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但是在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忽视或轻视道德培养重要性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心理学研究证实,婴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行很难形成。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与引导宝宝的道德发展。
0~3岁的婴儿还没有道德观念,但是有关道德的早期教育却很重要,因为这一时期依恋关系的好坏对将来宝宝能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为道德的萌芽甚至道德品位的高低奠定了基础。点点自画像
“宝宝怎么一直在哭呢?”(刚做父母不久的大人对于照顾孩子还没有经验,所以容易着急。其实宝宝的哭闹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妈妈需要检查一下宝宝:是不是尿了,饿了,困了……总之要及时查明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处理。)
“胖胖毛毛熊,围着花园转,一步、两步、三四步,就在这儿蹭痒痒,蹭啊蹭啊,蹭痒痒!”(1岁左右的宝宝可能还不能流畅地和家长沟通,但是爸爸妈妈每天还是要花时间和宝宝做游戏,和他讲话。宝宝可以从父母的表情、语调中,从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到游戏传递的乐趣,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宝宝今天吃饭真听话,想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呢7”“妈妈亲亲我。”(和孩子的肌肤接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问的感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看待奖励的视角与大人不同,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拥抱和亲吻就是对他的最高奖励,所以要多亲亲、抱抱孩子。)
“为什么苹果咬了几口就扔掉了呢?”“我不喜欢吃这个苹果,太酸了。”“如果不吃,我们要把它放进果盘里,来,宝宝,我们一起放进去。”(2岁的宝宝已经能听懂“不”的含义,能领会父母的话,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要及时给予纠正,并告诉孩子要怎么做,给孩子一个道德指南针,为孩子指引方向,)
“宝宝,你愿意妈妈拽你的头发吗?如果不愿意,猫咪也不喜欢你这样揪它身上的毛毛。”(2岁多的宝宝见了小猫、小狗特别高兴,总喜欢和它们亲昵,但方式却有些粗鲁,要么揪它们身上的毛,要么扯它们的尾巴、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对待小动物的态度要温和,不能欺负小动物,)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 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指婴儿和他的照料者(一般是父母)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父母喂养、抚摸、接触孩子的时间多了,这种依恋就强。这时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而如果婴儿得不到足够的爱,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不能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们也许永远不能发展爱他人的能力。
2 对孩子传递的信号要敏感
父母要努力解读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比如需要食物了、需要换尿片了、想睡觉了、想找人玩了,诸如此类。而且,父母要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正确的回应,这样可以让孩子保持快乐,一般来说,一个快乐的孩子往往是一个顺从、合作的孩子。
3 巧用“普遍移情”
“普遍移情”指孩子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身边人笑了,他也会感到高兴;身边人生气了,他也会焦虑。利用孩子这种先天的情感倾向,当生活中出现好的道德行为时,父母要有愉悦的表现,让宝宝也体会到快乐;当出现不好的道德行为时,父母要有相应的情绪体现,让宝宝体会到这种行为是不好的。
开始行动吧
●让孩子体会到幸福
抱着宝宝,或者让宝宝舒服地坐在婴儿车里去散步;给宝宝洗个热水澡,等等。这些都能让宝宝感受到幸福和温暖,有助于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对宝宝的活动感兴趣
当宝宝发现父母关注自己的活动时,不会再采取特别的行动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宝宝这时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与尊重,当父母给予他们信号时,他们就会作出积极的反应。通过这种无声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帮助宝宝学会尊重他人。
●常带孩子串门
新鲜的事物和环境最能引起宝宝的注意,提高宝宝说话和交往的兴趣。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常带孩子去串门,让宝宝多接触同伴,发展他的社会性,为宝宝以后道德情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4岁是幼儿道德的萌芽时期,他们会感到自己必须做某些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开始认识到某些权威的规范性。但是他们只能领会一些初步简单的道德认识与要求,这些道德认识往往与宝宝的直接经验或者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他们从直觉的、具体的、表面的、个别的方面去理解和辨别是非,理解比较片面。
点点自画像
“妈妈,我可以摘一朵花戴在头上吗?”“你要是摘了,别人就看不到花了,所以,宝宝不能摘花。”(培养孩子的爱。是品德教育的重要一步、孩子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进程中逐渐学会的,凡是成人肯定的行动,宝宝便以为是好的行动;反之则是坏的行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思索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
