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有关俄国早期政党问题的研究中,少数民族政党问题始终是一项空白。少数民族政党是俄国最早成立的政党,他们高举民族复兴旗帜,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全俄政党相比,少数民族政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俄国,少数民族,政党,沙文主义,民族解放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0-0030-05
一、少数民族政党的建立及发展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俄罗斯化的做法,引起少数民族地区的强烈反抗。伴随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民族地区建立了俄国第一批少数民族政党。这些政党作为各自少数民族利益的表达者,本着民族复兴的思想,把触及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系统改革作为主要目标。民族政党的建立、发展与民族解放、民主独立紧密相连,这些政党均站在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在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沙皇政府的俄罗斯化,以及争取本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俄国是多民族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约有100个民族,其民族政策是建立在专制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基础上的。早在1863年起义后,沙皇政府就剥夺了波兰王国的自治权。19世纪90年代,芬兰自治也被沙皇专制政府取消。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沙皇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中亚和高加索等地区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导致这些地区民族矛盾格外突出。
在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2年在位)时期,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就成为沙皇俄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基础,对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尤其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尼古拉二世继位后,原则上没有改变沙皇政府民族政策的立场。沙皇政府不仅规定俄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而且还强迫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使用俄语,把俄罗斯官方文化强加给非俄罗斯民族,以达到帝国统一的目的。沙皇俄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在帝国境内散播下了民族仇视的种子,各少数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未间断。
1905年十月宣言颁布后,俄国的各少数民族地区,纷纷建立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政党。这些少数民族党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纲领,可以划分为保守党、自由党和社会主义政党。
1、保守主义在民族地区的活动
1905年革命前和革命期间,在波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高加索,以及中亚等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许多保守派政党。这些政党均站在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抵制沙皇政府的俄罗斯化,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波兰“现实政策党”成立于1905年10月中、下旬,是革命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保守派政党,是奉行极右路线的全俄政党。З.韦列波利斯基任主席,Э.皮利茨任副主席,此外,Л.斯特拉舍维奇、Ф.兹德泽霍夫斯基、И.舍别科等均是党的领导人。大地主和大资本家构成党员的大多数,此外还包括一部分高级僧侣和知识分子。该党成立之前,波兰国内所谓的现实主义者曾为支持沙皇政权而积极进行活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现实主义者自发组织波兰天主教医疗队开往前线,从事医疗救护工作。现实主义者不断向包括内务部长П.Д.斯维亚托波尔克一米勒斯基在内的沙皇最高行政当局呈递备忘录,表达忠君保皇思想,标榜“波兰社会与俄罗斯是团结一致的”。其中,由Э.皮利茨和其他部分现实政策党的创始人起草的23号备忘录最具代表性。该备忘录试图缓和俄罗斯对波兰的镇压政策,呼吁沙皇政府“现在已经不是执行恐吓和镇压政策的时候了,应采取和平方式将波兰和俄国连成一体”,请求内务部长斯维亚托波尔克一米勒斯基赐予波兰人与俄罗斯人同样的政治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现实政策党出版发行的报纸包括《边疆》《言论》等,主张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实现波兰自治,在波兰王国内建立地方自治局和城市自治机关,允许在学校内用波兰语教学,并使用波兰语进行司法诉讼。现实政策党反对革命党的武装斗争方法和民族民主党的政客作风,尽管它没有得到波兰居民的广泛支持,人数很少,但由于党的许多成员与彼得格勒政界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该党在波兰王国具有很大的影响。
