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政热点视域下的近五年全国卷高考选择题研究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与费正清教授的治学方法作比较时,黄仁宇先生说:“他重分析,我主张综合;他坚持以二十年为研究的范围,我动辄牵涉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他用演绎法,我用归纳法。”[1]说到时政热点,人们习惯将它和时事热点互用,甚至完全等同起来,偏重指近一二年所发生之大事件或热点现象。受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治学方法启示,本文所谓时政热点并非指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之类,而是指一百多年来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或造成重大困扰的问题,主要包括主权独立、思想解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现代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口、教育、资源等。所谓具有重大意义或造成重大困扰则是指,一百多年以来,以上问题一直是国人持续关注、努力解决但还没有最终完成的重大命题,这些问题甚至还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2]。
  一、样本分类及统计
  对历年高考试题的考点和命题立意爬梳后,我们很容易从中看出与上述一百多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高重叠度。反过来看,当我们基于时政热点视域对相关题目进行研究,对我们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进一步探索高中历史复习备考的策略和方法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基于时政热点视域,以近现代中国为中心,根据考点和命题立意,试从主权独立、思想解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对近五年全国Ⅰ、Ⅱ、Ⅲ卷选择题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据表1可以看出,在近现代中国,“改革”成为一百多年来最热门的重大命题,与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一脉相承;排在第二位的“主权”问题凸显了百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奋斗历程,而对当下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主权安全”依然具有警示作用;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开启于洋务运动时期,后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恰如一场接力赛,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思想解放”作为百年来中国的时政热点之一,深刻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转型,思想解放无疑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推动力,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思想解放这个伟大力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近现代的“对外开放”虽然存在许多重大差异,但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相互了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时代的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正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福祉做出重大贡献。
  二、分类解读与评析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进行深入揭示,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3]一百多年来的重大命题或问题与当下的时代热点一脉相承,合理利用当下的时代热点照耀百年来的重大命题或问题,无疑会有助于增加对历史规律的深入揭示,也必然会助推对当下时代热点深入分析,从而引发对未来的深入思考。
  (一)主权独立类
  如2016年第Ⅰ卷第31题: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本题考查学生对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及其影响的掌握情况。伴随着苏联面临的战略任务与中国面临的战略任务发生了差异,原来被共同战略利益掩盖的双边关系和民族利益中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双方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若干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两党关系的共同意识形态基础被动摇,这不可避免地对国家关系产生了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中国为了维护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遂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自然就大大影响了两国间的贸易额。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传统主权观念产生一定冲击,试题有助于启迪学生借鉴历史经验,关心国家命运,深入思考中美、中日等对外关系,有利于培育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思想解放类
  如2018年第Ⅰ卷第29题:
  五四運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C)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本题属于材料情境题,概括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道路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现象,其中既有人反对走苏俄式的道路,也有人主张“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观点争鸣有利于解放思想,所谓比较出真知,真理是越辩越明,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上的条件。
  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需要不断解放思想。
  (三)对内改革类
  如2018年第Ⅲ卷第30题: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C)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本题考查“时空观念”,题干节选了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突出当时一个迫切的任务是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健全法制。考生作答时,需要将题干置于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根据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试题背后的深意或许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
  (四)对外开放类
  如2017年第Ⅰ卷第29题: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本题旨在考查准确获取历史材料提供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历史现象,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山西、陕西等内地则分布较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对外交通便利,开放程度更高;而山西、陕西等地深处内陆,受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开放程度较低,故体现了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与近代的屈辱被动的对外开放相比,新中国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更加主动和注重平等,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维护主权完整和利用好全球化的成果,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并警惕和化解各种风险。
  (五)经济现代化类
  如2014年第Ⅰ卷第31题: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B)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本题运用“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粮食计划供应对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虽然将土地分给了农民,但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和部分农民经营不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无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因此,国家为确保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便推行了粮食限量供应制度,对粮食买卖进行严格控制。
  在当前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就要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研究启示与复习策略