“这是外婆给我的冰淇淋,妈妈不能吃。”(这是宝宝常有的护食表现,说明宝宝只想得到别人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乐意与他人分享的良好品格。)
茶几上的杯子,又被宝宝打翻了,幸亏是只塑料杯,要不然,早碎了。(这时候的宝宝非常调皮,经常闯祸,如果有条件,父母可带他们去真实的制作加工情境中,让他们亲眼看看杯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使他们懂得尊重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知道你很生气,很难过,因为小秋不肯和你玩,是吗?想一想,你还可以找谁玩呢?”(通过倾听宝宝的诉说,使他激动的情绪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发泄。父母的同情、建议加上宝宝讲述时的宣泄,会使宝宝较快地恢复愉快的心情。同时,当宝宝看到别人处于同样的情境时,成人可启发宝宝伸出援助之手。)
“宝贝,你打人是不对的,你应该向小朋友道歉……”(3~4岁宝宝的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是分不开的,他们常常会因为小朋友动了自己的东西,碰倒了自己的积木等小事情而生气,进而对小伙伴动手。这时。爸爸妈妈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引导其改正,)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把握简单具体的小事
3~4岁的宝宝道德认识很肤浅,概括能力差,不能对他们提过高要求,只能用简单明了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通过重复让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促进宝宝自控能力的发展,如在公共场合让宝宝学会自我提醒“不乱跑”、“不大声乱叫”等。
2.及时强化
在生活情境中,当爸爸妈妈看到宝宝表现出好的道德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夸奖。这会调动宝宝在此类情境中再次表现好的道德行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良好道德行为发生的频率。
3.以身作则
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也有极强的模仿欲望。所以,爸爸妈妈希望孩子怎样,自己应该先做好榜样。约翰夫·海根是美国 儿童科学研究会成员,他说:“如果你在社区做志愿工作,并带孩子一起去,那么他们自己就会那样做;如果你摔了一跤,并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想一想当你的孩子摔跤时,他会说什么呢?”
开始行动吧
●讲故事
挑选一些含有道德选择的故事,跟宝宝一起读或讲给他们听,中间讨论一下故事角色的不同立场和观点,教宝宝了解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
●给予体态语暗示
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是体态、手势和表情。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不良的行动时,家长要表示出不高兴的表情;同样,当宝宝做出好的行动时,成人也要有高兴的表现,如抱一抱、亲一亲孩子。
●种花草
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种植些小花和小草,通过种植花草,使宝宝体验关心爱护花草的乐趣,并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即儿童遵守道德规则不是出于内心对道德规则的理解,而是出于对某种外在权威或制约力量的服从。既然不能迅速超越这一阶段,那么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应以道德规则的传授为主。
点点自画像
“宝宝,你已经好几天没给金鱼换水了,小金鱼快要被闷死了。”(宝宝经常会要求父母买花、买鱼、买兔子等,并承诺说自己要负责照料。但没过几天,他们的热情会不断下降这时,爸爸妈妈要及时提醒,告诉他们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宝宝可以玩泥巴,但不能弄得满地都是,妈妈打扫卫生很辛苦的。”(当孩子做了给父母添麻烦的事情时,首先不要训斥,而是向他说明原因,让孩子自己感到难为一睛,培养孩子的体谅之心)
“妈妈,橡皮泥太少了!”“你们可以一起玩呀”(当一群4~5岁的小朋友一起玩橡皮泥时,不要给每个人足够的量,最好给他们实际量的一半,这样做可以促使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合作
)
“晚饭后再看动画片,好不好?”(家中抢电视频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孩子往往霸占着自己喜欢的频道,如果父母一直纵容孩子的做法,孩子会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认为自己想做的就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所以父母态度要明确,然后以商量的语气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学会平等待人,,)
“宝宝想养一只小鸡对吗?妈妈可以给你买,但没买的时候不能跟小朋友说我们家养了小鸡了。”(宝宝想养小鸡,于是眉飞色舞地和小朋友说自己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小鸡,等小伙伴们拥上门来看小鸡时,才发现他讲的不是事实,,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容易混淆真实与想象的界限,他们有时会把渴望的事情说成真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责怪宝宝,要帮助宝宝分清什么是想象和真实,告诉他不能把想象当成真实,并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愿望、)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允许孩子作选择
圣路易斯密苏里大学的人格教育教授马尔文·博客威茨说“允许孩子作选择会使孩子意识到他们的说话权受到重视。允许孩子作选择,即使是有关午饭吃什么的小事,也会使他们在将来能作出合乎道德的选择。”
