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诱因、发病类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结果 52例患者中诱因为高血压病76.92%,糖尿病占38.46%,生气占36.54%。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占69.23%,其他占30.77%。心悸占84.62%,胸闷占73.08%。心电图以“窦性P波”为主,形态较恒定;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结论 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疾病及不良情绪,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临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 窦性心律不齐;老年;诱因;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8-02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发出不规则冲动、窦性周期长短不一所致的一种心律失常[1]。老年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较低,有关诱因、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研究报道,因此其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自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均符合《心脏病学实践》中相关诊断标准[2]:PP的间期互差>0.12s,均经24h动态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确诊,已将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及心绞痛患者剔除。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64-87岁,平均(71.2±4.3)岁;病程7d-5年,平均(1.4±0.3)年。
1.2 方法 52例均采用MIC-12H型12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仪(北京世纪今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检查前患者均休息5-10min,准确安置导联心电图的电极,嘱患者平静呼吸、四肢放松后开始检查。记录静息状态12导联心电图,时间为10s,如果干扰不明显,应重新进行检查、描记。
2 结果
2.1 诱因分析 52例患者中,诱因为高血压病76.92%(40/52),糖尿病占38.46%(20/52),生气占36.54%(19/52),嗜饮浓茶、咖啡占30.77%(16/52),滥用地高辛占23.08%(12/52)。
2.2 发病类型 52例患者中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占69.23%(36/52),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占15.38%(8/52),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占9.62%(5/52),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占5.77%(3/52)。
2.3 临床表现 52例患者除了带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所具有的疲劳、眩晕等表现外,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不明显,以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为主,其中心悸占84.62%(44/52),胸闷占73.08%(38/52)。
2.4 心电图表现 52例患者中,95.15%(50/52)的患者P波均表现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即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形态较恒定。78.85%(41/52)的患者心率偶尔会加快,但P波频率并不随着心率改变而改变。73.08%(38/52)的患者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为0.15-0.17s,26.92%(14/52)的患者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为0.12-0.14s。52例患者的P-R间期均>0.12s。
3 讨论
窦性心律不齐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小儿及青壮年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病率会降低。也正是因为如此,临床对于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研究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脏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肥大,心瓣膜老化,心肌功能减退而引发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加之老年人退休、家庭地位改变等均可导致心理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3]。本研究中,52例患者窦性心律不齐诱因主要有心血管疾病、生气、嗜饮咖啡及浓茶、长期服用地高辛致心功能不全。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改善生活习惯。家属应注意照顾老年人的感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激怒老年人,防止其因情绪激动而引发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主要分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以及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5种。其中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无典型表现。老年窦性心律不齐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占69.23%(36/52),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占15.38%(8/52),两种类型的心律不齐多与心悸、胸闷、心率周期性改变等有关。
大部分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并无治疗意义,心律不齐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自行消退。而对于伴有心悸、胸闷等表现的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注意稳定患者情绪,防止紧张情绪掩盖疾病病情。本研究中,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表现。
心电图以“窦性P波”为主,P-R间期均>0.12s是窦性心律不齐的主要诊断标准[4]。本研究中,52例患者P-R间期均>0.12s,P波均表现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即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形态较恒定。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心率偶尔会加快,但P波频率并不随着心率改变而改变,这与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特点相对应。
综上所述,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疾病及不良情绪,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临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细川,吴鹭萍.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关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1456-1457.
[2] 胡大一.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
[3] 田海萍,张世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2):139-141.
[4] 陈熔.P-P间距长短渐变之二度Ⅲ型窦房阻滞酷似窦性心律不齐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2):151-152.
【关键词】 窦性心律不齐;老年;诱因;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8-02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发出不规则冲动、窦性周期长短不一所致的一种心律失常[1]。老年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较低,有关诱因、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研究报道,因此其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自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均符合《心脏病学实践》中相关诊断标准[2]:PP的间期互差>0.12s,均经24h动态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确诊,已将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及心绞痛患者剔除。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64-87岁,平均(71.2±4.3)岁;病程7d-5年,平均(1.4±0.3)年。
1.2 方法 52例均采用MIC-12H型12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仪(北京世纪今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检查前患者均休息5-10min,准确安置导联心电图的电极,嘱患者平静呼吸、四肢放松后开始检查。记录静息状态12导联心电图,时间为10s,如果干扰不明显,应重新进行检查、描记。
2 结果
2.1 诱因分析 52例患者中,诱因为高血压病76.92%(40/52),糖尿病占38.46%(20/52),生气占36.54%(19/52),嗜饮浓茶、咖啡占30.77%(16/52),滥用地高辛占23.08%(12/52)。
2.2 发病类型 52例患者中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占69.23%(36/52),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占15.38%(8/52),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占9.62%(5/52),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占5.77%(3/52)。
2.3 临床表现 52例患者除了带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所具有的疲劳、眩晕等表现外,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不明显,以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为主,其中心悸占84.62%(44/52),胸闷占73.08%(38/52)。
2.4 心电图表现 52例患者中,95.15%(50/52)的患者P波均表现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即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形态较恒定。78.85%(41/52)的患者心率偶尔会加快,但P波频率并不随着心率改变而改变。73.08%(38/52)的患者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为0.15-0.17s,26.92%(14/52)的患者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为0.12-0.14s。52例患者的P-R间期均>0.12s。
3 讨论
窦性心律不齐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小儿及青壮年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病率会降低。也正是因为如此,临床对于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研究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脏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肥大,心瓣膜老化,心肌功能减退而引发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加之老年人退休、家庭地位改变等均可导致心理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3]。本研究中,52例患者窦性心律不齐诱因主要有心血管疾病、生气、嗜饮咖啡及浓茶、长期服用地高辛致心功能不全。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改善生活习惯。家属应注意照顾老年人的感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激怒老年人,防止其因情绪激动而引发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主要分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以及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5种。其中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无典型表现。老年窦性心律不齐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占69.23%(36/52),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占15.38%(8/52),两种类型的心律不齐多与心悸、胸闷、心率周期性改变等有关。
大部分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并无治疗意义,心律不齐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自行消退。而对于伴有心悸、胸闷等表现的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注意稳定患者情绪,防止紧张情绪掩盖疾病病情。本研究中,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表现。
心电图以“窦性P波”为主,P-R间期均>0.12s是窦性心律不齐的主要诊断标准[4]。本研究中,52例患者P-R间期均>0.12s,P波均表现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即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形态较恒定。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心率偶尔会加快,但P波频率并不随着心率改变而改变,这与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特点相对应。
综上所述,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疾病及不良情绪,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临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细川,吴鹭萍.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关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1456-1457.
[2] 胡大一.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
[3] 田海萍,张世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2):139-141.
[4] 陈熔.P-P间距长短渐变之二度Ⅲ型窦房阻滞酷似窦性心律不齐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