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零后的小鲜肉组团成社抢占着大众的娱乐视野:九零后的总裁高声宣扬着“明年发一个亿的利润让员工开心”;八零后正在而立之年褪去着青涩;七零后在经历浮华后参悟着其中的深刻,以期不惑。
青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划分的,年龄不超过45岁,最具活力的庞大群体,当下在诸多的领域,正以主力军身份无可争议的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茶行业也不例外。2014年11月刚刚成立的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青年分会,正是茶届青年们彰显决心和行动的开始。
我们,应势而成
“茶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在谈及对行业的认知时,青年分会发起人之一的江志东这样说,“传统精髓的东西生命力是旺盛的。”很多人说“现在是茶行业的严冬”,可没有经历过严冬的冷,又怎么会明白春天里的暖?如果是糟粕一定挨不过寒冬,如果是精粹一定会迎着春风恣意盛放。我们眼中,茶行业的春天并不遥远。
协会,正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怎样的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协会的协作方式。企业是行业微观的主体,企业之间的联动,是盘活整个行业的基础。所以青年分会成立初期会把落脚点放在企业上。我们希望建立一个通畅的、承载多元的沟通平台,通过有效的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听江志东讲着他对行业和协会的见解,明白了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的缘由。
茶行业的发展现状,单个企业的实力相当有限,很多的发展机遇和对接机会无力承接。就拿科研经费来讲,目前即便是那些茶行业翘楚企业,巨大的科研投入依然是大家“想说而又不可言说的痛”。如果以协会的平台和科研机构对接,将企业的诉求集中分类统筹运作,相比单个企业的势单力薄,协会的抱团协作优势显露完全。“青年分会11月中旬成立以来,只开过三次会议,促成了包装、茶叶生产和终端销售企业之间的合作。成绩不能说做人,但算是好的开始。”
福建是全国产茶省份中出产茶类最多的省份,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茉莉花茶六大茶类,福建独产除黑茶以外的五类。虽然是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分会,但青年分会绝不拘泥于海峡两岸,一直放眼全国。这一点,从青年分会成立时的“茗聚八方”纪念茶中就能看到。“茗聚八方”以敞开的胸怀收纳了福建的乌龙茶、白茶、红茶和茉莉花茶,同样也有浙江的龙井、潮汕的凤凰单丛。目前,青年分会的会员也已遍及福建,浙江、江西、广东、云南等产茶大省。2015年1月,我们还将组织青年分会的第一次考察活动,漂洋过海到台湾去找茶。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刚刚成立的我们羽翼尚单薄,面对全国上下的各级各类分管部门和同业人员,我们需要学习和完善的还有很多。不过,除了通过必要的章程和手续完善青年分会的构架外,我们希望青年分会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合作交流平台,不希望给大家带来无用的束缚和制约。“只要你是有志青年,我们都欢迎加入。”
我们,顺势而行
谈及茶,不得不提的就是广药集团凉茶的案例。不管是最初的王老吉,还是后面的王老吉和加多宝,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让广药集团的一杯传统凉茶配方,红遍大江南北。其抢占各个娱乐节目冠名权的巨资投入,更是让整个茶行业望尘莫及。说完王老吉,再看茶。英国的“立顿”茶凭借大批质量稳定的袋泡茶,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品牌,其茶叶年销售数量曾经达到全球茶叶贸易量的四分之一。
为什么来自世界茶发源地的中国茶,作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中国文人精致生活的茶,就输给了罐装凉茶和袋泡茶呢?从何时起茶脱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了礼品的代名词?从何时起茶就禁锢在了“琴棋书画诗酒茶”,沦为他人装点的道具?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定位,找到更务实高效的消费体制。
目前,中国发展所处的社会阶段,让年轻人面临太多的问题。被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耗费太多精力的年轻人,那仅有的一点点喘口气的罅隙只够来罐凉茶或泡杯速溶茶,不可能会有品茶的闲情。“我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知道这种现状终会过去,但仍想以绵薄之力优化这种必然。”江志东说着,目光炯然笃定地望着前方。
单就饮茶而言,目前这种传统的饮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怎么样让茶走进最普通民众的生活,怎样争取到更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让茶的受众群体最大化,这就是当下的燃眉之急。为了能争取到更大的消费市场,很多企业都尝试过很多快速消费茶的方法,这些举措不能说都没有效果,但多数情况下都收效甚微。“我并不深沉,也不深刻。但我一直都觉得任何事都不要刻意,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江志东说自己并不是提倡老子的“无为而治”,更不是消极应事,只是想脚踏实地一步步稳稳前行,因为“飞的感觉固然刺激,但是着陆的感觉才更踏实。”
目前,青年分会已经与福建省的几所高校接洽,商议着在各大学建立“大学生茶文化分会”的事情。“革命工作还是得从娃娃抓起,我们青年协会就从最青年的大学生下手了。”这些刚刚褪去稚嫩的年轻人,有着天生的率性和自然。他们说,这算是我们目前做的最接地气儿的项目,而且是最乐此不疲的项目,没有之一。他们计划着,未来的每一年,这个项目都要按照发展3—5所高校的速度向全国推进,相信终有全国高校漫溢茶香的那一天。到那时,他们一定要高歌一曲,“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后记
冬天午后的阳光,穿过树的枝桠,编织着光影倾洒满地。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院落里,就着茶,这一群年轻人自由自在地聊着在奋斗路上的故事。和很多人所认为的并不一样,这些年轻人并不浮夸,也不自负桀骜,他们自信也谦逊,是对认准事业的奋斗不止和笃定坚持。我们或许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未来茶香会隽永,茶路会越走越宽广。
