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愚公移山”到“愚公移家”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怀疑精神的缺失是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怀疑是创新的基础,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教师首先要有怀疑意识。培养怀疑精神的最佳思维方式是求异思维。
  【关键词】创新 求异思维 教师 怀疑精神
  一、学生怀疑精神的缺失
  怀疑精神的缺失是目前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中学校长,我对此深有体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新生,普遍缺乏怀疑精神。其实怀疑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因为怀疑精神能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教师经常批评学生“眼高手低”,把“眼高”看成一种毛病。这是一个误区,真正的“眼高”不是缺点,因为“眼高”就是能发现问题。准确地说,“眼高”的人,“手”可能低,但是“手低”的人,“眼”决不会高。我们平时所说的“眼高手低”实乃“心高手低”。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应该鼓励学生的“眼高”,只有“眼”高,“手”才会高。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缺乏怀疑精神的原因还有就是教师的怀疑意识淡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和大师总是崇拜大于怀疑,继承大于创新,甚至一味迷信。不管课文中有没有问题,对经典作品总是表扬、表扬、再表扬,崇拜、崇拜、再崇拜,迷信、迷信、再迷信。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里有这么一句话: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1]以文学表现力而论,这句话很生动、有诗意,但是有毛病,它不符合生活现实。桃树、杏树、梨树不可能同时开花。至少,这一简单问题,我调查过学生,没有一个说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讲过的;也调查过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听过哪个中学语文老师批评朱自清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常识,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师来说。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这一问题呢?关键是教师没有怀疑意识,充斥教坛的仍然是迷信课本、迷信古人、迷信大师的“三迷”情结。
  中国留学生创新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怀疑意识,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先天性营养不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说:“尽管我的女儿在台湾是第一名毕业,到了法国其实是个中等。人家一讲到创意,她就比不上人家。其实我已经很用心地培养她了,但是我们这个大环境跟法国比起来,他们那个大环境更厉害。所以,在创意上面她勉强挤上一个中等”[2]。我们的大环境差在哪儿?就差在教师的怀疑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扼杀创新精神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世界著名航空专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陈心一访华时对友人说,美国教授在招收博士生时,往往宁可录取分数较低的西方国家的学生,而不愿录取分数较高的中国、韩国学生。原因是东方的学生习惯于啃书本,抓分数。在完成博士论文阶段,创造性往往不如西方的学生[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这个大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怀疑精神。这就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怀疑意识。教师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我们听惯也说惯了一句话,那就是韩愈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说,教师的职能起码应该有四种,如果套用韩愈的名言,那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生惑、解惑也。所谓生惑就是发现问题,就是怀疑精神。而且生惑职能要大于其他三种职能。
  二、怀疑是创新的基础
  任何真理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在批判、继承、发展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真理都是经得起批判并允许别人批判的。马克思说过:“最好把真理当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辉越灿烂”。[4]中外文化史、思想史、科学史上一切有作为的人,其共同特征就是具有强烈而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5]。朱熹读书提倡“三疑”:他把读书分成生疑、质疑、释疑三个阶段。他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6]所谓生疑、质疑就是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中庸》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审问、慎思、明辨”就是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假说和反驳都需要批判精神[7]。批判精神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代代科学家正是依靠批判精神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和前进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如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精髓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创新是学术的灵魂和根本价值。打破对现有结论的满足,永远探索未知领域是学术研究的宗旨。学术领域尤其是人文学科领域特别需要怀疑精神,因为它能带来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的更新。有了怀疑精神和新的思维方式就能产生新的结论,求异思维或者叫换位思考就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现代人做事如果不讲科学、不计成本、不讲效率是非常愚蠢的。此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比如说全民大炼钢铁、全民写诗、全民人人画画等等。移家说则真正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先民们选择移山说,是因为在远古的农耕时代,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难以发挥出其巨大的力量,短期内无法见效,做成一件事极为艰难。于是他们只好依靠持之以恒的精神。现代社会则不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力量巨大无比,故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有时比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重要。所以,现代人应该选择移家说。
  三、怀疑精神的培养
  以思维方式而论,求异思维是培养怀疑精神的最佳途径。求异思维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又称发散思维、扩散思维和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求异思维的含义是:开阔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超常性和流畅性
  创造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超常的独特见解。当大数人拘泥于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时,他却能运用与众不同的原则、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日本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七万多职工费尽心机,效果依然不明显。一天,一个小职员向董事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提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个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几个月就卖出了几十万台,这个建议突破了电扇颜色的一元性。
  (二)灵活性、敏捷性
  创造力强的人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当按照一般常规进行推导而遇到阻碍时,能迅速改变方向,突破原有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20世纪中期,美国和苏联都具备了把火箭送上蓝天的物资和技术条件。但双方都存在一个问题,火箭的推力不够,摆脱不了地球的引力,不能把火箭送入运行轨道。当时专家们认为,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所串联的火箭数量,以进一步增强推动力。美苏专家都尽力增加火箭数量,但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一位苏联青年科学家提出一个新设想:只串联上面两个火箭,下面的火箭改用不着20个发动机并联。经过实验,这个办法终于获得成功。1957年,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首先把人造卫星送上了蓝天。
  (三)探索性和立异性
  凡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往往不满足于已知结论,而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喜欢标新立异。我国享誉全球的茅台酒,最初在国外并不为人所注意。21世纪初,在一次国际博览会上,当时人们对装潢简陋的中国茅台酒不屑一顾。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国酒商想出了一个奇招:他们故意将一瓶茅台酒碰翻在地,顿时酒香四溢,马上吸引了在场观众的注意,并赢得了他们的赞赏。从此,茅台酒便跻身于世界名酒之林。
