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穗(白壳)是水稻抽穗后,稻穗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而使谷壳变白(空秕粒)的一种现象。由于它出现在水稻结实成熟期,所以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造成白穗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不能找到发生原因就盲目施药,不但达不到防治目的,还会造成农药的残留和浪费。现就水稻白穗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 稻瘟病为害引起白穗 此病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侵染,在水稻穗颈部、穗枝梗上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穗颈节变褐、坏死,使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阻断,从而形成白穗,俗称为穗颈瘟、吊颈瘟等。一般对稻瘟病抗性弱的品种和施氮过多的田块,在温度24~28℃、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雨连绵、时晴时雨、有露有雾的气候条件下最易感病,有时甚至流行、暴发。该病可防但不好治,在破口至抽穗始期(现穗10%时),用75%三环唑(丰登瘟失顿)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隔5~7天再喷1次,效果明显。
2. 螟虫钻食引起白穗 螟虫俗称钻心虫,水稻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为害都会造成白穗。螟虫以幼虫钻入水稻茎秆内取食,使水分和营养运输阻断,穗茎变枯可拔起。其为害后的明显症状是受害稻茎有虫孔(虫眼)和虫粪,剥开后大多能找到幼虫。防治时应掌握蚁螟孵化至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可每亩用2%阿维菌素(全铲,广西田园生产)75~100毫升或3%阿维·高氯(五龄杀绝,湖南长沙绿叶生产)1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3. 稻飞虱刺吸引起白穗 稻飞虱俗名蜒虫,常见为害水稻的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灰飞虱,以褐飞虱、白背飞虱为主,部分地方有灰飞虱为害。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刺吸汁液,使茎下部变黑发臭,烂秆倒伏。先是叶色灰绿,植株倾斜,虫口特别多时则部分集中在柔嫩的穗颈基部附近取食,以后整株枯死,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白穗。白穗无虫孔、无虫粪,在田间分布常有明显的中心为害团。防治方法:可每亩用25%噻·异乳油100毫升或5%烯啶虫胺50毫升或2%吡虫啉50~80毫升,对水45千克喷雾。
4. 稻秆潜蝇为害引起白穗 主要是第二代幼虫为害水稻幼穗造成白穗。此种白穗只是部分小穗为白穗(不同于螟虫和稻飞虱造成的整穗变白),白穗无虫孔也无虫粪,穗茎、穗轴均正常。防治稻秆潜蝇应在其第二代卵孵高峰期且水稻幼穗分化2~4期时,每亩用20%三唑磷100毫升 40%毒死蜱1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5. 花粉受精不良造成白穗 水稻因花粉不受精或受精后不能发育也能造成白穗(空秕粒)。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白穗(空秕粒)率为10%~20%;但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白穗率可达30%~40%,甚至更高,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造成的原因:一是内因,即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或是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不能协调,导致不能受粉,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发育;二是外因,即不利的温度(低于20℃或高于35℃)、湿度、光照和不良的栽培条件。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寒、耐热、耐肥抗倒、抽穗整齐、后期不早衰、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二是适时播种,主要应考虑穗期避开不利天气,即早稻应避开35℃以上高温天气,晚稻要避开22℃以下低温天气。若遇35℃以上高温,可采用日灌深水,夜排降温;遇22℃以下低温时,应及时灌水保温。三是科学肥水管理,遵循测土配方施肥和前浅、中控、后湿润的灌溉方法。四是喷施叶面肥,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既可增强稻株对高、低温的抵抗性,又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
6. 蝼蛄咬食引起白穗 蝼蛄俗称“土狗”,常咬撕稻茎基部,使其呈麻丝状,稚嫩茎上无蛀孔、无虫粪,一般发生在无水的稻田四周。稻株被咬撕后因水分和营养无法输送而造成白穗。防治方法:一是灯光诱杀。根据成虫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诱杀。二是挖穴灭卵。铲去表土,发现洞口后顺口下挖,消灭卵和成虫。三是用毒饵、毒谷诱杀。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50克,加炒香的饼糁2.5~3千克,再加水1~1.5千克拌匀做成毒饵,于傍晚每亩撒施2~3千克。
7. 除草剂药害导致白穗 在水稻圆秆怀苞期,喷施二氯喹啉酸或二甲四氯等除草剂,会严重影响雌雄蕊的分化和形成,导致稻穗不能受精而全部白穗。因此,稻田除草剂千万不能使用过重或过晚,特别是在水稻圆秆怀苞期不能施用,否则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此外,工业废气和干旱缺水都会造成白穗。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工业废气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对雌雄蕊有很强的毒害作用,易产生严重的白穗。当抽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粮油站 邮编:331500)
