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开始,而小学低段的计算方法和规律也是有讲究的,本文章主要探究计算能力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计算能力,创新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计算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计算能力的加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大的意义。计算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影响很大。以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提出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计算26+4时,学生经常把26拆成60和2,
2.在做退位减法时,如45-8时,个位上5-8不够减时,学生干脆就用8-5=3再用40+3=43.头脑中对于被减数和减数的概念比较混乱,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如75+20时,个位上的5与十位上的2相加,没有真正的理解每个数字含义。
3.在做退位减法时,如72-5时,2减5不够减时,再拆开一捆,与个位的2组成12,用12-5,十位上7还剩下6,总是忘记,依旧在十位上写7。
4.在做加减混合。带小括号的计算时,总是对计算顺序弄不清楚,在没有学习小括号之前,学生都知道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的算式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习了小括号后,总认为先算后面再算前面,比如,30+7-5,总认为先算7-5=2,再算30+2=32,这都是做30+(7-5)混淆了运算顺序。
5.在做73+40时,总会有学生将十位上的4与个位上的3相加,不明白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真正含义。
二.根据以上低年级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现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1.教学中的设计环节,多使用学生带趣味性的教具来替代枯燥乏味的言语,如教学26+4时,先数2梱6根,再数4根,让学生先把6根和4根加在一起凑成10根,即1梱,这样,1梱加2梱,就是3梱,即30,故26+4=30。
2.在做退位减法时,使用实物体来教学,让学生用小棒自己操作,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会算法和算理,比如:算45-8时,个位上的5根减8根不够减时,必须再拆开1梱,变成15根,再减去8根,得到7根,所以,45-8=37,孩子们就不会反起来用8-5=3,45-8=43,得到错误的答案。通过孩子们的亲身操作,就把很抽象的数学计算变得十分具体。
3.如35+4,5在个位上,4也在个位上,那么5和4就可以直接相加,在做35+40时,5在个位,4在十位上,不能直接相加,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4.理清思路,传授思维的方法
教学6+8+4时,让学生利用凑十法的思想来思考,先用6+4=10,再用10+8=18,再比如计算7+6+3时,就可以先算7+3=10,再用10+6=16。因为“凑十法”有较强的规律性,易掌握。
5.在做加減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呈现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图,如猪八戒吃西瓜,一共有30个西瓜,猪八戒先吃了3个,又吃了6个,还剩多少个呢?可以先算一共吃了多少个?3+6=9(个),再算剩下多少个?30-(3+6)=21(个)。这样,孩子们就明白了算理,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数。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总结计算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孩子们亲手去“做”的数学,而不是只用眼睛去看,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从而自我明白算法并进行自我体验。鼓励孩子们的独特想法,肯定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讲新知识之前,我会给孩子们搭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在小组内的活动,总结出算法的规律,这样,孩子们就对发现的规律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就容易掌握数学中内在的特性和联系。真实懂得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探索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
四.在日常生活中明白算理
计算本来就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机械的训练更是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小学生更是这样,小学低段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所呈现的主题图应该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也就更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总之,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辟的描速:“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让我们把数学应用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这样,数学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总结,去发现,去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计算能力,创新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计算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计算能力的加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大的意义。计算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影响很大。以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提出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计算26+4时,学生经常把26拆成60和2,
2.在做退位减法时,如45-8时,个位上5-8不够减时,学生干脆就用8-5=3再用40+3=43.头脑中对于被减数和减数的概念比较混乱,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如75+20时,个位上的5与十位上的2相加,没有真正的理解每个数字含义。
3.在做退位减法时,如72-5时,2减5不够减时,再拆开一捆,与个位的2组成12,用12-5,十位上7还剩下6,总是忘记,依旧在十位上写7。
4.在做加减混合。带小括号的计算时,总是对计算顺序弄不清楚,在没有学习小括号之前,学生都知道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的算式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习了小括号后,总认为先算后面再算前面,比如,30+7-5,总认为先算7-5=2,再算30+2=32,这都是做30+(7-5)混淆了运算顺序。
5.在做73+40时,总会有学生将十位上的4与个位上的3相加,不明白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真正含义。
二.根据以上低年级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现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1.教学中的设计环节,多使用学生带趣味性的教具来替代枯燥乏味的言语,如教学26+4时,先数2梱6根,再数4根,让学生先把6根和4根加在一起凑成10根,即1梱,这样,1梱加2梱,就是3梱,即30,故26+4=30。
2.在做退位减法时,使用实物体来教学,让学生用小棒自己操作,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会算法和算理,比如:算45-8时,个位上的5根减8根不够减时,必须再拆开1梱,变成15根,再减去8根,得到7根,所以,45-8=37,孩子们就不会反起来用8-5=3,45-8=43,得到错误的答案。通过孩子们的亲身操作,就把很抽象的数学计算变得十分具体。
3.如35+4,5在个位上,4也在个位上,那么5和4就可以直接相加,在做35+40时,5在个位,4在十位上,不能直接相加,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4.理清思路,传授思维的方法
教学6+8+4时,让学生利用凑十法的思想来思考,先用6+4=10,再用10+8=18,再比如计算7+6+3时,就可以先算7+3=10,再用10+6=16。因为“凑十法”有较强的规律性,易掌握。
5.在做加減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呈现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图,如猪八戒吃西瓜,一共有30个西瓜,猪八戒先吃了3个,又吃了6个,还剩多少个呢?可以先算一共吃了多少个?3+6=9(个),再算剩下多少个?30-(3+6)=21(个)。这样,孩子们就明白了算理,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数。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总结计算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孩子们亲手去“做”的数学,而不是只用眼睛去看,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从而自我明白算法并进行自我体验。鼓励孩子们的独特想法,肯定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讲新知识之前,我会给孩子们搭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在小组内的活动,总结出算法的规律,这样,孩子们就对发现的规律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就容易掌握数学中内在的特性和联系。真实懂得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探索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
四.在日常生活中明白算理
计算本来就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机械的训练更是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小学生更是这样,小学低段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所呈现的主题图应该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也就更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总之,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辟的描速:“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让我们把数学应用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这样,数学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总结,去发现,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