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之死(二)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章安然事件余波
  
  安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幕后消息走上前台。
  
  4.1丑闻与诉讼缠身
  
  安然曾在避税国登记了800家分支机构。仅2000年,安然就避税2.78亿美元。在调查的5年间,安然只有在1997年曾纳税。1996年至2000年间,安然曾4年未支付所得税,并累计骗得税款返还达4亿美元。安然利用大量在避税国分支机构和对股票期权进行演绎而逃税。在安然接受调查期间,安然被突然解雇的内部职工要求得到补偿,与此同时它又面对多家公司的一系列诉讼。以及联邦政府的调查。
  同时数千名安然职工、股东和债权人将安达信推上了被告席,指责安达信因为没有尽职而让他们受损,要求安达信赔偿损失。
  安达信因安然不但要支付数亿美元的巨额赔偿金,还可能被处以“禁赛”的惩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得接受新业务和客户,将可能因这次的假账事件而一蹶不振。
  
  4.2重新审视养老金制度改革
  
  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使安然的职工遭到了致命一击,不仅仅工作丢了,而且养老金也随着安然的倒闭而灰飞烟灭。
  多年来,安然为其员工设立了美国流行的401K退休账户,员工每月从薪水中拨出部分金额存入这一账户,由公司帮助管理。一年前,安然员工的退休金账户里有21亿美元资金,其中60%都投资了安然股票,随着安然垮台,这些钱也打了水漂。
  仅在不久前,安然公司的股价还高达85美元,市值约800亿美元。随着该公司破产,其股价跌成不到1美元,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损失及其惨重,该公司更是将其员工逼上了绝路。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美国国会调查官员却发现,安然居然软硬兼施,欺骗、强迫公司员工持有安然股票。但公司29名高级主管却在抛售公司股票,他们共获得11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总裁本人仅2001年一年就抛售4000万美元的安然股票。当安然股价跌的已不到1/3时,公司却隐瞒真相,并禁止员工出售大幅贬值股票,使他们投资于该公司的退休金全部泡汤,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破产使美国人重新开始审视其堪称世界典范的养老保险金。按照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第401K节的规定,员工的养老的缴费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最高不得超过工资的25%;对于缴费资金,由雇员自己选择投资方式,可以购买股票、债券、专项定期储蓄等,风险则由雇主承担。安然员工为何落得如此结局?安然公司、员工基金中的钱约有58%被用于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所以当公司破产时,员工自然就陷入养老积蓄与工作一起丢掉的困境。为什么员工会将养老基金个人账户上的钱几乎全投资到本公司的股票上?其实,安然公司的情况决非仅有,按平均比例,美国大公司的员工将自己的养老金1/3的资金投入到了本公司的股票。在可口可乐、通用电气、麦当劳等公司,超过3/4的员工养老基金被用于购买自己公司股票份,宝洁公司在这方面的比重竟然达到了95%,相比之下,安然公司58%的比例真的不算什么。
  的确,员工用养老保险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有不少好处,省时、省力又省钱。前几年股市牛气时,美国到处流传着类似的传说,沃尔玛超市的工人用养老金买股票都发了财,但在利益面前,一般人都容易犯糊涂,他们忘了养老基金本身的关键问题:资产组合和风险分布。
  虽然没有哪个公司有权强迫员工非得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但往往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养老基金投资方式是包括自己股份在内的几个单调的组合,面对十分有限的选择,大多数公司自然选择自己公司的股份。
  此外,员工选择本公司股份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所谓“企业文化”所致,实质上是来自公司的压力。许多公司振振有词;企业的福利不应与员工分离。也就是说:员工要与企业共存亡。
  美国的养老金制度的确算是个成功的例子。它目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对此,美国政府还在寻求改革措施,如考虑让员工自己将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直接在市场上投资等等。短期内,应先规定一个员工用养老基金买本公司股份的比例。
  
