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自然生态旅行的人们对于国内景区的印象向来是一塌糊涂人头攒动,踏着水泥地走马观花,眼前各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丑陋的人工建筑——所有庸俗事物中最庸俗者,旅行变成一种空手而归的无聊过程,一种机械的社会化的挫折。这两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接触过好几个所谓景区,我头脑中的国有印象开始逐渐颠覆。其实景区也可以很户外。户外的概念一是体现在旅行路线的打破常规,二是旅行方式在向户外的各个运动项目扩展,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对自然环保概念的注重。9月我与编辑部的同事一起深入藏东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考察了区内包括南迦巴瓦大本营在内的多条徒步路线。景区对于徒步路线的设计,包括配备的向导协作,都有着系统的规划,10月还将举行规模较大的徒步大会。在本期的藏东南专题,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原生态的大峡谷,普通人可以感受到的大峡谷,没有水泥,没有人潮,只有清风拂过的山峦,雨水洗刷过的绿植,白雪轻覆的冰川。
考察结束后我们还在林芝巴松措景区内巧遇冯春,这位江湖人称“幺哥”的豪爽之人,1986年的长江漂流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累计漂流行程超过一万公里。即使在今天,年过半百的他仍活跃在漂流界,每年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景区勘察漂流路线,目前正考察在这里举办国际漂流大赛的可能性,另外帮助景区发展旅游漂流。让普通人也能有机会尝试探险漂流,我觉得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很多景区也逐渐将户外的运动形式作为开发的重要项目。最近中国丹霞地貌虽申遗成功,但与声势浩大的申遗过程相比,丹霞景区的旅游相对滞后,存在地貌游内容单一的问题,江西龙虎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景区的有关负责人近期都表示,景区计划以后在丹霞外围景区开发一些有体验性、参与性的户外项目,比如水上运动、攀岩等。河南郭亮景区内,据悉也在规划开辟新的攀岩路线。再如广西乐业越野挑战赛,本刊编辑已经是连续两年前往进行报道,挑战赛的场地均设在大石围天坑等景区内,当地政府也希望透过户外各个项目的赛事更好地展现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刘建云席间给我们传看他手机里的一条短信,一位驴友言辞激烈地质问他凭什么占地收费。人与土地发生关系,只要人类存在。这种关系的产生和建立是必然的,后人要做的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如何使二者的关系达到和谐。如果景区除了维持自身运营外,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开辟生态步道,加强沿途路标、地图的设置,配备更专业的向导,让更多普通人能有机会深入山林,更安全地进行自然体验,那么其按合理价格的收费我觉得也无可诟病。越来越多的景区也开始注重环保的概念,大峡谷景区将在购买门票的入口处,每人发一个无纺布的口袋,提倡进入景区的游人把垃圾都带出景区,因为景区对垃圾的处理能力是不足的。4月份我去的云南保山的高黎贡自然保护区景区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维持区内的生态平衡,减少对动植物的打扰,每日的进入人数不能超过两百人。
高级的户外活动在很少、甚至没有消耗土地及生命的情况下,实现了人类自身精神的满足。使休闲活动的素质有沦丧之虞的是,开发设施扩张了,而感知能力没有相应地成长,景区的发展不是一味地增加人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占地收费,关键在于为人类的心智持续培养感受力。
考察结束后我们还在林芝巴松措景区内巧遇冯春,这位江湖人称“幺哥”的豪爽之人,1986年的长江漂流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累计漂流行程超过一万公里。即使在今天,年过半百的他仍活跃在漂流界,每年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景区勘察漂流路线,目前正考察在这里举办国际漂流大赛的可能性,另外帮助景区发展旅游漂流。让普通人也能有机会尝试探险漂流,我觉得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很多景区也逐渐将户外的运动形式作为开发的重要项目。最近中国丹霞地貌虽申遗成功,但与声势浩大的申遗过程相比,丹霞景区的旅游相对滞后,存在地貌游内容单一的问题,江西龙虎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景区的有关负责人近期都表示,景区计划以后在丹霞外围景区开发一些有体验性、参与性的户外项目,比如水上运动、攀岩等。河南郭亮景区内,据悉也在规划开辟新的攀岩路线。再如广西乐业越野挑战赛,本刊编辑已经是连续两年前往进行报道,挑战赛的场地均设在大石围天坑等景区内,当地政府也希望透过户外各个项目的赛事更好地展现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刘建云席间给我们传看他手机里的一条短信,一位驴友言辞激烈地质问他凭什么占地收费。人与土地发生关系,只要人类存在。这种关系的产生和建立是必然的,后人要做的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如何使二者的关系达到和谐。如果景区除了维持自身运营外,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开辟生态步道,加强沿途路标、地图的设置,配备更专业的向导,让更多普通人能有机会深入山林,更安全地进行自然体验,那么其按合理价格的收费我觉得也无可诟病。越来越多的景区也开始注重环保的概念,大峡谷景区将在购买门票的入口处,每人发一个无纺布的口袋,提倡进入景区的游人把垃圾都带出景区,因为景区对垃圾的处理能力是不足的。4月份我去的云南保山的高黎贡自然保护区景区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维持区内的生态平衡,减少对动植物的打扰,每日的进入人数不能超过两百人。
高级的户外活动在很少、甚至没有消耗土地及生命的情况下,实现了人类自身精神的满足。使休闲活动的素质有沦丧之虞的是,开发设施扩张了,而感知能力没有相应地成长,景区的发展不是一味地增加人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占地收费,关键在于为人类的心智持续培养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