1905年革命后,“现实政策党”在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1907年,该党与民族民主党合作在国家杜马中积极开展活动。一战时期,该党执行护国主义路线,1917年8月与波兰其他右翼政党共同成立全俄罗斯波兰党拉达(大会)。1919年,该党与东加里西亚的保守政治集团共同成立新的政治联盟——民族同盟。
在白俄罗斯开展活动的保守主义教权党,是俄国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保守派民族党。该党又称立陶宛、白俄罗斯立宪天主教党(ККП),于1906年2月初在立陶宛、白俄罗斯的天主教神甫,以及波兰人(地主、金融家和政府官吏等)的倡议下建立。天主教是立宪天主教党的理论基础,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党的主要任务,联合所有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天主教徒建立强大的政党,“为改善边疆地区的生活”同沙皇政府斗争,保护天主教徒,防止东正教的扩张。1907年秋,立陶宛、白俄罗斯立宪天主教党停止活动。
2、启由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同样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帝国的边疆得到广泛传播。接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建立政党把民族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同沙皇专制进行斗争。这一时期,在自由派民族政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05年末成立的乌克兰民主激进党。
该党由乌克兰民主党(yДП)和乌克兰激进党(yPП)合并而成,两党最初坚持比较激进的立场,如要求乌克兰自治等。乌克兰民主党的领导集团形成于1904年秋,著名社会活动家Б.季姆岑科、B.切霍夫斯基和Б.奇卡连科等人是党的领袖。后来,一部分离开民主党的党员又于1905年春成立乌克兰激进党。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两党逐渐联合。
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在乌克兰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中等农民、资产阶级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是党的社会基础。虽然乌克兰民主激进党没有取得合法地位,但在基辅省、切尔尼戈夫省、波尔塔瓦省、哈尔科夫省、赫尔松省、叶卡捷林诺斯拉夫省、沃伦省、波多利斯克省、库班州和彼得格勒等地建立许多党的支部。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党员人数不多,少则二三百人,最多不超过3000人。
乌克兰民主激进党组建乌克兰议会党团,在第一、二届国家杜马中开展工作。《公民思想报》、《拉达报》和杂志《祖国边疆》是党的机关刊物。Б.戈林岑科、C.耶夫列莫夫和Ф.马图舍夫斯基是党的公认领袖。1906年,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制定纲领。在社会制度方面,要求建立议会制国家,实现宪法保障的民权和自由;在民族问题方面,要求民族政治文化自治权,建立自治联邦制度,保障少数民 族权利等;在经济方面,提出应该通过剥夺皇室领地和其他性质的土地来解决土地问题,通过赎买的方式取消私有领地,建立从属于民族议会的边疆土地基金;建立工人立法的进步体制等。
1905年革命后,乌克兰民主激进党作为政治组织自行解散。1908年9月,在原乌克兰民主激进党的组织力量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乌克兰进步者同盟。同盟继续坚持议会主义、联邦主义和自治的立场。《拉达报》和《乌克兰生活》杂志是同盟的机关刊物。同盟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支持乌克兰文教团体、出版社和报界工作;在地方自治局和杜马中争取乌克兰问题同盟者,让俄罗斯和国际社会了解乌克兰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二月革命爆发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进步者同盟倡议建立乌克兰中央拉达。1917年3月,同盟发展成为乌克兰自治联邦主义者同盟,但4、5月间,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又从同盟内分离出来,恢复了党的队伍和纲领,重新命名为乌克兰社会联邦党。直到1920年,该党在乌克兰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期,在民族地区还建立了许多自由主义民族政党。1906年,摩尔达维亚民族民主党成立,该党提出要在俄国境内实现比萨拉比亚自治,并在学校教授摩尔达维亚语。除此以外,1897年建立的波兰民族民主党、1902年成立的立陶宛民主党、1903年成立的芬兰积极对抗党、1905年建立的拉脱维亚民主党,以及1906年成立的芬兰农业同盟等,均在本民族的社会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哈萨克斯坦、高加索、中亚等地区,同样也建立了许多自由派政党。这些自由派政治组织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纷纷提出各自的纲领性要求,反对沙皇俄国的俄罗斯化做法,反对沙俄政府的统治,在民族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地区的传播
