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感官教室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训练设备,营造专门的感官刺激环境,达到减轻焦虑、平复情绪,与环境互动、增加适应性行为的目的。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讲,只有充分发挥多感官教室的特殊环境和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做好特殊教育对象的教育,办出特殊教育培智学校的特色来。本文对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设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设计;问题探讨
儿童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失调是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学习、认知自我和环境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感官经验不仅阻碍对自身的认识和机能的发展,同时在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感知上也会发生困难。临床表现为脑瘫发育障碍、自闭症和学习困难。多感官教室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训练设备,营造专门的感官刺激环境,达到减轻焦虑、平复情绪,与环境互动、增加适应性行为的目的。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讲,只有充分发挥多感官教室的特殊环境和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做好特殊教育对象的教育,办出特殊教育培智学校的特色来。
一、多感官教室与多感官综合训练
多感官教室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训练设备营造专门的感官刺激环境,达到减轻焦虑、平复情绪,与环境互动、增加适应性行为的目的。多感官教室具有如下主要特性:①融合课程体系(视觉课程、听觉课程、触觉课程、嗅觉课程、味觉课程);②多媒体多感观诱导(可视脑电波诱导、可视音乐诱导、虚拟环境诱导);③康复云支持(远程教育、在线康复);④联动设计。多感官教室适用对象:①智障;②脑瘫;③自闭症;④高危儿;⑤感知觉失调问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前庭、本体觉失调;⑥情绪行为问题。
二、培智学校建设多感官教室的必要性
多感官综合训练是促进脑发育的最佳治疗方式。通过这种多感官刺激的治疗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依兴趣探索环境及因接触、操控各类触控装置而获得独特和印象深刻的奇趣感官体验,这种交互式的回馈对于诱发及培养孩子在主动探索环境、尝试适应环境的变化及积极参与,体验身边的转变等各方面皆有正面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协助孩子培养更有自信、更自主及更有乐趣的学习活动。令孩子在学习动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应用生活技能方面趋向更成熟的发展。多感官互动训练室是以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应用视听互动训练系统、动感彩轮、幻彩光纤、泡泡管、互动嗅觉等设备策划一系列适合感官失调儿童的活动程序,提升他们在接收感官刺激及做出反应行为的表现,促进主动探索环境的兴趣及能力,从而培养及引发他们在日常生活技能及课程学习方面的动机、技巧及表现。
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建设是特殊教育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特殊学校中多感官教室建设不仅仅是注重为学生创设温馨愉悦的教学物质环境,更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和课堂内外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要用真诚的师爱来为学生搭建健康成长的舞台。培智学校要在平淡中寻找激情,寂寞中坚守信念,通过置身于多感官教室建设,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奇迹,让培智的校园真正成为师生“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三、培智学校在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应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陶行知先生关于“大同与大不同”的论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智障儿童因其智力残损程度、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其在性格、学习能力、生活认知能力、生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仅一个班级的十几个孩子,往往就差距甚远,他们或动手能力尚可而语言能力较差;或语言能力较好而记忆力、书写能力较差;或书写能力较好而运算能力较差,有些智障儿童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因此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应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一切围绕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建造、
2.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应注意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既然以社会为学校,教室的范围自然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需要研究农事,教室就在旷野里;需要研究工业,教室便在工场里;需要研究商业,教室便在市场里;需要研究社会问题,教室便在十字街头。”他在《生活历》一文中还指出:“教当其时,则事半功倍;失其时,则事倍功半,或全失其效。故办学贵在不违人时。”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由于学生的生活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气候特点等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使设计能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能够极大地增强学习效果。
四、结论
对智障儿童来说,其生理、心理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又决定着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意义便是应用于生活,從而达到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甚至能够自食其力、完全融入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设计只有立足于生活,才更有希望把智障儿童培养成社会的平等公民,才能最终摆脱特殊教育“普教化”的课堂教学局面,为智障儿童开辟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广阔天地。
作者简介
王静,女,1976年8月生,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设计;问题探讨
儿童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失调是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学习、认知自我和环境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感官经验不仅阻碍对自身的认识和机能的发展,同时在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感知上也会发生困难。临床表现为脑瘫发育障碍、自闭症和学习困难。多感官教室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训练设备,营造专门的感官刺激环境,达到减轻焦虑、平复情绪,与环境互动、增加适应性行为的目的。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讲,只有充分发挥多感官教室的特殊环境和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做好特殊教育对象的教育,办出特殊教育培智学校的特色来。
一、多感官教室与多感官综合训练
多感官教室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训练设备营造专门的感官刺激环境,达到减轻焦虑、平复情绪,与环境互动、增加适应性行为的目的。多感官教室具有如下主要特性:①融合课程体系(视觉课程、听觉课程、触觉课程、嗅觉课程、味觉课程);②多媒体多感观诱导(可视脑电波诱导、可视音乐诱导、虚拟环境诱导);③康复云支持(远程教育、在线康复);④联动设计。多感官教室适用对象:①智障;②脑瘫;③自闭症;④高危儿;⑤感知觉失调问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前庭、本体觉失调;⑥情绪行为问题。
二、培智学校建设多感官教室的必要性
多感官综合训练是促进脑发育的最佳治疗方式。通过这种多感官刺激的治疗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依兴趣探索环境及因接触、操控各类触控装置而获得独特和印象深刻的奇趣感官体验,这种交互式的回馈对于诱发及培养孩子在主动探索环境、尝试适应环境的变化及积极参与,体验身边的转变等各方面皆有正面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协助孩子培养更有自信、更自主及更有乐趣的学习活动。令孩子在学习动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应用生活技能方面趋向更成熟的发展。多感官互动训练室是以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应用视听互动训练系统、动感彩轮、幻彩光纤、泡泡管、互动嗅觉等设备策划一系列适合感官失调儿童的活动程序,提升他们在接收感官刺激及做出反应行为的表现,促进主动探索环境的兴趣及能力,从而培养及引发他们在日常生活技能及课程学习方面的动机、技巧及表现。
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建设是特殊教育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特殊学校中多感官教室建设不仅仅是注重为学生创设温馨愉悦的教学物质环境,更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和课堂内外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要用真诚的师爱来为学生搭建健康成长的舞台。培智学校要在平淡中寻找激情,寂寞中坚守信念,通过置身于多感官教室建设,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奇迹,让培智的校园真正成为师生“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三、培智学校在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应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陶行知先生关于“大同与大不同”的论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智障儿童因其智力残损程度、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其在性格、学习能力、生活认知能力、生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仅一个班级的十几个孩子,往往就差距甚远,他们或动手能力尚可而语言能力较差;或语言能力较好而记忆力、书写能力较差;或书写能力较好而运算能力较差,有些智障儿童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因此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应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一切围绕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建造、
2.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应注意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既然以社会为学校,教室的范围自然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需要研究农事,教室就在旷野里;需要研究工业,教室便在工场里;需要研究商业,教室便在市场里;需要研究社会问题,教室便在十字街头。”他在《生活历》一文中还指出:“教当其时,则事半功倍;失其时,则事倍功半,或全失其效。故办学贵在不违人时。”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由于学生的生活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气候特点等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建设多感官教室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使设计能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能够极大地增强学习效果。
四、结论
对智障儿童来说,其生理、心理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又决定着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意义便是应用于生活,從而达到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甚至能够自食其力、完全融入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培智学校多感官教室设计只有立足于生活,才更有希望把智障儿童培养成社会的平等公民,才能最终摆脱特殊教育“普教化”的课堂教学局面,为智障儿童开辟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广阔天地。
作者简介
王静,女,1976年8月生,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