青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划分的,年龄不超过45岁,最具活力的庞大群体,当下在诸多的领域,正以主力军身份无可争议的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茶行业也不例外。2014年11月刚刚成立的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青年分会,正是茶届青年们彰显决心和行动的开始。
我们,应势而成
“茶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在谈及对行业的认知时,青年分会发起人之一的江志东这样说,“传统精髓的东西生命力是旺盛的。”很多人说“现在是茶行业的严冬”,可没有经历过严冬的冷,又怎么会明白春天里的暖?如果是糟粕一定挨不过寒冬,如果是精粹一定会迎着春风恣意盛放。我们眼中,茶行业的春天并不遥远。
协会,正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怎样的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协会的协作方式。企业是行业微观的主体,企业之间的联动,是盘活整个行业的基础。所以青年分会成立初期会把落脚点放在企业上。我们希望建立一个通畅的、承载多元的沟通平台,通过有效的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听江志东讲着他对行业和协会的见解,明白了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的缘由。
茶行业的发展现状,单个企业的实力相当有限,很多的发展机遇和对接机会无力承接。就拿科研经费来讲,目前即便是那些茶行业翘楚企业,巨大的科研投入依然是大家“想说而又不可言说的痛”。如果以协会的平台和科研机构对接,将企业的诉求集中分类统筹运作,相比单个企业的势单力薄,协会的抱团协作优势显露完全。“青年分会11月中旬成立以来,只开过三次会议,促成了包装、茶叶生产和终端销售企业之间的合作。成绩不能说做人,但算是好的开始。”
福建是全国产茶省份中出产茶类最多的省份,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茉莉花茶六大茶类,福建独产除黑茶以外的五类。虽然是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分会,但青年分会绝不拘泥于海峡两岸,一直放眼全国。这一点,从青年分会成立时的“茗聚八方”纪念茶中就能看到。“茗聚八方”以敞开的胸怀收纳了福建的乌龙茶、白茶、红茶和茉莉花茶,同样也有浙江的龙井、潮汕的凤凰单丛。目前,青年分会的会员也已遍及福建,浙江、江西、广东、云南等产茶大省。2015年1月,我们还将组织青年分会的第一次考察活动,漂洋过海到台湾去找茶。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刚刚成立的我们羽翼尚单薄,面对全国上下的各级各类分管部门和同业人员,我们需要学习和完善的还有很多。不过,除了通过必要的章程和手续完善青年分会的构架外,我们希望青年分会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合作交流平台,不希望给大家带来无用的束缚和制约。“只要你是有志青年,我们都欢迎加入。”
我们,顺势而行
谈及茶,不得不提的就是广药集团凉茶的案例。不管是最初的王老吉,还是后面的王老吉和加多宝,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让广药集团的一杯传统凉茶配方,红遍大江南北。其抢占各个娱乐节目冠名权的巨资投入,更是让整个茶行业望尘莫及。说完王老吉,再看茶。英国的“立顿”茶凭借大批质量稳定的袋泡茶,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品牌,其茶叶年销售数量曾经达到全球茶叶贸易量的四分之一。
为什么来自世界茶发源地的中国茶,作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中国文人精致生活的茶,就输给了罐装凉茶和袋泡茶呢?从何时起茶脱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了礼品的代名词?从何时起茶就禁锢在了“琴棋书画诗酒茶”,沦为他人装点的道具?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定位,找到更务实高效的消费体制。
目前,中国发展所处的社会阶段,让年轻人面临太多的问题。被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耗费太多精力的年轻人,那仅有的一点点喘口气的罅隙只够来罐凉茶或泡杯速溶茶,不可能会有品茶的闲情。“我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知道这种现状终会过去,但仍想以绵薄之力优化这种必然。”江志东说着,目光炯然笃定地望着前方。
单就饮茶而言,目前这种传统的饮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怎么样让茶走进最普通民众的生活,怎样争取到更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让茶的受众群体最大化,这就是当下的燃眉之急。为了能争取到更大的消费市场,很多企业都尝试过很多快速消费茶的方法,这些举措不能说都没有效果,但多数情况下都收效甚微。“我并不深沉,也不深刻。但我一直都觉得任何事都不要刻意,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江志东说自己并不是提倡老子的“无为而治”,更不是消极应事,只是想脚踏实地一步步稳稳前行,因为“飞的感觉固然刺激,但是着陆的感觉才更踏实。”
目前,青年分会已经与福建省的几所高校接洽,商议着在各大学建立“大学生茶文化分会”的事情。“革命工作还是得从娃娃抓起,我们青年协会就从最青年的大学生下手了。”这些刚刚褪去稚嫩的年轻人,有着天生的率性和自然。他们说,这算是我们目前做的最接地气儿的项目,而且是最乐此不疲的项目,没有之一。他们计划着,未来的每一年,这个项目都要按照发展3—5所高校的速度向全国推进,相信终有全国高校漫溢茶香的那一天。到那时,他们一定要高歌一曲,“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后记
冬天午后的阳光,穿过树的枝桠,编织着光影倾洒满地。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院落里,就着茶,这一群年轻人自由自在地聊着在奋斗路上的故事。和很多人所认为的并不一样,这些年轻人并不浮夸,也不自负桀骜,他们自信也谦逊,是对认准事业的奋斗不止和笃定坚持。我们或许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未来茶香会隽永,茶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