俄罗斯帝国边疆地区第一批社会主义政治组织开始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至1905年,俄国境内建立的50个社会主义政党中有47个少数民族党派。那些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代表是建立民族政党的倡导者、理论家和实践领袖。社会主义民族政党主张用暴力手段,通过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和消除阶级差别。他们认为,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案,首先必须要推翻俄国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政治自由和不分民族的公民平等。
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在宣布各民族劳动人民联合起来为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同时,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而不是国际主义原则。各政党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程度不尽相同,从要求在民主国家内所有民族一律平等,到建立某种形式的自治机关,再到成立不受沙皇俄国控制的独立自主国家,并最终在自愿平等原则基础上联合形成联邦制同盟。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还可以划分为左翼激进民族组织和与其相似的全俄民族政党。后者认为,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解决民族问题则处于次要地位。第二国际的宣言中,全俄民族政党甚至把民族解放看作是社会主义取得世界性胜利的必然结果。
绝大多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都认为必须要同全俄政党统一进行活动。但在实践中他们却力争保持组织独立性,甚至在工人阶级民族队伍中开展活动时,声称只有在保持完全独立的条件下,并在联邦主义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联合。因此,全俄政党出于保障阶级斗争的最高目的和确保自己在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对少数民族政党的这一立场十分不满。许多民族之所以接受所有民族政党组成统一政党的要求,不是出于党建的国际主义原则,而是迫于“俄罗斯政党沙文主义”的威胁。
尽管在全俄社会主义政党和民族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存在各种分歧和矛盾,但民族社会主义政党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由于波兰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受西方影响最大,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悠久传统,因此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治组织最早产生于波兰。早在19世纪80年代,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面向民族无产阶级的波兰知识分子激进组织就在波兰广泛建立。波兰第一批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有Л.瓦伦斯基、A.杰姆布斯基、C.库尼茨基等。在纲领性宣言中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他们认为,俄国所有无产阶级都应该接受这一纲领,工人运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实现劳动人民的社会解放。在实际活动中波兰第一批无产阶级代表与“民意党”进行过密切合作。
波兰第二批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C.缅杰利松、M.扬科夫斯卡亚一缅杰利松、Л.古利奇茨基等继承了第一批无产阶级代表的革命传统,即忠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他们采取个人恐怖的民粹主义策略。他们力求明确阐述民族利益,指出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俄国立宪和波兰自治。随着工人运动规模的逐渐扩大,党开始关注无产阶级提出的经济要求。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同成立于1890年的波兰工人联盟接近,并于1892年11月至1893年3月联合成立波兰社会党(ППC)。
波兰社会党完全遵循波兰国家独立方针,在波兰解放斗争史和俄国革命运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治组织。波兰社会党在日常活动和意识形态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改良社会主义的特征,它采用激进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实施恐怖和建立战斗小组),为任何反对“俄罗斯侵占者”的行为进行辩护,该党甚至公开宣布对俄国外部敌人的好感,并与之进行合作。189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波兰社会主义者侨民(参加者为波兰第二批无产阶级代表成员、波兰工人联盟和工人联合会等)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研究制定了新型政党的纲领草案,要求在原波兰语基础上恢复独立波兰国家,并宣布“为建立劳动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革命斗争。纲领中没有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只设想向新型社会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改革道路,最终实现“土地、劳动工具和交通工具的社会化”。波兰社会党在不断进行的民族解放斗争中,重新看到了党的首要目的是武装反抗沙皇俄国的统治,实现波兰的完全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波兰社会党外,在沙皇俄国专制制度下,还活跃着其他许多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政党,它们包括:1896年4月成立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1899年成立的芬兰工党(1903年更名为芬兰社会民主党)、1900年2月建立的乌克兰革命党、1902-1903年建立的白俄罗斯革命村社、1903年初建立的乌克兰人民党,以及1887年在日内瓦成立的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1890年在第比利斯成立的亚美尼亚革命同盟(又称“达什纳克楚纯党”)等,这些民族政党展开积极的反对沙皇俄国统治的斗争,为本民族的解放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少数民族政党建立和发展的特点