1. 稻瘟病为害引起白穗 此病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侵染,在水稻穗颈部、穗枝梗上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穗颈节变褐、坏死,使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阻断,从而形成白穗,俗称为穗颈瘟、吊颈瘟等。一般对稻瘟病抗性弱的品种和施氮过多的田块,在温度24~28℃、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雨连绵、时晴时雨、有露有雾的气候条件下最易感病,有时甚至流行、暴发。该病可防但不好治,在破口至抽穗始期(现穗10%时),用75%三环唑(丰登瘟失顿)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隔5~7天再喷1次,效果明显。
2. 螟虫钻食引起白穗 螟虫俗称钻心虫,水稻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为害都会造成白穗。螟虫以幼虫钻入水稻茎秆内取食,使水分和营养运输阻断,穗茎变枯可拔起。其为害后的明显症状是受害稻茎有虫孔(虫眼)和虫粪,剥开后大多能找到幼虫。防治时应掌握蚁螟孵化至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可每亩用2%阿维菌素(全铲,广西田园生产)75~100毫升或3%阿维·高氯(五龄杀绝,湖南长沙绿叶生产)1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3. 稻飞虱刺吸引起白穗 稻飞虱俗名蜒虫,常见为害水稻的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灰飞虱,以褐飞虱、白背飞虱为主,部分地方有灰飞虱为害。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刺吸汁液,使茎下部变黑发臭,烂秆倒伏。先是叶色灰绿,植株倾斜,虫口特别多时则部分集中在柔嫩的穗颈基部附近取食,以后整株枯死,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白穗。白穗无虫孔、无虫粪,在田间分布常有明显的中心为害团。防治方法:可每亩用25%噻·异乳油100毫升或5%烯啶虫胺50毫升或2%吡虫啉50~80毫升,对水45千克喷雾。
4. 稻秆潜蝇为害引起白穗 主要是第二代幼虫为害水稻幼穗造成白穗。此种白穗只是部分小穗为白穗(不同于螟虫和稻飞虱造成的整穗变白),白穗无虫孔也无虫粪,穗茎、穗轴均正常。防治稻秆潜蝇应在其第二代卵孵高峰期且水稻幼穗分化2~4期时,每亩用20%三唑磷100毫升 40%毒死蜱1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5. 花粉受精不良造成白穗 水稻因花粉不受精或受精后不能发育也能造成白穗(空秕粒)。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白穗(空秕粒)率为10%~20%;但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白穗率可达30%~40%,甚至更高,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造成的原因:一是内因,即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或是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不能协调,导致不能受粉,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发育;二是外因,即不利的温度(低于20℃或高于35℃)、湿度、光照和不良的栽培条件。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寒、耐热、耐肥抗倒、抽穗整齐、后期不早衰、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二是适时播种,主要应考虑穗期避开不利天气,即早稻应避开35℃以上高温天气,晚稻要避开22℃以下低温天气。若遇35℃以上高温,可采用日灌深水,夜排降温;遇22℃以下低温时,应及时灌水保温。三是科学肥水管理,遵循测土配方施肥和前浅、中控、后湿润的灌溉方法。四是喷施叶面肥,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既可增强稻株对高、低温的抵抗性,又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
6. 蝼蛄咬食引起白穗 蝼蛄俗称“土狗”,常咬撕稻茎基部,使其呈麻丝状,稚嫩茎上无蛀孔、无虫粪,一般发生在无水的稻田四周。稻株被咬撕后因水分和营养无法输送而造成白穗。防治方法:一是灯光诱杀。根据成虫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诱杀。二是挖穴灭卵。铲去表土,发现洞口后顺口下挖,消灭卵和成虫。三是用毒饵、毒谷诱杀。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50克,加炒香的饼糁2.5~3千克,再加水1~1.5千克拌匀做成毒饵,于傍晚每亩撒施2~3千克。
7. 除草剂药害导致白穗 在水稻圆秆怀苞期,喷施二氯喹啉酸或二甲四氯等除草剂,会严重影响雌雄蕊的分化和形成,导致稻穗不能受精而全部白穗。因此,稻田除草剂千万不能使用过重或过晚,特别是在水稻圆秆怀苞期不能施用,否则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此外,工业废气和干旱缺水都会造成白穗。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工业废气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对雌雄蕊有很强的毒害作用,易产生严重的白穗。当抽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粮油站 邮编:3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