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转发锦鲤”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话题,锦鲤形象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主页上频频现身,一跃成为人们许愿求福的吉祥物。其实从古时起,民间百姓就对锦鲤的祖先——鲤鱼就有着祥瑞的执念,人们从鲤鱼的特性出发,赋予他们美好的寓意,一条鲤鱼就可同时具有吉祥、富足、忠贞、勇敢几种象征意义。本文将借由“转发锦鲤”现象分析论述鲤鱼这些民间象征意义的由来,进一步探索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鲤鱼;象征;吉祥;勇气;爱情
作者简介:周启惠(1998-),女,满,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
近年来,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表述形式简单通用:一张锦鲤的图片,并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如此简单的表述却能吸引大批人的点赞转发,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形态各异的锦鲤活跃在不同的分享页面上。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度过眼前的难关。
事实上,锦鲤一路走红并不是偶然事件。锦鲤的祖先就是常见的食用鲤,而中国是鲤鱼的产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赋予了它美好的寓意,它同时象征着吉祥、富足、坚贞和勇敢,而这些象征意义恰恰可以视作贯穿了人的一生。一是出生:春秋时期,孔子为其子取名为鲤时说道:“嘉以为瑞”,正是想给孩子一个吉祥的彩头,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能够有祥瑞相伴。二是节庆:在春节的年画上,一个胖娃娃总会抱着一条鲤鱼以示“年年有余(鱼)”,寄托着家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三是婚姻:在婚宴的酒席上,鲤鱼是必备菜肴,即使在没有活鱼的情况下,厨师也会在木刻的鲤鱼身上浇上汤汁摆在酒桌上,喻示新郎新娘爱情忠贞,生活美满。四是事业:从古时就有将寒门学子高中为官的现象称作“鲤鱼跃龙门”,而在现今的各类学生考试、入职考试中也会据此比喻顺利通过考试的人才。
由此可见,鲤鱼的象征意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人生节点上都会有鲤鱼的身影。通过“转发锦鲤”引发的对鲤鱼民间象征意义的研究,既是对鲤鱼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与劳动人民的智慧想象联系起来,又可以间接分析研究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与文化心理。
一、鲤鱼由实用到象征
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鲤鱼在我国有丰富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1]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鲤鱼自身特点是离不开的,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名贵的肉类佳肴,王维在诗歌《洛阳女儿行》中也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将鲤鱼放在金子打造成的盘子中,可见其名贵,又反映出鲤鱼被视为食之上品,充分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这使它成为养殖培育的主要品种,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
如此,鲤鱼突出的食用价值与产业价值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人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相联系。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文学、思想、艺术等实用主义与中国文化精神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二、鲤鱼民间象征意义的由来及表现
民间百姓对鲤鱼形象的艺术加工总的来说一共有三个方面:联想、谐音和想象,表达方式则多种多样,有民间故事、民间俗语还有各类民间艺术创作。不同的象征意义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生活理想。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而所有的象征意义与本体特征是离不开的,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联想的源与流,鲤鱼的吉祥寓意也不例外。一方面,鲤鱼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生殖能力也很旺盛,在产卵期雌鲤鱼腹内多子,其卵重达到体重的一半。于是,原始先民对鲤鱼产生了生殖崇拜,祈求家族多子多福。[2]另一方面鲤鱼产量多,是渔家人丰收的标志,这一年家里人就可以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由此,鲤鱼寄托了人们追求吉庆、富庶的期望,成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成为新的艺术形式。更多地趋向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并通过丰兆吉语最终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这里就是指富足有余,如广泛流行的“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这表达了对农作物的丰收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民间剪纸和民间年画有鲤鱼是最为常见的形象元素,鲤鱼的民间手工艺品比比皆是,还有各种民间谜语,如嘴上两对须,鳞片真美丽,江河是乐园,无脚行千里,谜底正是鲤鱼。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互送锦鲤是一个独特的商务习俗,寓意着吉祥富泰。就如同招财金蟾一般,锦鲤成为旺运招的宝物,是商业赠礼的首选。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因为其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便将鲤鱼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如“鱼水之欢”,另外情人之间传递书信是“鱼传尺素”,“鱼雁传书”。[3]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的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芒。