纵观俄国民族政党,可以发现其如下特点:
首先,少数民族政党高举民族复兴旗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民族政党成为维护少数民族利益的表达者。这些民族政党普遍认为,要想对未来的俄罗斯帝国进行改造,首先必须解决好民族问题。在建立民族政党的过程中,民族复兴的思想贯穿始终。他们的目标是要对社会进行系统改革,认为各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制度,主张推翻沙皇专制。民族政党的理论家们制定了民族国家制度的方案,既可以在俄罗斯帝国内实行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或联邦制,也可以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沙皇政府被推翻后,民族政党随即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引起民族政党与全俄政党问的强烈对抗。十月革命爆发后,独立民族国家建立的步伐加快,民族政党坚持民族自治,主张分立原则。
其次,少数民族政党成立时间早。
与其他全俄政党相比,第一批民族政党成立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时间较早。在波兰,由于民族社会文化水平高于帝国其他民族地区,因此波兰现代意义上的、具有党的组织、纲领和党员制度的民族政党形成最早。1880-1890年,波兰社会主义政党和自由保守党——人民民主党最先在波兰成立。此后,在帝国其他边区又相继成立了许多民族政党,如1887年在日内瓦建立的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1889年成立的旧芬党,1890年建立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全欧工人联盟(“崩得”)以及成立于第比利斯的亚美尼亚革命同盟,如1892年11月成立的波兰社会党,1896年建立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等都产生于民族边区。
第三,1905年革命推动少数民族政党进一步发展。
十月宣言的发表使民族政党数量迅速攀升。革命前,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方针的民族政治组织共有9个,革命中,上升到42个,二月革命爆发前达到52个。二月革命后,民族政党和运动继续向前发展,仅仅在十月革命极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大约20个民族政党和组织。自1917年末到1925年(包括1925年)又建立了12个持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方针的民族政党组织。
第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与全俄社会主义政党无法和并。
民族问题是两者间的分歧所在。乌克兰人民党最具代表性。该党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认为世界范围的工人运动首先应该是民族范畴的,被压迫民族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对统治民族,首先是为了争取本民族政治、精神以及经济利益”。
1907年5月,乌克兰人民党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指出,摆在乌克兰工人阶级面前的共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二是在同其他处于俄罗斯国家和资本家监护下的工人竞争中保护本民族工人的劳动权益。决议强调,乌克兰独立后,可以摆脱俄罗斯帝国对其经济生活施加的影响,俄罗斯帝国所有阶级的代表都是乌克兰人民利益的敌人,因此“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无产阶级的利益不能完全一致”。大会还讨论了乌克兰的自治问题,指出乌克兰自治问题是“关系到乌克兰人民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乌克兰人民党的政治路线遭到了其他乌克兰政党的批评。社会民主党人C.B.佩特柳拉指责乌克兰人民党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局限和狭隘的消极的、沙文主义民族政党”,对乌克兰其他政治组织均采取敌视态度;佩特柳拉同时也认为,乌克兰人民党的政治影响“微不足道”,该党是乌克兰社会特殊环境的产物,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民主激进党人Ф.П.马图舍夫斯基在1907年7月曾指出,尽管乌克兰人民党在乌克兰从来都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团结一致的”政党,但党的纲领仍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人民民主党人M.C.格鲁舍夫斯基认为人民党的方针具有极端的民族主义特征。自由派代表C.A.耶夫列莫夫对人民党的评价是,该党“极端的沙文主义立场表现得十分露骨,以维护劳动群众的利益为借口,大肆宣扬对人类的极端仇视,极力夸大民族间的怨仇”。总之,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少数民族政党强烈反对大俄罗斯化的做法。
作者简介