2.多关注相关信息
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将一些道德规则的知识传递给孩子,所以父母自己要先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渗透哪些知识,以及传递的方法,这需要父母通过书本、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来积累相关信息。
开始行动吧
●教儿歌
可以教孩子容易接受的儿歌,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他一个,大的给别人,小的留给我。”“玩具玩具大家玩,你也玩,我也玩,大家一起玩。”由学念歌词到会唱,唱过以后,再有意识地让他们实践一下。
●引导幼儿劳动
现在不能只是爸爸妈妈帮宝宝做事了,父母要教宝宝帮爸爸妈妈做事,这不但能够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热爱劳动的品质。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父母。父母下班回来,不急于开门进屋,而是敲门叫孩子来开门;洗完衣服后让孩子给捶捶背、端杯水。同时,作为父母,要经常问候自己年老的父母,为之添衣、夹菜、送伞、捶背等,在日常小事的熏陶下,培养孩子爱家人,、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品质。
这一阶段,大部分幼儿已开始出现自律道德的萌芽,即道德行为不再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发展自律道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儿童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只有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区别,进而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儿童道德出现问题的高发期。父母的正确教育策略对幼儿整个人生过程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点点自画像
“咦!宝宝怎么把小朋友的玩具熊带回家了呢?明天一定要记得还给他,我们可以自己去买。”(“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这个习惯使孩子的父母很担忧,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字,而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妈妈最爱你,在妈妈眼里你有很多优点,但别的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孩子正处于特别需要关注的年龄,容易“吃醋”,所以父母既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多给予孩子一些关注,使他们自信,又要让孩子能够对他人有客观评价,消除他的嫉妒心理。)
“打碎了东西,要承认错误,怎么能推到小猫身上呢?”(5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当他们因做错事,将要受到恶罚时,会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从而导致有意说谎,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孩子说谎时的矛盾心理,向孩子说明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改正,并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和宽容。)
“宝宝,抓紧穿衣服,要吃饭了。”(这个时候要开始训练宝宝自我服务的能力,使他们能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哺、玩具等。自我服务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
“不要不高兴了,我们下周可以好好表现,升旗手总有机会当的。”(6岁的宝宝因为没有得到升旗的资格而生气。,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有客观的评价,以公正的心来看待孩子的事情,,如果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就极力维护,并为此辩解,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遗余力地加以抨击,这会使孩子失去公平的心态,)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一”字面前,绝不心软
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赞许,甚至受到支持,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不良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所以在“一”字面前,做父母的不能心软,姑息迁就,要坚持原则。
2.适时鼓励
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及时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给予表扬,发小红旗、发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发展。
3.利用各种教育机会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可以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妇女节”进行爱妈妈教育,“劳动节”进行劳动教育,“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
开始行动吧
●鼓励宝宝表演
戏剧小品和角色扮演能帮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有助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形成全面的看法。
●鼓励宝宝改变规则
在孩子玩喜欢的游戏时,鼓励孩子尝试改变一下规则,换个玩法。要领是只要全体参加者一致同意,就可以变更游戏规则。
●发挥环境作用