  4.3投资银行业和会计业出台新举措
  
  为挽救公众信心动荡,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共同推出全新投资银行管理手册。
  新守则主要对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方面是将传统股票分析员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以避免为客户做出倾向性评价;另一方面要求分析员向公众和研究机构更经常性地报告公司状况。
  新规定还要研究员不对投资银行汇报工作,投资银行只可对分析师报告做真实性的审查、分析员对其所评估的公司不可有任何交易行为等。
  2002年2月8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宣布要分拆咨询和审计业务。迄今为止,“五大”在此问题上步调一致,他们的举动在美国会计服务业中具有示范效应,审计咨询分业经营的局面即将形成。其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宣布计划停止以内部和外部审计师身份为同一客户提供服务,过去安达信一直兼任安然的内部和外部审计师角色,安然事件催化了会计服务业的变革。可靠的、有证明力的数字是金融市场的氧气,我们的市场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简直就寸步难行。
  
  4.3安然引发世界经济论坛新课题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迪皮尔扎在发言时表示,审计职业需要由基于制度的会计转向基于法律的系统,这样才能避免安达信事件再次发生。目前审计师可以利用会计制度,这样的体系应该被摒弃。他说:“你可以遵循会计制度,但最后仍做出不正确的事情。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来使用制度,但是对于法律来说,就不能如此地随心所欲。”
  实际上安然的倒闭及安达信“失信”,不仅使会计行业面临历史变革,同时使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重新考虑他们的经营方式。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的股票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庞大的企业收入的支持。但是,在安然倒闭后,人们考虑更多的是,迅猛增长的数字之中,虚构的成分究竟占有多大的比例?当股票价格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收入后,就很难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事实上,现在人们认为很多大公司的账目都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估。
  在会计行业中出现的变化,很可能会强迫跨国企业重新思考一些他们习以为常的惯例,并抛弃一些现代的财务技术。同时,安然的破产规则会提醒在世界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跨国公司,在处理公司内部事务时,要像他们对外所展示的形象一样,更加意识到真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在压力之下,可以预计,跨国公司的收入账目会变得较为“清洁”。
  
  4.4调查路漫漫
  
  安然的负债不但过于庞大,而且其债务结构也异常错综复杂,其成功重组的机会非常渺茫。
  从2001年12月12日开始,美国众议院一个特别委员会对安然破产案展开调查,随后,美国国会劳工部等10多个国会委员会开始对其进行始无前例的调查。美国证券委员会已对安达信的审计工作展开调查,并派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进驻该公司,调查安然财务的虚报问题。
  2002年1月9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开始对安然案件进行刑事调查。
  在各路调查相继展开后,美国会计行业的公众监督委员会突然宣布解散,其运作最晚延迟到今年3月底。这一骤然举措令美国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监督机制失去了关键的一环,并在至少数月内出现一定的监管真空,该委员会由声誉好,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组成,负责监督同业检查,并对违规成员进行处罚。现在,美国会计师承受巨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公众还把矛头指向该行业的监管机构。人们谴责:安然在抢劫银行,而安达信向其提供逃跑的汽车,安达信甚至愿意做“车轮“。
  第五章“安然事件”背后的思考
  安然事件并没有彻底结束,而且它也不会是最后一桩这样的事件。
  
  5.1破产教训引人深思
  
  安然破产了,但这并不是结局,必将有人为公司史上前无古人的破产事件负责。可以肯定接下来的将是一系列诉讼案。
  安然是金融创新的巨——它所发明的一系列金融工具复杂到令专业人士都未必尽然了解的程度;安然也是操纵财务报表的大师——有意识地隐藏了大量的重要信息及高度复杂的关联交易,它的财务报表多年来在华尔街上其实无人真正理解,但鲜有人敢于挑战这个资本市场的宠儿。这是资本市场版的“皇帝的新衣”。
  至少在两层意义上,安然已成为标本——一家公司如何从“创新”的极限处滑到诉求欺诈手段以维持高增长的幻象,并由此堕落;一个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如何主要凭借内部相互制约的机制,给欺诈者以恰如其分的惩罚。
  《华尔街日报》对安然案件评论时得出六大教训:
  教训之一,金钱虽然可以买到最有力的政治关系,却不能保证公司碰到困难时这些关系有助于解决问题。
  布什竞选总统时,在美国公司中最支持他的莫过于安然,赠给布什62亿美元做竞选经费。但安然面临困境时,布什政府什么也不愿帮忙。
  教训之二,会计师业务急需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安达信一直充当双重角色——安然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员。也就是说,该公司一只手做账,另一只手证明这只手做的账。为此,安达信每年得到上千万美元的丰厚报酬。
  教训之三,公司雇主将员工退休投资在公司股票上,对员工构成直接的财产威胁。
  安然员工退休计划60%投资在公司股票上,破产导致员工失去了大部分储蓄。安然事件凸现了该问题,现美国国会正研究如何改进。
  教训之四,没有实质资产的公司只是一个幻想。
  安然前首席行政官认为,一家公司要有大发展,不一定需要有很多实质资产。在其观念的影响下,安然将资金投资在各类交易上。
  教训之五,企业若从事交易业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信心问题。安然的信贷评级被调低后,立即受到市场“唾弃”,借贷无门,最终不得不以破产收场。
  教训之六,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应该分开。花旗银行集团和J.P.摩根大通银行向安然提供各种投资银行业务,赚取数以千万计美元,但同时,它又向安然发放巨额贷款,导致数以亿计的美元亏损,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安然事件和表面相似的长期资金管理基金事件之间的区别在于长期资金管理基金基本上是规避所有的雷达,而安然公司却是控制了雷达站。它利用其广泛的政治关系操纵政策——包括能源市场的贸易、审计、表述和技术性细节。另一个不同之处是长期资金管理基金欺骗的是貌似成熟的和取赞同态度的人。而在安然事件中,深受其害的是大量无辜者。
  