  恰如黄仁宇所述:“中国过去一百五十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十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4]将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行大的整合研究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必然,也是立足时政热点视域,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的必由之路。
  “高考历史学科应立足于服务国家和高校选才这个基本点,选拔出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5]基于时政热点视域下重新审视近五年全国卷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历史试题照亮、折射、警示着现实,也往往能够体现出培养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导向。这正好符合了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6]
  从很大程度上说,基于时政热点视域下开展教学和复习备考,有利于深化对真题的认识,把握命题方向。国家所提出的高考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继承并细化了考试大纲中能力考查的分类,共整合为8 种能力。尤其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贯彻落实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考查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7]
  “歷史具有连续性,它的有些痕迹一直延续到现在,因而有时历史和现实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它不是纯粹的过去,而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混合物。”[8]实际上,高考历史试题也从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和时代焦点,不少试题正是以社会现实或热点事件为视角,切入教材,提出问题,考查考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科关键能力。
  本文以近现代中国为中心,根据考点和命题立意,从主权独立、思想解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对近五年全国Ⅰ、Ⅱ、Ⅲ卷选择题进行梳理和研究仅仅是一次初步的尝试。笔者认为,有意识地基于时政热点的视域,有利于提高复习备考的精准性和效率[9]。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和新版课程标准,探索和运用时政热点视域下的历史复习备考,掘古觅幽,定能开拓出历史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注释】
  [1][4]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2版),第3、8页。
  [2]笔者对“时政热点”的定义,受黄牧航教授在《时政热点在高中历史探究案运用中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中期汇报会议(2018年6月26日)上的发言启发尤大,在此致谢。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第8版。
  [5][7]教育部考试中心:《激扬家国情怀 传承时代精神——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
  [6]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1版。
  [8]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03页。
  [9]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如果全部基于时政热点的视域进行教学或复习,那么也必然会弱化、损害历史的学科特色,甚至会造成历史教学的时政化,助长猜题等不正之风。
其他文献
历史学习特别是高三阶段复习,把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以期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的单元本身就有清晰、严密的逻辑体系,稍加点拔,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比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标题中就已经比较明确地点明了本单元的内在逻辑,即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脉络。但有的单
一、素养视野下的STEAM与初中历史的融合  STEAM 教学理念源自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 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学理念,它“具有跨学科性、情境性、设计性、实践性以及技术性等鲜明特征”[1],这与我国人才培养要求及新课程改革中对素养能力的追求是一致的。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
“移民搬迁解决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基础性问题,新社区工厂恰恰解决了人口搬迁集中后留得住、能就业的问题。”  累计投产417家,吸纳就业1763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600人。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企业投产165家,仅今年就新增71家,吸纳就业813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31人…… 仅仅两年,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安康大地发展壮大起来。  “十二五”以来,安康全市累计搬迁安置26.6万户92万人,共建设集
俄国农奴制度是15-19世纪中叶封建主奴役依附农民的剥削制度。从1497年法典确立俄国农奴制生产关系,到1581年颁布第一个“禁年法令”、1607年颁布新的禁年法令,沙皇政府通过国家立法,一直在限制农民的迁移,强化农奴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服各种劳役,失去了人身自由。农奴制度和独裁专制统治结合,使俄国逐渐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到18世纪下半期,沙皇政府意识到农奴问题的严重性,试图解决农民
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活动旨在强调和宣传血液安全及公平可及性的重要意义,让需要血液的患者能及时获得高质量、安全的血液。  6月10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血液安全主要有3个维度,一是供应量的安全,二是血液本身质量的安全,三是临床使用的安全。“从血管到血管”管理  充足的血液供应是安全的重要方面。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
安徽省六安市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农业和人口大区。该市创新管理方式,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推进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到脱贫攻坚项目中来,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扶贫“项目库”打通“产业路”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河沿村的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区内,宽敞明亮的鹅舍里,皖西白鹅成群结队滑行在水面。  “如果没有这个项目库扶持资金的注入,我的皖西白鹅养殖产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意识,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自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发现站在学生的视角,表达方式上用第一人称即“我”的所思所想来设计
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历史教学过程中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成为有效抓手。“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问题作为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与社会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1],主要包括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要素[2]。窃以为:学生的关键能力是综合思维,包括历史情感思维能力(认识或感受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时空思维能力(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生活的区域和生活的变化)、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
不仅是城市居民的家园,社区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1月27日之前,厦门市湖里区482个小区(含124个城中村小组)全部成立了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工作组的职责包括督促带动业委会、物业、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小区防疫工作。  疫情来临,湖里区委第一时间成立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