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在心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hvhuhuiui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想过以做饭为题写篇文章。总以为只有美食家才有这資格,又或只有经过认证的专业厨师才有这资格。作为普通如我,虽为家人做了30年饭,却也不足道也,谓予“饭夫”可矣。好在不是饭桶。
  我之做饭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尤其近些年。采购,清洗,备料,煎炒咕嘟炖,收拾刷洗锅碗瓢盆。简言之,基本是一个人干了算的小食堂。妻上班较远,晚上进门能吃口现成的热饭,我认为是人之常情。
  做饭,苦辣酸甜皆有,那是每餐饭里的味道,亦别有滋味在心,却不苦不辣不酸,唯有甜。我大表姐家住酒仙桥,大表姐夫饭做得好,脾气也好,每年春节来我家,都带着牛羊肉,进门就下厨,母亲在世时,他和表姐,我的外甥女、小外甥一家总要住个十天半月,我小时候爱热闹,大表姐一家每次进门,我第一句就是问什么时候走(总想他们能多住几天)……母亲去世后,走动变少了。有一年正月初四,大表姐夫一个人来我家,穿得干干净净,破天荒地,他没张罗做饭,酒也喝得少。他第一次吃上我做的饭,很满足的样子……未想,那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大袁姐夫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本来正月初四那天,父亲刚做透析回来,大表姐夫本不想在家吃饭,是我一再挽留才留下的,我说:玉青哥,你尝尝我的手艺。玉青哥长我十五六岁,是个靠谱得很的好人,普通至极,善良至极。我能为他做一顿饭,于今想来也是心下甚慰。
  结婚后,每次与妻回家,我都是当仁不让的主厨。妻出身于大家族,逢年过节必是三桌起步,我曾在一家特级饭庄工作过两年,虽然没干过厨师,但是见过大阵仗,因此最大的优点就是做多少人的饭都不怵。其实比起二大爷家的两位哥哥,我真是属于瞎做。由此也能看出,给家人做饭,其真意本就在“做”而不在“饭”。你肯做饭,甚于你会做什么饭。有时做饭还是一种光荣。比如妻的爷爷在世时,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左手的位置永远是我的专座,我不上桌,老人绝不肯动筷子。这是多大的福分啊。
  “老”来得女,对于我的厨艺才是真正的考验。一岁两个月前,各种糊啊粥啊考验的是耐心;不算保姆管的两年,从三到六岁考验的是精细劲儿,我勉强应付过来;上小学后,女儿和我在“食”好上分分合合,忽而爱吃肉,忽而爱吃鱼,忽而嘴刁,忽而杂食,忽而喜外卖,忽而钟情饭店,望着女儿渐渐鼓起的小脸儿,我不得不明知其所好却偏偏反着来,为女儿做饭终成挠头之事。
  不过也有乐趣。凡是女儿进门就掀锅盖且跳着脚离开的时候,我们父女关系就融洽和谐。反之,女儿就不太爱搭理我……我愿意为女儿做饭,为家人做饭。这让我心安。
其他文献
非洲东南部的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生活水平较落后。卫生条件、安全风险不断升高,所以尼日利亚基本不发展旅游。前不久,我到了尼日利亚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一场尼日利亚的婚礼。婚礼从早上开始全村人就欢歌跳舞,中午新娘的嫁妆车到了,妇女儿童们前来帮忙卸车。天黑了新娘才到,结婚典礼后,首先新郎、新娘带头跳舞,全村男女老少跳舞狂欢。村里的成年人,都向新郎、新娘脸上贴钱表示祝福。小孩们在欢乐的人群中穿来穿去,
期刊
做饭似乎不难,只要把能吃的食物加热弄熟就可以了。把饭做好吃还是有些难,尤其在世界有名的饮食大国,公开敢说自己会做饭的人并不是很多。  做饭也有作难的时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食物匮乏的年代能吃飽就成,偶尔饭桌上有鱼有肉那叫幸福。过去一家老小的主食主要靠家中的主母或者大嫂,蒸几屉馒头烙一摞饼那是北方媳妇的基本技能。现在蒸仨花样儿馍只为欣赏发个朋友圈炫一下而已。人们做饭的意义由此改变,从刚需逐渐
期刊
九曲黄河第一湾,弯出涵养中原千年的華夏母亲河;水利工程都江堰,将蜀人的命运就此改写,化天险为地利,分害水养一方人。杜甫草堂里,诗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慨叹留有余音;剑门蜀道中,诗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悲悯犹在耳侧……  今天的四川,蜀道不再是天堑,群山早已变通途。成都人民公园大摆龙门阵,一杯茶,一把椅,就是一场与时光的邂逅;稻城亚丁静立在阳光下,一片山,就是一次与生命的