  5.2安然失败的注脚:畸形创新的空洞化
  
  安然的破产,显示了高科技企业的虚弱及高科技产业的空洞化。美国人还从未见过这样一家超级公司如此戏剧性地从顶峰坠到谷底。随着安然公司及随后更多大公司倒闭内幕的揭开,我们看到高新技术领域产业空洞化已经到了另人吃惊的地步,值得整个行业警惕。随着安然公司更多倒闭内幕的揭开,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怕的趋势:高科技公司依赖科技创新而盈利能力其实非常虚弱。这与我们原来对高科技公司的印象大相径庭。
  大量由风险投资培育出的高科技总公司总是不安心于寂寞,他们正在寻找更快更好更直接的盈利途径,即发达的资本市场,成熟的财务技巧和不完善的制度,媒体监管体系为这些充满野心和欲望的人提供了大成本投入科技研发的便利。
  其实,安然是传统企业中最早向电子商务方面转型的大公司之一。它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成功实践使其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经典案例,而由于信息化的带动,它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如果一家公司仅仅把管理现代化和电子商务应用作为“技术创新”的幌子,没有切实的科研发展的根底,再诉之以资本市场上“交通”财务手段,那这就不是创新,而是彻头彻尾的欺诈。剑走偏锋的安然,还进行了财务报表的“创新”,脱离实业和研发,片面追求资本运作的成功,使得安然在产业空洞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安然不断地使用和完善金融重组技巧,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利用“金字塔”式多层控股后,母公司可以以最少资金控制最多的子公司,而这个结构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成熟的财务技巧和制度的配合,多层控股结构链条将发生断裂,安然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终将面临灭顶之灾。
  
  5.3信息化泡沫
  
  安然案例不是孤立的,它传递出一种新的泡沫信号——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泡沫。
  信息化不仅是一个购买软件的简单问题,而且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过程,最终落脚点则在于业务和管理水准的改进。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一些痼疾诸如分配问题、产权问题、人事问题并不能通过信息化完全解决,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阻力。信息化意味着一种伤筋动骨的变化,在企业高速运转的时候,这种变动极容易损伤企业的元气。“专业化”是企业竞争之本,安然在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分散化”的战略显然是要不得的。
  
