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创新的课程文化视阈

来源 :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究文化和课程的诸多概念,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是课程文化的两个根本特质.与主题文化和主体文化等学校文化实践的杂多类型相比,课程文化对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的回应更迫切,也更为直接.学校可以藉由课程文化解决学校文化创新过程中遭逢的孤立化、离心化和碎片化倾向,继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经验的整合.
其他文献
想田和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日本纪录片导演.通过一系列表现当下日本社会各个阶层现状的作品,想田和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察电影”风格.一方面,想田和弘坚守了传统,强调摄影机镜头的注视对于见证现实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想田和弘又进行了创新,通过强化“参与式观察”的理念,让适度的介入具有了合理性.
《四个春天》用镜头记录了导演陆庆屹四个春天回家陪父母过年的家庭点滴,跳脱出传统纪录片固定叙事模式和符号空间的窠臼,一口天井、一方水池、一窝燕子等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符号作为组合轴在展现父母朴素又富有诗意的生活的同时,也从聚合轴的层面向观众传递出人生百味的生活体验,实现了对家庭记忆和乡村认同的集体建构.本文将符号学相关理论引入影像分析,深挖符号背后的情感,以期为纪录片创作的升级进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电视节目,《闪亮的坐标》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人,使观者在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中,品读与感悟红色文化的巨大力量.其通过历史记忆的唤醒、视觉意象的多元化表征及意识形态话语的意向性生产,为当代仪式性文化节目构建与强化政治认同提供了参考.
六集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以纪传体影像史的方式,讲述了罗登贤、张甲洲、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六位东北抗联领导人的英雄事迹.该片以数字影像技术勾连起历史与当下,运用多元叙事策略描摹真实历史,以期用纪实影像传播服务抗联精神的现实延续.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影观影审美意境被外部因素慢慢解构.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新技术对传统的电影观影审美意境的相关影响,提出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相关属性对电影观影审美意境的重构建议.
本文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内容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倾向,揭示了大学生整体礼文化认知水平并不理想的现实,并对认知情况与价值认同、实践意向等的正相关性进行了验证和说明,据此提出了通过增强礼文化认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传播路径.
第二届中国公共传播论坛日前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举行.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专家学者相聚线上线下,共论数字化转型时期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的新命题.
期刊
近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党管媒体”高端论坛、2021年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年会在上海隆重举办.来自全国的200余位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专家、学者及各相关高校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党管媒体”的思想缘起、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与历史经验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宽领域、系统性的现场探讨与在线交流.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备受重视.近些年,国家不少文件和相关研究者都主张切实推进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效率诉求,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速成.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效率诉求出现分歧的实质在于,西方科学主义思维与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的冲突与矛盾.化解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效率诉求分歧的关键在于,要在科学主义思维下现代教学对效率的自觉追求与传统文化(以及汉语言文字)的固有特征这一双重视域下,立足于语
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当前国内的教师评价素养却面临着教师评价理念与实操水平脱节、评价过程依赖教师的主观臆断、教评一体化的实施缺乏有效性、评价素养亟待良好的培育环境等现实困境.而基于证据的教师评价素养提升路径研究,旨在引导教师重视证据并通过证据开展评价,这需要提升教师的证据意识,重视外部评价的影响,实现教评一体化,改善评价生态环境,以此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进而提高教师评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