叶艳华,女,黑龙江逊克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系教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俄国史。
责任编辑 倪金荣
[关键词]俄国,少数民族,政党,沙文主义,民族解放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0-0030-05
一、少数民族政党的建立及发展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俄罗斯化的做法,引起少数民族地区的强烈反抗。伴随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民族地区建立了俄国第一批少数民族政党。这些政党作为各自少数民族利益的表达者,本着民族复兴的思想,把触及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系统改革作为主要目标。民族政党的建立、发展与民族解放、民主独立紧密相连,这些政党均站在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在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沙皇政府的俄罗斯化,以及争取本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俄国是多民族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约有100个民族,其民族政策是建立在专制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基础上的。早在1863年起义后,沙皇政府就剥夺了波兰王国的自治权。19世纪90年代,芬兰自治也被沙皇专制政府取消。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沙皇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中亚和高加索等地区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导致这些地区民族矛盾格外突出。
在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2年在位)时期,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就成为沙皇俄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基础,对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尤其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尼古拉二世继位后,原则上没有改变沙皇政府民族政策的立场。沙皇政府不仅规定俄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而且还强迫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使用俄语,把俄罗斯官方文化强加给非俄罗斯民族,以达到帝国统一的目的。沙皇俄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在帝国境内散播下了民族仇视的种子,各少数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未间断。
1905年十月宣言颁布后,俄国的各少数民族地区,纷纷建立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政党。这些少数民族党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纲领,可以划分为保守党、自由党和社会主义政党。
1、保守主义在民族地区的活动
1905年革命前和革命期间,在波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高加索,以及中亚等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许多保守派政党。这些政党均站在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抵制沙皇政府的俄罗斯化,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波兰“现实政策党”成立于1905年10月中、下旬,是革命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保守派政党,是奉行极右路线的全俄政党。З.韦列波利斯基任主席,Э.皮利茨任副主席,此外,Л.斯特拉舍维奇、Ф.兹德泽霍夫斯基、И.舍别科等均是党的领导人。大地主和大资本家构成党员的大多数,此外还包括一部分高级僧侣和知识分子。该党成立之前,波兰国内所谓的现实主义者曾为支持沙皇政权而积极进行活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现实主义者自发组织波兰天主教医疗队开往前线,从事医疗救护工作。现实主义者不断向包括内务部长П.Д.斯维亚托波尔克一米勒斯基在内的沙皇最高行政当局呈递备忘录,表达忠君保皇思想,标榜“波兰社会与俄罗斯是团结一致的”。其中,由Э.皮利茨和其他部分现实政策党的创始人起草的23号备忘录最具代表性。该备忘录试图缓和俄罗斯对波兰的镇压政策,呼吁沙皇政府“现在已经不是执行恐吓和镇压政策的时候了,应采取和平方式将波兰和俄国连成一体”,请求内务部长斯维亚托波尔克一米勒斯基赐予波兰人与俄罗斯人同样的政治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现实政策党出版发行的报纸包括《边疆》《言论》等,主张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实现波兰自治,在波兰王国内建立地方自治局和城市自治机关,允许在学校内用波兰语教学,并使用波兰语进行司法诉讼。现实政策党反对革命党的武装斗争方法和民族民主党的政客作风,尽管它没有得到波兰居民的广泛支持,人数很少,但由于党的许多成员与彼得格勒政界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该党在波兰王国具有很大的影响。