  5.4监管各方的角色
  
  虽然公司董事会通常也有一个或更多的管理方面的角色,但他们的作用是要确保经营公司的人在经营中不出现问题。董事会成员常以公司管理层和当事人为主,在许多实际情况下,这一层监管并不有效。另一方面,政府行政监管与法庭通常在事件尾声或事态极端严重时才介入,这两层监管的举证责任重,成本最高,主要起“最后补救”作用,在其他阶段发挥的主要是威慑效果。
  公司董事对股东负有诚信责任,这种责任是股东相信董事会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基础,也是出现问题使股东起诉董事会的主要法律依据。但在实际上,董事会很难真正独立,往往受公司管理层的支配。
  一般来说,董事会中三分之二的董事应独立于管理层。美国机构投资管理委员会对独立董事作如下定义:“独立董事与所任职企业的惟一关系是其董事职责,而不应参与公司的其他运营和管理”。按照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标准,董事会中负责监管公司财务的审计委员会应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
  安然的董事会是怎样的呢?其董事与安然公司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据纪录,安然共签定了7份涉及14名董事的咨询服务合同,还有多项与不同董事所在的企业进行产品销售的合同,或是向一些董事任职的非盈利机构捐款。安然董事会像是一个“有浓厚人际关系的俱乐部”。
  不难理解,当安然将关联交易递交董事会批准时,自然容易获得通过,可见独立董事的人格并不独立。当然安然董事会的这种非独立性并不罕见,其他的许多上市公司也类似。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可能受到管理层的影响甚至控制。董事只能按管理层的意志行事,独立董事对公司监管职责也丧失了。
  安然公司的律师事务所本来也可对安然的经营形成制衡,但该事务所和安然的关系太亲近了,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后来干脆加盟安然公司。可想而知,律师显然已把安然的要求凌驾于律师职业道德之上了。
  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们也负有相应的责任。他们本应深入研究安然公司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料,以发现安然公司的内幕,但直到安然公司快要宣布破产前,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机构才突然把安然债券下调成为垃圾级,而华尔街的分析师早就应该嗅到安然的腐败味并向投资者发出警告。然而,由于这些分析师不愿让自己推销的股票下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在事实根据面前的有意做出错误的结论,继续向投资者推销安然股票,误导投资者。
  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有两类人员:一是投资银行的职业分析师,他们服务于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承销、推销股票或买卖股票,因此,这些人总是会看好股市,怂恿甚至于欺骗投资者尽量多地购买股票。还有一类是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与对冲基金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以及为投资者和这些基金公司提供分析报告,不依靠股票交易本身挣钱的独立分析师。而这些人的最终收入取决于其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因此,他们有较强的激励与动机去对上市公司做出客观的分析。为什么在安然事件中买方分析师、基金公司分析师比华尔街卖方分析师更愿意去客观分析、调查安然的内幕,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代表众多开放式共同基金、退休金、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许多安然的股份,自然有利益去查清真相。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机制中,投资者应具有“知事权”,特别是对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信息的透明性和真实性对广大投资者来讲更显得特别重要。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通过政府设立的制度安排来实现,但是这种信息披露机制如何实施,不仅需要相应的机构来监管,更需要通过新闻媒体诚实公正的报道来达到。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体制中,新闻媒体诚实公正地向民众传播信息,正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金融市场监管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安然事件后,审计公司不断遭受执法者及投资人的批评,人们质疑:如果会计师的经济利益不能完全独立于被审计的公司,那审计行业的权威何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列维特要求会计与咨询分离,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向会计客户提供包括设置金融信息系统、内部审计、保险统计、薪酬系统设计等在内的一系列顾问服务。
  信誉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是“金科玉律”、华尔街的监管机构正“重新考虑”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规定。
  在美国,证监会和法庭的作用更侧重于间接监管,它们的责任是设置并维护有利于市场运作、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与机制,通过市场机制让市场和媒体自己去“纠错”,去监管公司行为。
  要想让市场自律,就得给市场参与者相应的激励。比如说,有人认为以做空为生的对冲基金是在“投机”并搅乱市场,但安然事件清楚地显示,一个存在多种利益主体的市场,正是一个有自我澄清机制的市场。对冲基金的分析师、研究员们追查安然的内幕细节,为最终揭开内幕发挥了重大作用。
  美国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智力结构的作用已强调得无以复加了,但是安然的事实表明,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确定这种制度后能够起到多大作用是不确定的。
  证券监管体系的改革,首先在于如何确立多层次的证券监管体系。政府设计出好的制度安排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市场参与者才有相应的激励,媒体与市场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上市公司发挥监管的作用。这些才是市场监督机制核心之所在。
  
  5.5美国金融体制的漏洞
  
  资本主义依靠一套监督机制——其中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防止公司的内部人滥用权力,这其中包括现代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员、证券和金融市场制度以及禁止内部交易的规定。安然事件表明,这些制度已经腐朽。用于制止内部人滥用职权和约束机制没有一条奏效。而金融体系对某些公司高速扩张的不合理需求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对“巨无霸公司”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视程度。安然事件充分暴露了金融体制的漏洞,从某种意义上说,安然的失败正是美国金融体制的失败。
  对管理层而言,监管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市场日益发展和创新的需要。
  对中介机构而言,谨慎、诚信、严守执业准则仍然是生产发展和生存之本。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以历史信息和单一每股盈利数字为核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过时了,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和复杂的财务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商业风险了。现在公司披露信息更多的是在被动地履行义务而不是主动向投资者客户。有关信息、、需要转向“趋势”披露系统,向繁杂的财务信息改进为简单明了的财务报告。对公司治理和审计委员会的智能发挥等问题也需进行复核,应着手重购会计职业的监管体系。
  