利用家中的环境布置来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认识,如将祖国江河山川的美丽风光图、家乡的变化相片贴挂在墙上,让孩子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产的丰富和日异月新的变化,熏陶孩子的爱国意识和自豪感。
0~3岁的婴儿还没有道德观念,但是有关道德的早期教育却很重要,因为这一时期依恋关系的好坏对将来宝宝能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为道德的萌芽甚至道德品位的高低奠定了基础。点点自画像
“宝宝怎么一直在哭呢?”(刚做父母不久的大人对于照顾孩子还没有经验,所以容易着急。其实宝宝的哭闹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妈妈需要检查一下宝宝:是不是尿了,饿了,困了……总之要及时查明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处理。)
“胖胖毛毛熊,围着花园转,一步、两步、三四步,就在这儿蹭痒痒,蹭啊蹭啊,蹭痒痒!”(1岁左右的宝宝可能还不能流畅地和家长沟通,但是爸爸妈妈每天还是要花时间和宝宝做游戏,和他讲话。宝宝可以从父母的表情、语调中,从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到游戏传递的乐趣,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宝宝今天吃饭真听话,想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呢7”“妈妈亲亲我。”(和孩子的肌肤接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问的感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看待奖励的视角与大人不同,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拥抱和亲吻就是对他的最高奖励,所以要多亲亲、抱抱孩子。)
“为什么苹果咬了几口就扔掉了呢?”“我不喜欢吃这个苹果,太酸了。”“如果不吃,我们要把它放进果盘里,来,宝宝,我们一起放进去。”(2岁的宝宝已经能听懂“不”的含义,能领会父母的话,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要及时给予纠正,并告诉孩子要怎么做,给孩子一个道德指南针,为孩子指引方向,)
“宝宝,你愿意妈妈拽你的头发吗?如果不愿意,猫咪也不喜欢你这样揪它身上的毛毛。”(2岁多的宝宝见了小猫、小狗特别高兴,总喜欢和它们亲昵,但方式却有些粗鲁,要么揪它们身上的毛,要么扯它们的尾巴、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对待小动物的态度要温和,不能欺负小动物,)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 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指婴儿和他的照料者(一般是父母)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父母喂养、抚摸、接触孩子的时间多了,这种依恋就强。这时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而如果婴儿得不到足够的爱,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不能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们也许永远不能发展爱他人的能力。
2 对孩子传递的信号要敏感
父母要努力解读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比如需要食物了、需要换尿片了、想睡觉了、想找人玩了,诸如此类。而且,父母要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正确的回应,这样可以让孩子保持快乐,一般来说,一个快乐的孩子往往是一个顺从、合作的孩子。
3 巧用“普遍移情”
“普遍移情”指孩子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身边人笑了,他也会感到高兴;身边人生气了,他也会焦虑。利用孩子这种先天的情感倾向,当生活中出现好的道德行为时,父母要有愉悦的表现,让宝宝也体会到快乐;当出现不好的道德行为时,父母要有相应的情绪体现,让宝宝体会到这种行为是不好的。
开始行动吧
●让孩子体会到幸福
抱着宝宝,或者让宝宝舒服地坐在婴儿车里去散步;给宝宝洗个热水澡,等等。这些都能让宝宝感受到幸福和温暖,有助于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对宝宝的活动感兴趣
当宝宝发现父母关注自己的活动时,不会再采取特别的行动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宝宝这时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与尊重,当父母给予他们信号时,他们就会作出积极的反应。通过这种无声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帮助宝宝学会尊重他人。
●常带孩子串门
新鲜的事物和环境最能引起宝宝的注意,提高宝宝说话和交往的兴趣。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常带孩子去串门,让宝宝多接触同伴,发展他的社会性,为宝宝以后道德情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4岁是幼儿道德的萌芽时期,他们会感到自己必须做某些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开始认识到某些权威的规范性。但是他们只能领会一些初步简单的道德认识与要求,这些道德认识往往与宝宝的直接经验或者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他们从直觉的、具体的、表面的、个别的方面去理解和辨别是非,理解比较片面。
点点自画像
“妈妈,我可以摘一朵花戴在头上吗?”“你要是摘了,别人就看不到花了,所以,宝宝不能摘花。”(培养孩子的爱。是品德教育的重要一步、孩子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进程中逐渐学会的,凡是成人肯定的行动,宝宝便以为是好的行动;反之则是坏的行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思索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
“这是外婆给我的冰淇淋,妈妈不能吃。”(这是宝宝常有的护食表现,说明宝宝只想得到别人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乐意与他人分享的良好品格。)