在鲤鱼所承载的一系列人类情感中,最浪漫的无疑是古人借它来传递自己的爱情。“鱼传尺素”就是一种想象的运用,它并不是说将活鱼作为容器来装载书信,而是说将信放入鱼形的乘信匣中传递给对方,因为古时舟车劳顿,道路颠簸,信件很容易损坏,所以古人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确保信件的完整,既美观又方便携带。 在黄淮一带有一种说法叫做“无鲤不成席”,酒席桌上,鲤鱼菜肴是点睛之笔。东北地区的婚宴酒席上,红烧鲤鱼也是必备菜肴,若是没有活鱼来做菜,厨师就会用精准的刀工将木头刻出一条鱼来,将制作活鱼的汤汁调料同样放在木头鱼之上,用以喻示新郎新娘忠贞美满的婚姻生活。这些乡风民俗恰好地运用了鲤鱼的象征美好爱情的寓意,并将其固定下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鲤鱼所代表的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鲤鱼与勇气的联系是建立在民间故事里。《鲤鱼跳龙门》是民间故事中的经典,在这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传扬它的精神。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脍炙人口。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演化为龙。这是关于黄河鲤鱼的故事情节,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不同但大体相似的民间故事,有共同的母题和想要传递的精神:逆流而上,勇敢进取的精神。后人也以“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之喜,鼓励寒门学子刻苦读书,积极入仕。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这正是相同社会心态的继承和延续,体现出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三、鲤鱼民间象征意义的研究价值
鲤鱼作为民间常见的象征形象,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既是祥瑞的活兽、爱情的使者又是勇气的代表,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從而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由此又回归了思考的起点——“转发锦鲤”的社会现象,在这看似寻常的行为之下,是人们美好心愿的集合:希求吉祥富足,渴望美好爱情,期待一跃成龙!无论是哪一种象征意义,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真挚深厚的情感。小小的鲤鱼,经过民间智慧的雕琢变得熠熠生辉,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传达着丰富而强烈的精神力量,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创造幸福生活。
注释:
[1]王合全《鲤鱼的故事和传说》,河北石家庄,《河北渔业》2007年第12期,57页。
[2]杨冯磬《鱼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硕士论文)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7页。
[3]刘森《鲤鱼与爱情》,《电影评介》2008年第10期107页。
参考文献:
[1]刘森.鲤鱼与爱情[J].电影评介,2008(10):107-108。
[2]王合全.鲤鱼的故事和传说[J].河北渔业,2007(12):57-58。
[3]吴宾凤,王海英,赵金川.唐诗宋词中的“鲤鱼”文化[J].科学养鱼,2009(08):72-73。
[4]杨冯磬. 鱼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西北民族大学,2012。
[5]赵敦华.实用主义与中国文化精神[J].哲学研究,2014(01):62-69 127。
关键词:鲤鱼;象征;吉祥;勇气;爱情
作者简介:周启惠(1998-),女,满,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
近年来,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表述形式简单通用:一张锦鲤的图片,并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如此简单的表述却能吸引大批人的点赞转发,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形态各异的锦鲤活跃在不同的分享页面上。人们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度过眼前的难关。
事实上,锦鲤一路走红并不是偶然事件。锦鲤的祖先就是常见的食用鲤,而中国是鲤鱼的产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赋予了它美好的寓意,它同时象征着吉祥、富足、坚贞和勇敢,而这些象征意义恰恰可以视作贯穿了人的一生。一是出生:春秋时期,孔子为其子取名为鲤时说道:“嘉以为瑞”,正是想给孩子一个吉祥的彩头,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能够有祥瑞相伴。二是节庆:在春节的年画上,一个胖娃娃总会抱着一条鲤鱼以示“年年有余(鱼)”,寄托着家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三是婚姻:在婚宴的酒席上,鲤鱼是必备菜肴,即使在没有活鱼的情况下,厨师也会在木刻的鲤鱼身上浇上汤汁摆在酒桌上,喻示新郎新娘爱情忠贞,生活美满。四是事业:从古时就有将寒门学子高中为官的现象称作“鲤鱼跃龙门”,而在现今的各类学生考试、入职考试中也会据此比喻顺利通过考试的人才。
由此可见,鲤鱼的象征意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人生节点上都会有鲤鱼的身影。通过“转发锦鲤”引发的对鲤鱼民间象征意义的研究,既是对鲤鱼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与劳动人民的智慧想象联系起来,又可以间接分析研究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与文化心理。
一、鲤鱼由实用到象征
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鲤鱼在我国有丰富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1]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鲤鱼自身特点是离不开的,一方面,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名贵的肉类佳肴,王维在诗歌《洛阳女儿行》中也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将鲤鱼放在金子打造成的盘子中,可见其名贵,又反映出鲤鱼被视为食之上品,充分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这使它成为养殖培育的主要品种,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
