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让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要旨之一。针对儿童身心特点,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榜样引领,润物无声,培育合作意识
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追随的对象。儿童爱好新事物,喜欢效仿成人的行为习惯。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儿童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一教师搞卫生时,另一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些都会对儿童的合作意识发挥积极的正面影响。
此外,实践表明,儿童活动时经常观察、模仿其他儿童合作或不合作的行为,同伴也是儿童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儿童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儿童一起游戏,并对活动中的合作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儿童行为,逐渐成为儿童群体效仿的对象。
二、搭建平台,行为引领,培育合作能力
儿童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方设法,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为儿童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歌曲、图片等处处渗透合作教育,如语言教学中,通过讲故事《金色的房子》、唱歌曲《蚂蚁搬豆》等,让儿童初步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才是合作,明白“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玩得开心”,“人多力量大”等道理。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合奏一首曲子,录下来,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明白只有齐心合力,音乐才会动听。在美术活动中,引导组织孩子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画画过程中,他们必须互相协助、商量,才能在构图、色彩、内容等方面达成一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游戏活动中相机引导,如“玩球”,可只为孩子们提供一半数量的球,还有一半儿童如想玩球必须与其他孩子商量,才能达到共同玩耍的目的,这时“让我玩一会儿,好吗?”“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这类合作语言便会自动生成,从而使孩子的合作天性得到有效开发。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部分儿童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或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如让孩子明白:游戏之前,大家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要协商解决;当玩具、图书不够时,要互相谦让,轮流使用;自己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找别人帮忙……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合作。
三、即时评价,正面强化,培育合作热情
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及时的正面引导性评价,可以给儿童的合作行为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引导性评价可通过语言实施,比如“今天,大家一起合看一本书,真棒!”“老师今天有件高兴的事,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开心。”“你今天为什么不开心,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替你想想办法。”这类引导性评价话语,伴以教师亲切的笑容,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合作热情,从而使合作意识得到不断的强化。
引导性评价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形式实施,比如把孩子们互相合作的友好行为,如互系纽扣、互穿衣服、互搬积木篮子等用照相机抓拍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给孩子以合作的提示,从而增强合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过程中,儿童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可以使孩子清晰地感受到合作的作用,从而产生合作的积极情感。如:“夸夸我的小伙伴”,让孩子们说说哪些小朋友曾经给自己帮助,让喜爱合作的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的收获真大”,让孩子说说在合作中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帮助,解决了什么问题,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合作的魅力……
四、家校合作,全面培养,固化合作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家校通、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同时请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想办法为孩子提供更多合作机会,使孩子不断实践,逐步固化合作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向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制作成文字或照片的形式帶到班级,与孩子们一起布置家园互动主题墙。孩子与家人共同完成的小制作,共同做家务的场景照片,主动帮助他人的事迹介绍……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将这些相片陈列在教室里,可以有效调动家长及儿童的积极性,从而使儿童合作行为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我们深信,积极的合作意识、合作情感及不断增长的合作能力培养,必然会使孩子感受到温情与友爱,从而加速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必然会有效培植孩子对合作行为的积极情感,从而加速孩子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合作品质的提升;也必然会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培育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儿童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
(责编钟岚)
一、榜样引领,润物无声,培育合作意识
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追随的对象。儿童爱好新事物,喜欢效仿成人的行为习惯。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儿童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一教师搞卫生时,另一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些都会对儿童的合作意识发挥积极的正面影响。
此外,实践表明,儿童活动时经常观察、模仿其他儿童合作或不合作的行为,同伴也是儿童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儿童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儿童一起游戏,并对活动中的合作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儿童行为,逐渐成为儿童群体效仿的对象。
二、搭建平台,行为引领,培育合作能力
儿童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方设法,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为儿童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歌曲、图片等处处渗透合作教育,如语言教学中,通过讲故事《金色的房子》、唱歌曲《蚂蚁搬豆》等,让儿童初步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才是合作,明白“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玩得开心”,“人多力量大”等道理。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合奏一首曲子,录下来,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明白只有齐心合力,音乐才会动听。在美术活动中,引导组织孩子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画画过程中,他们必须互相协助、商量,才能在构图、色彩、内容等方面达成一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游戏活动中相机引导,如“玩球”,可只为孩子们提供一半数量的球,还有一半儿童如想玩球必须与其他孩子商量,才能达到共同玩耍的目的,这时“让我玩一会儿,好吗?”“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这类合作语言便会自动生成,从而使孩子的合作天性得到有效开发。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部分儿童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或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如让孩子明白:游戏之前,大家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要协商解决;当玩具、图书不够时,要互相谦让,轮流使用;自己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找别人帮忙……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合作。
三、即时评价,正面强化,培育合作热情
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及时的正面引导性评价,可以给儿童的合作行为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引导性评价可通过语言实施,比如“今天,大家一起合看一本书,真棒!”“老师今天有件高兴的事,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开心。”“你今天为什么不开心,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替你想想办法。”这类引导性评价话语,伴以教师亲切的笑容,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合作热情,从而使合作意识得到不断的强化。
引导性评价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形式实施,比如把孩子们互相合作的友好行为,如互系纽扣、互穿衣服、互搬积木篮子等用照相机抓拍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给孩子以合作的提示,从而增强合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过程中,儿童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可以使孩子清晰地感受到合作的作用,从而产生合作的积极情感。如:“夸夸我的小伙伴”,让孩子们说说哪些小朋友曾经给自己帮助,让喜爱合作的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的收获真大”,让孩子说说在合作中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帮助,解决了什么问题,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合作的魅力……
四、家校合作,全面培养,固化合作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家校通、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同时请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想办法为孩子提供更多合作机会,使孩子不断实践,逐步固化合作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向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制作成文字或照片的形式帶到班级,与孩子们一起布置家园互动主题墙。孩子与家人共同完成的小制作,共同做家务的场景照片,主动帮助他人的事迹介绍……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将这些相片陈列在教室里,可以有效调动家长及儿童的积极性,从而使儿童合作行为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我们深信,积极的合作意识、合作情感及不断增长的合作能力培养,必然会使孩子感受到温情与友爱,从而加速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必然会有效培植孩子对合作行为的积极情感,从而加速孩子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合作品质的提升;也必然会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培育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儿童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