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于治疗前、治治疗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和中风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分,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天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15.37±5.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59.12±6.2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SIAS评分明显升高(60.01±7.1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针刺;康复技术;中风;偏瘫
在中医学中,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和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有报道称,80%的中风患者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相对而言,偏瘫的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CT或者MRI等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有关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中风偏瘫。20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5.2~76.1岁;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3.8~77.0岁。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1)治疗组: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头针+体针+康复功能训练,头针治疗选取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加百会穴。体针治疗上肢选取肩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选取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昆仑。每天针刺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适当的功能训练。包括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等运动,以及桡侧、尺侧偏训练;手指进行屈曲、外展和拇指对指训练;收腹运动;桥式运动,以及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训练等。每个动作持续大约3秒钟。当患肢恢复到具有一定活动能力时,可逐渐进行适当的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一天进行一次针刺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康复功能训练的疗程,与针刺治疗的疗程一致。医护人员向家属说明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的作用和效果,并要求家属的陪护,共同参加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的尽快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于治疗前、治治疗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和中风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分,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参考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治疗28天后,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1.18±6.23)相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15.37±5.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28天后,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30.87±5.76)相比,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59.12±6.2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SIAS評分比较:治疗28天后,与对照组患者SIAS评分(38.25±6.12)相比,治疗组患者SIAS评分明显升高(60.01±7.1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意义。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经急性期主要的后遗症就是中风偏瘫,中医认为中风偏瘫的主要原因是清窍瘀阻。针刺治疗可以通过深感觉传入神经通路,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和运动功能区的功能重组,疏通经络瘀阻,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通过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康复治疗能够积极抢救损伤的脑细胞,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和侧支循环的形成,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因此,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康复治疗应早期介入。
总而言之,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改杰,赵施竹,赵正炎.早期针刺及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09-210.
[2] 邢军,王艳君,李玉然.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刺,2008,1(27):12-14
【关键词】 针刺;康复技术;中风;偏瘫
在中医学中,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和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有报道称,80%的中风患者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相对而言,偏瘫的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CT或者MRI等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有关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中风偏瘫。20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5.2~76.1岁;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3.8~77.0岁。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1)治疗组: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头针+体针+康复功能训练,头针治疗选取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加百会穴。体针治疗上肢选取肩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选取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昆仑。每天针刺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适当的功能训练。包括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等运动,以及桡侧、尺侧偏训练;手指进行屈曲、外展和拇指对指训练;收腹运动;桥式运动,以及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训练等。每个动作持续大约3秒钟。当患肢恢复到具有一定活动能力时,可逐渐进行适当的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一天进行一次针刺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康复功能训练的疗程,与针刺治疗的疗程一致。医护人员向家属说明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的作用和效果,并要求家属的陪护,共同参加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的尽快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于治疗前、治治疗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和中风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分,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参考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治疗28天后,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1.18±6.23)相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15.37±5.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28天后,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30.87±5.76)相比,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59.12±6.2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SIAS評分比较:治疗28天后,与对照组患者SIAS评分(38.25±6.12)相比,治疗组患者SIAS评分明显升高(60.01±7.1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意义。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经急性期主要的后遗症就是中风偏瘫,中医认为中风偏瘫的主要原因是清窍瘀阻。针刺治疗可以通过深感觉传入神经通路,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和运动功能区的功能重组,疏通经络瘀阻,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通过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康复治疗能够积极抢救损伤的脑细胞,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和侧支循环的形成,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因此,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康复治疗应早期介入。
总而言之,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改杰,赵施竹,赵正炎.早期针刺及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09-210.
[2] 邢军,王艳君,李玉然.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刺,2008,1(2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