茶几上的杯子,又被宝宝打翻了,幸亏是只塑料杯,要不然,早碎了。(这时候的宝宝非常调皮,经常闯祸,如果有条件,父母可带他们去真实的制作加工情境中,让他们亲眼看看杯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使他们懂得尊重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知道你很生气,很难过,因为小秋不肯和你玩,是吗?想一想,你还可以找谁玩呢?”(通过倾听宝宝的诉说,使他激动的情绪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发泄。父母的同情、建议加上宝宝讲述时的宣泄,会使宝宝较快地恢复愉快的心情。同时,当宝宝看到别人处于同样的情境时,成人可启发宝宝伸出援助之手。)
“宝贝,你打人是不对的,你应该向小朋友道歉……”(3~4岁宝宝的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是分不开的,他们常常会因为小朋友动了自己的东西,碰倒了自己的积木等小事情而生气,进而对小伙伴动手。这时。爸爸妈妈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引导其改正,)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把握简单具体的小事
3~4岁的宝宝道德认识很肤浅,概括能力差,不能对他们提过高要求,只能用简单明了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通过重复让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促进宝宝自控能力的发展,如在公共场合让宝宝学会自我提醒“不乱跑”、“不大声乱叫”等。
2.及时强化
在生活情境中,当爸爸妈妈看到宝宝表现出好的道德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夸奖。这会调动宝宝在此类情境中再次表现好的道德行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良好道德行为发生的频率。
3.以身作则
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也有极强的模仿欲望。所以,爸爸妈妈希望孩子怎样,自己应该先做好榜样。约翰夫·海根是美国 儿童科学研究会成员,他说:“如果你在社区做志愿工作,并带孩子一起去,那么他们自己就会那样做;如果你摔了一跤,并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想一想当你的孩子摔跤时,他会说什么呢?”
开始行动吧
●讲故事
挑选一些含有道德选择的故事,跟宝宝一起读或讲给他们听,中间讨论一下故事角色的不同立场和观点,教宝宝了解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
●给予体态语暗示
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是体态、手势和表情。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不良的行动时,家长要表示出不高兴的表情;同样,当宝宝做出好的行动时,成人也要有高兴的表现,如抱一抱、亲一亲孩子。
●种花草
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种植些小花和小草,通过种植花草,使宝宝体验关心爱护花草的乐趣,并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即儿童遵守道德规则不是出于内心对道德规则的理解,而是出于对某种外在权威或制约力量的服从。既然不能迅速超越这一阶段,那么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应以道德规则的传授为主。
点点自画像
“宝宝,你已经好几天没给金鱼换水了,小金鱼快要被闷死了。”(宝宝经常会要求父母买花、买鱼、买兔子等,并承诺说自己要负责照料。但没过几天,他们的热情会不断下降这时,爸爸妈妈要及时提醒,告诉他们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宝宝可以玩泥巴,但不能弄得满地都是,妈妈打扫卫生很辛苦的。”(当孩子做了给父母添麻烦的事情时,首先不要训斥,而是向他说明原因,让孩子自己感到难为一睛,培养孩子的体谅之心)
“妈妈,橡皮泥太少了!”“你们可以一起玩呀”(当一群4~5岁的小朋友一起玩橡皮泥时,不要给每个人足够的量,最好给他们实际量的一半,这样做可以促使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合作
)
“晚饭后再看动画片,好不好?”(家中抢电视频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孩子往往霸占着自己喜欢的频道,如果父母一直纵容孩子的做法,孩子会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认为自己想做的就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所以父母态度要明确,然后以商量的语气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学会平等待人,,)
“宝宝想养一只小鸡对吗?妈妈可以给你买,但没买的时候不能跟小朋友说我们家养了小鸡了。”(宝宝想养小鸡,于是眉飞色舞地和小朋友说自己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小鸡,等小伙伴们拥上门来看小鸡时,才发现他讲的不是事实,,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容易混淆真实与想象的界限,他们有时会把渴望的事情说成真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责怪宝宝,要帮助宝宝分清什么是想象和真实,告诉他不能把想象当成真实,并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愿望、)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允许孩子作选择
圣路易斯密苏里大学的人格教育教授马尔文·博客威茨说“允许孩子作选择会使孩子意识到他们的说话权受到重视。允许孩子作选择,即使是有关午饭吃什么的小事,也会使他们在将来能作出合乎道德的选择。”
2.多关注相关信息
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将一些道德规则的知识传递给孩子,所以父母自己要先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渗透哪些知识,以及传递的方法,这需要父母通过书本、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来积累相关信息。
