掘和熏陶、批判和探究、渗透和指导这四方面落实学生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探索,与新知不期而遇,语言、思维、精神得到蓬勃生长。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堂活动 经历 生长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英语
一线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支持,往往侧重于先期的教学设计与现场指导,忽略阅读前后的整体作业规划。学生在课后阅读名著,更关注的是阅读时间和进度。但正如日本知名教育学家
对于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必须立足学生本位,通过消除隔膜、调动经验、专题研读等方式,循序渐进,走向文本深处,进而由散入整,整体认知和把握整部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