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阑尾包裹性囊肿超声定位穿刺失败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8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0天,加重伴发热1天来我院就诊。于2011年8月6日收入外一科。患者缘于入院前10天,因“晕车”剧烈呕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不向它处放射,可忍受,与饮食、体位改变无明显关系,无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考虑为“胃病”未进行治疗措施。9天前,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同时疼痛症状加重,仍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1天后,疼痛症状减轻。入院1天前,患者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症状,并伴有发热,最高达38.9C,不伴寒战,血常规示:白血病高(具体不详)。就诊于外院,静点青霉素800万单位及甲硝唑500ml”3次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T37.1C,P78次/分,R20次/分,BP110/90mmHg,血常规检查,WBC:12.0*109/L,N92.3%,L5.5%,HB108g/L,PLT236*109/L,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及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局部肌肉略紧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与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6*4cm的肿物,质中等,固定,边界欠清,压痛明显,无明显波动感。B超示:右下腹可见大小约5.0*3.0cm的低回声团,内可大小约3.7*0.8cm 的管状回声,边界清。入院诊断:阑尾周围脓肿。入院后经抗炎、补液、口服中药及微波治疗。于8月8日在B超检查示:右下腹阑尾区可见大小约9.0*3.3cm 的低回声区,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后经 B 超定位穿刺,经过3次穿刺均未成功,后改为超声引导下穿刺,局部消毒,局麻后,在使用穿刺架后进行部位、方向及进针深度的测量后,进行穿刺,手术顺利,术中抽出黄色脓液10ml,送细菌培养+药敏。术后第8天B超复查:右下腹阑尾区科技大小约5.0*1.7cm 的低回声团,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周边可见宽约0.2cm的无回声区,CT示:右侧髂窝内肠壁局部增厚。多次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体位降至正常,嘱其3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
其他文献
【关键词】壁层胸膜;脏层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17-01  慢性结核性肥厚性胸膜炎是肺结核病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多为终生不愈,随着病程的延长,胸廓畸形逐渐加重,肺脏萎陷的程度日渐严重,影响病人的学习、劳动、工作和正常生活等。即使不间断地采取各种药物等治疗措施,也不能有效地改变上述情况发生。我们为了改
期刊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儿童T-淋巴细胞DNA、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用14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14C-TdR)、3H-酪氨酸(3H-Tyr)掺入法观察。结果在5及10cGy低剂量辐
目前肝癌的根治切除标准尚未统一。20世纪70年代,西方多数学者认为术中肉眼所见肿瘤完全切除为根治[1],80年代亚洲有些学者提出肝切缘距肿瘤1~2cm才算根治[2]。近年,随着外科技术
目的:探讨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在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腓肠肌钝击伤模型,分别于伤后8h,24h,72h,7d和12d进行一般观察、组织切片、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围术期高血糖控制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本院10年68例DM患者行外科手术临床资料,经过术前评估、术前血糖控制在7.0~8.9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6.7~10.0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4.5~7.2mmol/L。结果:68例中有62常规治愈,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无酮症酸中毒,感染率为8.8%,充分发挥了抗生素应有的
现将 1998年 11~ 12月我院收治的2 4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男 13例 ,女 11例。发病年龄 :3~ 6岁 4例 ,~ 12岁 2 0例。入院时病程 :2~ 3天 5例 ,~
期刊
目的 对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 对42例原发或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消融术,其中34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访最长时间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