  5.6反思会计准则
  
  安达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对“安然事件”进行了反思,提出如下几方面问题:
  1.反思会计准则
  安然如此正宗地用了会计准则却使得投资者更难于理解业务的真相。
  第二,“安然事件”提醒我们,以历史信息和单一每股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过时了,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和复杂财务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商业风险。我们需要对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只提供大量复杂的有关过去发生的信息,而不提供当前正在发生什么和未来可能发生什么的状况进行修正。
  第三,改革制度的制定不能与当今复杂的财务问题保持同步现状。
  第四,改进资本制度中所有参与者的责任和会计责任。数以百万计的人为了个人的财富和安危都寄希望于资本市场的完美无缺和长期稳定。如果投资大众的利益得不到体制性的保护,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的制衡体制信心无法尽快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就不敢轻易购买股票进行投资,美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因此遭受一次史无前例的冲击。这将是安然公司破产对投资者心理造成的最严重的负面影响。
  
  5.7安然文化是其毁灭的祸根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乔·斯蒂芬发表《安然文化导致毁灭》的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安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导致安然这个“巨无霸”突然崩塌的。
  
  文化之一:“只能成功”活人作假
  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这是安然公司“赢者获得一切”的文化缩影。保持安然股价持续上升的压力,诱使高级管理者在投资者和会计程序方面冒用更大的风险。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造成了“一座用纸牌搭成的房子”。
  
  文化之二:人被轻视“只重结果”
  安然是一个“炼人场”,那里的经理为年岁的增长而忧愁,担心上司认为他们太弱。今天你受到青睐,明天就可能失宠。公司如果不再需要什么人,这些人就会被取代。该公司在一项年度报告中有一句话——“我们只注重结果”。
  优胜略汰的考绩制度将安然公司变成了惟利是图者的集合体,金钱的作用越来越大,致富和头脑聪明被混为一谈。在这种氛围下,个人卓越占上风,团队精神遭摒弃。内部厚的竞争造就了狂乱,谎言甚至偷窃,安然在不断进取中丧失道德。安然公司是通过挑战可接受行为的极限而蓬勃发展起来的。但是安然在不断进取中丧失了道德,个人卓越占上风,团队精神遭摒弃。随着公司进入混乱时期,先排名再淘汰的制度变成了一种更加政治化和任人唯亲的体制。
  
  文化之三:公司环境是滋生舞弊的温床——企业文化失衡瓦解安然
  安然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做假账和所谓的高层腐败,还应归咎于它的企业文化——这恰恰是安然引人注目和备受赞誉之处。他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从推崇进攻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斯基林就任首席执行官后,改变公司的方法完全出自新经济攻略手册。安然取消了一些管理层,从外界招募了数百名官员,鼓励他们从传统束缚下的公司带来新思想,很多刚刚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被授予高度权威,他们可作出500万美元的决定而无须上级批准。在像IBM这样的大公司,尽管也出现了提拔年轻人的趋势,但是他们身边有很多资深职员提供指导。在安然,看到的却是一群没有大人监管的孩子在随意行事。“公司环境是滋生舞弊的温床。像这样的情况需要严格控制,但是恰恰相反,公司就像一列出轨的火车”。
  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旧经济公司都在努力完成从运作缓慢的公司向敏捷、富有弹性的公司的转型。但事实上,真正转型的是少数,转变一家大型公司的核心观念、态度和基本关系的难度之大出乎意料。
  