期刊
在北京话里,有些行当的叫法也与其他地方有所区别,比如:  扛大个儿的(装卸工)、打小鼓儿的(收古董的)、跑堂的(饭馆服务员)、耍板儿锹的(拉脏土的)、挑挑儿的(走街串巷的小贩)、拉脚的(客运)、堂头儿(饭馆领班)、勤行(餐饮业)、跟包儿的(助理)、了事儿的(能平息事端的)、张罗人(主持事的人)、牙行(经纪人)、打手巾把儿的(戏园子的服务员)、片儿警(警察)、窝脖儿(旧京搬家的工人),等等。  在现
期刊
当时我在悉尼歌剧院做一名美国男高音演员的替补。因为当天他家里突发情况上不了,就由我扮演了《茶花女》男主角阿尔弗来德,结果演出很成功,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不得不6次返回舞台谢幕……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丁毅教授,以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才华参演多部西洋歌剧,演唱众多中外艺术歌曲。他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任首席男高音长达7年之久,是悉尼歌剧院历史上第一个担任首席男高音、担纲西方古典歌剧
期刊
老爷子不喜应酬,但很多时候饭局是少不了的。老爷子随身携带一个小玻璃瓶子,是那种装了酱菜的小罐头瓶,一共装三四两药酒,每顿喝上一两多。  老戏骨雷恪生1936年出生于山东,196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退休演员。如今依旧活跃于影视舞台上的雷恪生,他的养生秘诀是自制药酒。  每顿喝上一两多  60岁那年,老戏骨雷恪生终于把烟戒了。戒烟前雷老爷子也就喝点啤酒,不上瘾顶多一次一杯,
期刊
作为鲁迅和许广平唯一的孩子,周海婴一出生就是“星二代”。背负名人光环,他的一生谨慎而低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一名优秀的无线电专家,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摄影家。  2019年是周海婴诞辰90周年。近日,“记忆星尘——纪念周海婴诞辰九十周年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百余幅精选经典作品,那些他曾经担心给父亲“丢脸”的照片,再次展示到世人面前。  从全家福开始的相机缘  走进摄影展,目光首先会被
期刊
正阳门下的大男人  串胡同的老街坊——  部分摄影孙贺田  “牛爷”,难写。  难在,他比惯常的“斜杠青年”,还多好几道“斜杠”。  “斜杠青年”( Slash),指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词条解释还特意标注:“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谁说只有年轻人?《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牛爷”的饰演者,“斜杠”表述如下:  郝金明,总制片人/收藏家/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
期刊
抓拍于北京国际时装周T台秀场,来自国外的黑人名模不慎跌倒,中国小伙及时上前将她扶起。此作品被收录在《百名摄影师聚焦中国“改革升放40年”》大型摄影画册中。  王文澜  (著名摄影家)简介:  著名攝影家王文澜,任中国日报社高级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新闻摄影金奖、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中国新闻摄影学术贡献奖、中国新闻奖等等。他组织编纂的《百名摄影
期刊
分手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间,少了一个人的车里瞬间空落落。漫无目的地驾车闲逛,像没头的苍蝇。激灵一下,竞将车开出了东五环。慌忙靠路边停了车,头一仰,得缓缓。  雪还在下,透过路边一片密匝匝的树林缝隙,飞雪之中,两面鲜红的鲤鱼旗在寒风中舞动。在一片茫茫银色里,格外耀眼,像两团跳动着的火焰。大概是个日料馆吧,“盲驾”了许久,这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早中两餐。于是,驱车向着那团“火焰”而来。  红色鲤鱼旗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