开始行动吧
●教儿歌
可以教孩子容易接受的儿歌,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他一个,大的给别人,小的留给我。”“玩具玩具大家玩,你也玩,我也玩,大家一起玩。”由学念歌词到会唱,唱过以后,再有意识地让他们实践一下。
●引导幼儿劳动
现在不能只是爸爸妈妈帮宝宝做事了,父母要教宝宝帮爸爸妈妈做事,这不但能够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热爱劳动的品质。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父母。父母下班回来,不急于开门进屋,而是敲门叫孩子来开门;洗完衣服后让孩子给捶捶背、端杯水。同时,作为父母,要经常问候自己年老的父母,为之添衣、夹菜、送伞、捶背等,在日常小事的熏陶下,培养孩子爱家人,、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品质。
这一阶段,大部分幼儿已开始出现自律道德的萌芽,即道德行为不再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发展自律道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儿童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只有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区别,进而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儿童道德出现问题的高发期。父母的正确教育策略对幼儿整个人生过程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点点自画像
“咦!宝宝怎么把小朋友的玩具熊带回家了呢?明天一定要记得还给他,我们可以自己去买。”(“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这个习惯使孩子的父母很担忧,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字,而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妈妈最爱你,在妈妈眼里你有很多优点,但别的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孩子正处于特别需要关注的年龄,容易“吃醋”,所以父母既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多给予孩子一些关注,使他们自信,又要让孩子能够对他人有客观评价,消除他的嫉妒心理。)
“打碎了东西,要承认错误,怎么能推到小猫身上呢?”(5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当他们因做错事,将要受到恶罚时,会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从而导致有意说谎,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孩子说谎时的矛盾心理,向孩子说明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改正,并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和宽容。)
“宝宝,抓紧穿衣服,要吃饭了。”(这个时候要开始训练宝宝自我服务的能力,使他们能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哺、玩具等。自我服务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
“不要不高兴了,我们下周可以好好表现,升旗手总有机会当的。”(6岁的宝宝因为没有得到升旗的资格而生气。,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有客观的评价,以公正的心来看待孩子的事情,,如果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就极力维护,并为此辩解,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遗余力地加以抨击,这会使孩子失去公平的心态,)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
1.“一”字面前,绝不心软
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赞许,甚至受到支持,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不良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所以在“一”字面前,做父母的不能心软,姑息迁就,要坚持原则。
2.适时鼓励
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及时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给予表扬,发小红旗、发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发展。
3.利用各种教育机会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可以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妇女节”进行爱妈妈教育,“劳动节”进行劳动教育,“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
开始行动吧
●鼓励宝宝表演
戏剧小品和角色扮演能帮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有助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形成全面的看法。
●鼓励宝宝改变规则
在孩子玩喜欢的游戏时,鼓励孩子尝试改变一下规则,换个玩法。要领是只要全体参加者一致同意,就可以变更游戏规则。
●发挥环境作用
利用家中的环境布置来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认识,如将祖国江河山川的美丽风光图、家乡的变化相片贴挂在墙上,让孩子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产的丰富和日异月新的变化,熏陶孩子的爱国意识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