1905年革命后,“现实政策党”在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1907年,该党与民族民主党合作在国家杜马中积极开展活动。一战时期,该党执行护国主义路线,1917年8月与波兰其他右翼政党共同成立全俄罗斯波兰党拉达(大会)。1919年,该党与东加里西亚的保守政治集团共同成立新的政治联盟——民族同盟。
在白俄罗斯开展活动的保守主义教权党,是俄国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保守派民族党。该党又称立陶宛、白俄罗斯立宪天主教党(ККП),于1906年2月初在立陶宛、白俄罗斯的天主教神甫,以及波兰人(地主、金融家和政府官吏等)的倡议下建立。天主教是立宪天主教党的理论基础,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党的主要任务,联合所有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天主教徒建立强大的政党,“为改善边疆地区的生活”同沙皇政府斗争,保护天主教徒,防止东正教的扩张。1907年秋,立陶宛、白俄罗斯立宪天主教党停止活动。
2、启由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同样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帝国的边疆得到广泛传播。接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建立政党把民族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同沙皇专制进行斗争。这一时期,在自由派民族政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05年末成立的乌克兰民主激进党。
该党由乌克兰民主党(yДП)和乌克兰激进党(yPП)合并而成,两党最初坚持比较激进的立场,如要求乌克兰自治等。乌克兰民主党的领导集团形成于1904年秋,著名社会活动家Б.季姆岑科、B.切霍夫斯基和Б.奇卡连科等人是党的领袖。后来,一部分离开民主党的党员又于1905年春成立乌克兰激进党。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两党逐渐联合。
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在乌克兰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中等农民、资产阶级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是党的社会基础。虽然乌克兰民主激进党没有取得合法地位,但在基辅省、切尔尼戈夫省、波尔塔瓦省、哈尔科夫省、赫尔松省、叶卡捷林诺斯拉夫省、沃伦省、波多利斯克省、库班州和彼得格勒等地建立许多党的支部。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党员人数不多,少则二三百人,最多不超过3000人。
乌克兰民主激进党组建乌克兰议会党团,在第一、二届国家杜马中开展工作。《公民思想报》、《拉达报》和杂志《祖国边疆》是党的机关刊物。Б.戈林岑科、C.耶夫列莫夫和Ф.马图舍夫斯基是党的公认领袖。1906年,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制定纲领。在社会制度方面,要求建立议会制国家,实现宪法保障的民权和自由;在民族问题方面,要求民族政治文化自治权,建立自治联邦制度,保障少数民 族权利等;在经济方面,提出应该通过剥夺皇室领地和其他性质的土地来解决土地问题,通过赎买的方式取消私有领地,建立从属于民族议会的边疆土地基金;建立工人立法的进步体制等。
1905年革命后,乌克兰民主激进党作为政治组织自行解散。1908年9月,在原乌克兰民主激进党的组织力量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乌克兰进步者同盟。同盟继续坚持议会主义、联邦主义和自治的立场。《拉达报》和《乌克兰生活》杂志是同盟的机关刊物。同盟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支持乌克兰文教团体、出版社和报界工作;在地方自治局和杜马中争取乌克兰问题同盟者,让俄罗斯和国际社会了解乌克兰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二月革命爆发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进步者同盟倡议建立乌克兰中央拉达。1917年3月,同盟发展成为乌克兰自治联邦主义者同盟,但4、5月间,乌克兰民主激进党又从同盟内分离出来,恢复了党的队伍和纲领,重新命名为乌克兰社会联邦党。直到1920年,该党在乌克兰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期,在民族地区还建立了许多自由主义民族政党。1906年,摩尔达维亚民族民主党成立,该党提出要在俄国境内实现比萨拉比亚自治,并在学校教授摩尔达维亚语。除此以外,1897年建立的波兰民族民主党、1902年成立的立陶宛民主党、1903年成立的芬兰积极对抗党、1905年建立的拉脱维亚民主党,以及1906年成立的芬兰农业同盟等,均在本民族的社会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哈萨克斯坦、高加索、中亚等地区,同样也建立了许多自由派政党。这些自由派政治组织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纷纷提出各自的纲领性要求,反对沙皇俄国的俄罗斯化做法,反对沙俄政府的统治,在民族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地区的传播
俄罗斯帝国边疆地区第一批社会主义政治组织开始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至1905年,俄国境内建立的50个社会主义政党中有47个少数民族党派。那些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代表是建立民族政党的倡导者、理论家和实践领袖。社会主义民族政党主张用暴力手段,通过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和消除阶级差别。他们认为,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案,首先必须要推翻俄国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政治自由和不分民族的公民平等。