  用求异思维法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总是习惯于以求同思维的方法看问题,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差。求异思维则不然,以这种方法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维空间。但就目前的创新思维训练来说,用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居多,但用于培养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甚少。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现代人文精神。我们长期推崇的有些所谓文化精华,其实有许多是极其落后的文化理念。
  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多提问,多讨论,让学生学会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叫《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创新氛围,激发、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苏格拉底讲学用的是问答法,他把提问法叫做“产婆术”。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刺激方式,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功能。在提问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反问。要提倡学生大胆地怀疑、批判并发展教师的观点和思想。在德国大学的课堂上,学生们之间的自由讨论占据了课程相当大的一部分。讲物理的歇佛尔夫人最重视发现问题和提问阶段。她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她总是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于以已掌握的知识为起点,再向前跨一两步或是更多。德国著名作家、理论家卢多尔夫·维恩巴尔格曾在基尔大学发表过著名的演讲《知识,教育与人生》,他以德意志思想家的洞察力与激情呼吁人们注意:“纯粹的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也不该是人生的任务,它只会是一种历史累赘,使德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德国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与其强烈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密切关系。
  教师怀疑精神的缺失,其根源在于文化的历史惯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问题就是怀疑和批判精神的弱化。这是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高压政治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东西是怀疑精神的杀手,它像幽灵一样盘旋在知识分子的头顶,那就是文字狱。因此,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是封建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特征,所以,迷信皇上、迷信书本、迷信大师已经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心理思维定势。这是无法培养怀疑精神的。第三,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也是极端仇视怀疑精神的。所以,封建社会中只有极少数文化精英才有怀疑和批判精神,未能形成传统。无论基础教育或高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因为中国学生与西方学生相比,主要差距在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而怀疑精神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代人文精神和全新文化理念的关键。简而言之,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有怀疑意识、学会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肖云龙.《创新教育论》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韦志成编.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陶行知全集 第四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加入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高中英语课堂经常出现教师自说自话,唱独角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热情不高的尴尬局面,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本文简单分析了影响高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活动 参积极性 因素 解决措施  随着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科学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家庭小实验则能够弥补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更好地对初中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实验能力进行培养。文章对科学家庭小实验有效开展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够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科学 家庭小实验 指导策略  科学家庭小实验就是充分使用家庭生活中的物品来完成相应的小实验,进而有效对科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括号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具体谈如何使用,以及在何处使用小括号能切实达到减少计算失误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括号 单项式 多项式 因式分解  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学生会感觉到自己的数学成绩相比小学来说下降了很多,其中代数部分计算方面的失误就成了大多数学生的“拦路虎”。无论是有理数还是整式的混合运算,每当教到这一块知识点时,多数数学老师都感到无奈,因为这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薄弱的师资力量、较弱的学生基础等都极大限制了口语教学发展。如何改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文章以辽宁装备学院英语高级班为实验班,探索高职口语教学改革,分析利弊,反复完善方案,旨在建立符合高职办学目标,提升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口语实训 成效 问题 解决方案  一
【摘 要】纵观近五年福建省高考,政治试题的命制坚持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体现能力测试的目标与要求。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有: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主干知识,重视综合考查,考点覆盖面较广; 命题越来越突出能力立意; 情景材料呈现形式丰富,表述追求意境美; 设问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设问与试题考查的学科知识和测量目标及其认知技能相一致。  【关键词】高考 政治 试题  20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优点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挖掘。而作为班主任,更应尊重、赏识学生,同时引领学生尊重、赏识他人。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水乳交融,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一、尊重是师生平等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的桥梁  平时,大多教师谈起学生的修养问题,都会愤愤不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礼貌”是他们一致的观点。原因是“他与某学生在
【摘 要】本文阐述了技校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者、组织者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门新课程。  【关键词】中职 班级管理 班主任 班干部 学生 家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指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如何当好班主任,是21世纪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门新课程,特别是技校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 要】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学术界提出各种各样的词汇教学和习得的概念和理论,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教学和习得的方式和手段,但是我们更要注意和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可以接受什么,先接受什么,怎么接受。本文从认知语言中的词汇范畴化理论入手,解释了词汇范畴化的界定、特性和具体操作分析。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范畴化 词汇教学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交际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词汇又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本文在研究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之上,运用音韵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析了唐代大曲《绿腰》的名称流变,并以唐大曲的音乐结构为依据,联系古诗词中对《绿腰》舞的描述,考辨中国传统舞蹈《绿腰》的结构特征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绿腰》 名称 结构  《绿腰》系我国唐代大曲之一,又名《录要》、《六幺》,大曲的演出形式综合了器乐、演唱及舞蹈,是包含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唐段安节的著述《乐府
【摘 要】一本优秀的绘本读物,能够引起大读者、小读者的深思和共鸣,同样,一堂优秀的绘本教学活动,不仅需要以情感为线,为教学切入“把脉”,还要注重体验,给幼儿发展“点睛”,更要推波助澜,使活动主题“升华”。  【关键词】教学智慧 绘本阅读  《猪也会飞》是励志类的绘本读物,传递“只要努力和坚持,梦想一定能成真”的正能量。关于绘本的教学,领域涉及和挖掘角度各不相同,选择了一份从幼儿语言发展的角度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