如此,鲤鱼突出的食用价值与产业价值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还与中国人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与民间智慧相联系。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文学、思想、艺术等实用主义与中国文化精神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鲤鱼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二、鲤鱼民间象征意义的由来及表现
民间百姓对鲤鱼形象的艺术加工总的来说一共有三个方面:联想、谐音和想象,表达方式则多种多样,有民间故事、民间俗语还有各类民间艺术创作。不同的象征意义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生活理想。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而所有的象征意义与本体特征是离不开的,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联想的源与流,鲤鱼的吉祥寓意也不例外。一方面,鲤鱼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生殖能力也很旺盛,在产卵期雌鲤鱼腹内多子,其卵重达到体重的一半。于是,原始先民对鲤鱼产生了生殖崇拜,祈求家族多子多福。[2]另一方面鲤鱼产量多,是渔家人丰收的标志,这一年家里人就可以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由此,鲤鱼寄托了人们追求吉庆、富庶的期望,成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成为新的艺术形式。更多地趋向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并通过丰兆吉语最终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这里就是指富足有余,如广泛流行的“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这表达了对农作物的丰收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民间剪纸和民间年画有鲤鱼是最为常见的形象元素,鲤鱼的民间手工艺品比比皆是,还有各种民间谜语,如嘴上两对须,鳞片真美丽,江河是乐园,无脚行千里,谜底正是鲤鱼。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互送锦鲤是一个独特的商务习俗,寓意着吉祥富泰。就如同招财金蟾一般,锦鲤成为旺运招的宝物,是商业赠礼的首选。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因为其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便将鲤鱼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如“鱼水之欢”,另外情人之间传递书信是“鱼传尺素”,“鱼雁传书”。[3]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的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芒。
在鲤鱼所承载的一系列人类情感中,最浪漫的无疑是古人借它来传递自己的爱情。“鱼传尺素”就是一种想象的运用,它并不是说将活鱼作为容器来装载书信,而是说将信放入鱼形的乘信匣中传递给对方,因为古时舟车劳顿,道路颠簸,信件很容易损坏,所以古人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确保信件的完整,既美观又方便携带。 在黄淮一带有一种说法叫做“无鲤不成席”,酒席桌上,鲤鱼菜肴是点睛之笔。东北地区的婚宴酒席上,红烧鲤鱼也是必备菜肴,若是没有活鱼来做菜,厨师就会用精准的刀工将木头刻出一条鱼来,将制作活鱼的汤汁调料同样放在木头鱼之上,用以喻示新郎新娘忠贞美满的婚姻生活。这些乡风民俗恰好地运用了鲤鱼的象征美好爱情的寓意,并将其固定下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鲤鱼所代表的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鲤鱼与勇气的联系是建立在民间故事里。《鲤鱼跳龙门》是民间故事中的经典,在这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传扬它的精神。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脍炙人口。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演化为龙。这是关于黄河鲤鱼的故事情节,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不同但大体相似的民间故事,有共同的母题和想要传递的精神:逆流而上,勇敢进取的精神。后人也以“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之喜,鼓励寒门学子刻苦读书,积极入仕。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精神慰藉,这正是相同社会心态的继承和延续,体现出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三、鲤鱼民间象征意义的研究价值
鲤鱼作为民间常见的象征形象,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既是祥瑞的活兽、爱情的使者又是勇气的代表,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化的探索,從而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由此又回归了思考的起点——“转发锦鲤”的社会现象,在这看似寻常的行为之下,是人们美好心愿的集合:希求吉祥富足,渴望美好爱情,期待一跃成龙!无论是哪一种象征意义,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真挚深厚的情感。小小的鲤鱼,经过民间智慧的雕琢变得熠熠生辉,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传达着丰富而强烈的精神力量,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创造幸福生活。
注释:
[1]王合全《鲤鱼的故事和传说》,河北石家庄,《河北渔业》2007年第12期,57页。
[2]杨冯磬《鱼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硕士论文)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7页。
[3]刘森《鲤鱼与爱情》,《电影评介》2008年第10期107页。
参考文献:
[1]刘森.鲤鱼与爱情[J].电影评介,2008(10):107-108。
[2]王合全.鲤鱼的故事和传说[J].河北渔业,2007(12):57-58。
[3]吴宾凤,王海英,赵金川.唐诗宋词中的“鲤鱼”文化[J].科学养鱼,2009(08):72-73。
[4]杨冯磬. 鱼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西北民族大学,2012。
[5]赵敦华.实用主义与中国文化精神[J].哲学研究,2014(01):62-69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