  5.12结尾
  
  在世界上最成熟的、被我们举为楷模的美国华尔街,竟发生了安然事件这样的大骗局。可见,成熟的市场不一定纯洁。无论是“巨无霸”安然公司还是“百年老店”安达信,他们失败的教训再次告戒我们,“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贪图一时之利而置规则于不顾弄虚作假,即便是万人景仰的巨人,即便是实力雄厚的行业巨子,也一样是玩火自焚,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
  (季红摘编自《安然之死》,中信出版社出版的)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中国证券市场历经十年的风风雨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正在从初创阶段走向高速成长阶段。总结以往的经验得失,完善市场的制度与监管体系,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规范市场运行中的经济主体与经济行为,倡导和营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提高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谋求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都是当前阶段正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众多关注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人士所瞩目的焦点。  基于上
期刊
当前,金融控股公司正在亚洲大行其道,先是韩国,后是中国台湾省,最近在中国大陆。但是金融控股公司真能够有助于拯救该区域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吗?    一、东亚金融控股公司热浪滚滚    近年来,在亚洲一些地区掀起了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热潮。在亚洲不断增加的金融控股公司家族中,不仅有瑞穗金融控股公司、东京三菱金融控股公司、香港汇丰金融控股集团、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等名声显赫的金融大鳄,还有如新韩金融集团(S
期刊
一    最近,中国证券市场的几起涉及高级领导干部的股票丑闻都和湖北康赛公司有关,一家上市公司竟使得湖北省副省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和前纺织总会会长3名部级干部“中箭落马”,不保晚节。令人震惊、惋惜的同时,更令人深思。人们认为康赛事件是由偶发原因被揭露的,而一些人利用审批特权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谋私利搞腐败绝不是个别事件。更有极端看法认为,我国现有股票上市指标额度审批制是层层产生腐败的温床,事实上我国证
期刊
IT业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全球金融服务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文介绍的是一种交易者可以进行捆绑交易的电子市场。因为该电子市场是建立在分布式目标的基础上,与用公共网关接口数据建立起来的交易体系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个新兴的电子金融市场正在迅速崛起。买方和卖方在高速网络的连接下聚集在虚拟化的市场环境中,从而带来了商业运作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作为率先积极使用IT的行业之一,金融服务行业
期刊
编者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美国亚洲经济研究委员会(ACAES)、中国改革开放坛论于近期共同主办了“新时代亚洲经济合作: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国际研讨会暨第24届亚洲经济研究论坛。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专家学者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府机构管理人员共140多人,就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投资、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学发展、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等议题发表论文和演讲。
期刊
当下,全球化作为中心议题为各种各样的群体所关注:那些反对贸易自由化的人们,那些反对资本主义的人们,以及那些相信在贸易、国际投资、通讯(广播影视等)和麦当劳的影响下世界正在同一化的人们。  全球化因为在过去的两、三个世纪中凸现出来的收入不平等现象的加剧而为人们诟病。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不平等的加剧是因为全球化扩散得还不够广泛、不够快。  在并非很久以前的年代里,世界上的收入不平等现象相对来说并不明显。
期刊
作为一种横跨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品种创新型”衍生产品,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自1982年在美国出现之后,迅速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证券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的接受和欢迎。随后不到几年时间,世界各地的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竞相效尤,推出了众多各具特色的股指期货交易品种,到现在已有近40个国家开设了近百种股指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是为了使投资者得以获得一种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工具,进
期刊
一、引论    经典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把对外直接投资(FDI)或企业在外国投资的基本动机刻划为对市场不完善的利用和运营效率上的预期收益(Hymer,1976;Kindleberger,1970)。事实上,这种动机必然涉及到企业的区位决策,即在国外寻找有利的投资地点。许多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对FDI的吸引力,其中外国企业与该国在地理上的相近和包容被认为是一项关键的外部因素(KravisandLipsey
期刊
国有股定价是国有股减持中的一个技术难题。从以往案例来看,回购、协议转让等方式多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价格,然后结合公司成长性和质量由供求双方商议一个成交价格,而中国嘉陵的国有股配售则是以平均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来确定的。这些方式均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足。我们认为,国有股配售价格确定应体现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价值的统一,本文正是从内在价值与市场的角度探讨了国有股配售价格的确定。    一、
期刊
目前我国信托业正在按照国家“调整整顿、撤并精简、规范制度、引导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清产核资、重组、减少法人机构数量等有关整顿工作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完成对现有的信托公司的整顿。  过去,由于信托业的模糊定位和市场供求双方的不对称,信托业难以产生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需求并形成有序的竞争性的市场均衡机制,构成了行业性的发展危机。整顿后的信托公司将归本正源,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行信托本业的操作。  是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