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在宣布各民族劳动人民联合起来为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同时,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而不是国际主义原则。各政党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程度不尽相同,从要求在民主国家内所有民族一律平等,到建立某种形式的自治机关,再到成立不受沙皇俄国控制的独立自主国家,并最终在自愿平等原则基础上联合形成联邦制同盟。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还可以划分为左翼激进民族组织和与其相似的全俄民族政党。后者认为,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解决民族问题则处于次要地位。第二国际的宣言中,全俄民族政党甚至把民族解放看作是社会主义取得世界性胜利的必然结果。
绝大多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都认为必须要同全俄政党统一进行活动。但在实践中他们却力争保持组织独立性,甚至在工人阶级民族队伍中开展活动时,声称只有在保持完全独立的条件下,并在联邦主义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联合。因此,全俄政党出于保障阶级斗争的最高目的和确保自己在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对少数民族政党的这一立场十分不满。许多民族之所以接受所有民族政党组成统一政党的要求,不是出于党建的国际主义原则,而是迫于“俄罗斯政党沙文主义”的威胁。
尽管在全俄社会主义政党和民族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存在各种分歧和矛盾,但民族社会主义政党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由于波兰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受西方影响最大,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悠久传统,因此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治组织最早产生于波兰。早在19世纪80年代,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面向民族无产阶级的波兰知识分子激进组织就在波兰广泛建立。波兰第一批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有Л.瓦伦斯基、A.杰姆布斯基、C.库尼茨基等。在纲领性宣言中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他们认为,俄国所有无产阶级都应该接受这一纲领,工人运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实现劳动人民的社会解放。在实际活动中波兰第一批无产阶级代表与“民意党”进行过密切合作。
波兰第二批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C.缅杰利松、M.扬科夫斯卡亚一缅杰利松、Л.古利奇茨基等继承了第一批无产阶级代表的革命传统,即忠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他们采取个人恐怖的民粹主义策略。他们力求明确阐述民族利益,指出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俄国立宪和波兰自治。随着工人运动规模的逐渐扩大,党开始关注无产阶级提出的经济要求。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同成立于1890年的波兰工人联盟接近,并于1892年11月至1893年3月联合成立波兰社会党(ППC)。
波兰社会党完全遵循波兰国家独立方针,在波兰解放斗争史和俄国革命运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政治组织。波兰社会党在日常活动和意识形态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改良社会主义的特征,它采用激进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实施恐怖和建立战斗小组),为任何反对“俄罗斯侵占者”的行为进行辩护,该党甚至公开宣布对俄国外部敌人的好感,并与之进行合作。189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波兰社会主义者侨民(参加者为波兰第二批无产阶级代表成员、波兰工人联盟和工人联合会等)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研究制定了新型政党的纲领草案,要求在原波兰语基础上恢复独立波兰国家,并宣布“为建立劳动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革命斗争。纲领中没有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只设想向新型社会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改革道路,最终实现“土地、劳动工具和交通工具的社会化”。波兰社会党在不断进行的民族解放斗争中,重新看到了党的首要目的是武装反抗沙皇俄国的统治,实现波兰的完全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波兰社会党外,在沙皇俄国专制制度下,还活跃着其他许多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政党,它们包括:1896年4月成立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1899年成立的芬兰工党(1903年更名为芬兰社会民主党)、1900年2月建立的乌克兰革命党、1902-1903年建立的白俄罗斯革命村社、1903年初建立的乌克兰人民党,以及1887年在日内瓦成立的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1890年在第比利斯成立的亚美尼亚革命同盟(又称“达什纳克楚纯党”)等,这些民族政党展开积极的反对沙皇俄国统治的斗争,为本民族的解放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少数民族政党建立和发展的特点
纵观俄国民族政党,可以发现其如下特点:
首先,少数民族政党高举民族复兴旗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民族政党成为维护少数民族利益的表达者。这些民族政党普遍认为,要想对未来的俄罗斯帝国进行改造,首先必须解决好民族问题。在建立民族政党的过程中,民族复兴的思想贯穿始终。他们的目标是要对社会进行系统改革,认为各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制度,主张推翻沙皇专制。民族政党的理论家们制定了民族国家制度的方案,既可以在俄罗斯帝国内实行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或联邦制,也可以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沙皇政府被推翻后,民族政党随即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引起民族政党与全俄政党问的强烈对抗。十月革命爆发后,独立民族国家建立的步伐加快,民族政党坚持民族自治,主张分立原则。
其次,少数民族政党成立时间早。
与其他全俄政党相比,第一批民族政党成立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时间较早。在波兰,由于民族社会文化水平高于帝国其他民族地区,因此波兰现代意义上的、具有党的组织、纲领和党员制度的民族政党形成最早。1880-1890年,波兰社会主义政党和自由保守党——人民民主党最先在波兰成立。此后,在帝国其他边区又相继成立了许多民族政党,如1887年在日内瓦建立的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1889年成立的旧芬党,1890年建立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全欧工人联盟(“崩得”)以及成立于第比利斯的亚美尼亚革命同盟,如1892年11月成立的波兰社会党,1896年建立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等都产生于民族边区。
第三,1905年革命推动少数民族政党进一步发展。
十月宣言的发表使民族政党数量迅速攀升。革命前,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方针的民族政治组织共有9个,革命中,上升到42个,二月革命爆发前达到52个。二月革命后,民族政党和运动继续向前发展,仅仅在十月革命极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大约20个民族政党和组织。自1917年末到1925年(包括1925年)又建立了12个持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方针的民族政党组织。
第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政党与全俄社会主义政党无法和并。
民族问题是两者间的分歧所在。乌克兰人民党最具代表性。该党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认为世界范围的工人运动首先应该是民族范畴的,被压迫民族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对统治民族,首先是为了争取本民族政治、精神以及经济利益”。
1907年5月,乌克兰人民党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指出,摆在乌克兰工人阶级面前的共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二是在同其他处于俄罗斯国家和资本家监护下的工人竞争中保护本民族工人的劳动权益。决议强调,乌克兰独立后,可以摆脱俄罗斯帝国对其经济生活施加的影响,俄罗斯帝国所有阶级的代表都是乌克兰人民利益的敌人,因此“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无产阶级的利益不能完全一致”。大会还讨论了乌克兰的自治问题,指出乌克兰自治问题是“关系到乌克兰人民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乌克兰人民党的政治路线遭到了其他乌克兰政党的批评。社会民主党人C.B.佩特柳拉指责乌克兰人民党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局限和狭隘的消极的、沙文主义民族政党”,对乌克兰其他政治组织均采取敌视态度;佩特柳拉同时也认为,乌克兰人民党的政治影响“微不足道”,该党是乌克兰社会特殊环境的产物,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民主激进党人Ф.П.马图舍夫斯基在1907年7月曾指出,尽管乌克兰人民党在乌克兰从来都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团结一致的”政党,但党的纲领仍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人民民主党人M.C.格鲁舍夫斯基认为人民党的方针具有极端的民族主义特征。自由派代表C.A.耶夫列莫夫对人民党的评价是,该党“极端的沙文主义立场表现得十分露骨,以维护劳动群众的利益为借口,大肆宣扬对人类的极端仇视,极力夸大民族间的怨仇”。总之,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少数民族政党强烈反对大俄罗斯化的做法。
作者简介
叶艳华,女,黑龙江逊克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系教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俄国史。
责任编辑 倪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