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要注重“语言美”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美”是德育教育十分需要并有效的手段,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如能以语言美为媒介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语言美”的德育内涵、“语言美”的德育需求和“语言美”的德育注重三个方面谈德育教育过程讲究“语言美”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德育教育 语言美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排除当今社会日益发达的信息工具外,主要方式有语言、神态和动作。而语言是人际交流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语言在人际交流中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呢?毋庸质疑,“真”的、“善”的、“美”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润滑剂的效果。教育学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特殊状态,需要讲究交流方法,特别是教师与犯错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讲究语言的技巧,如果能做到“语言美”,则会有更佳的教育效果。
  一、“语言美”的德育内涵
  一首好歌除了要有动听的旋律,还要有优美的语言,一首好诗除了要有音律的平仄,还要有精练的用词,这就是语言美的力量。美的语言之所以富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从语言矿藏里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人类文明史上社会经验的总结、文化生活的结晶、生存智慧的瑰宝,是人类思想百花园中的奇异花草。
  语言美就是人际交往中言辞的美,社会美之一,是心灵美在言语上的表现,包括交谈的内容、方式等,基本要求为: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和气、文雅、谦逊、有礼貌。语言美是心灵美的直接体现。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和具有不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道德品质、语言表现力的个体,其语言美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语言美是交际的必要手段,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美的语言向学生揭示伟大与渺小、真理与谬误、善恶与美丑、现象与本质等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美,不仅可以化解矛盾,培养情操,甚至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德育过程中的“语言美”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德育在其内涵上说,就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凸现“美”的要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美”,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美,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美;不仅指人的外貌、服饰美,更指人的内在、精神美。德育工作者的“美”包括了他们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做到了这些,德育工作必将水到渠成。
  二、“语言美”的德育需求
  语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美的语言,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美的语言,有利于古老文化的传承;美的语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认真研究教育中讲究语言美的问题,让人们用美的语言说话,让人们用美的语言交流。
  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另外,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美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心灵美、行为美。运用美的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使他们自觉地同语言环境中不健康的因素作斗争,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用美的语言来规范自己,用语言美来促进各方面的美。
  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使教育保持通畅的基础,语言美是锻造良好师生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介质。有了语言美的教育,才能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自然会舟随水动,并不时泛起靓丽的涟漪。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认为:教育孩子有如春雨润物,急风暴雨只能水过地皮湿,不但滋养不了“根”,而且还容易损伤“苗”。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又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饭不熟是因为火候不到,树不直是因为管理不善。不是孩子没学好,而是我们的功夫没有做到家啊!而功夫到家和语言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德育教育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都考验着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艺术。要使德育工作如“春风”般吹开学生的心房,滋养学生的心田,就要在教育语言中增加营养,并让这种营养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组成学生心灵美的印记,进而转化为学生心灵美的基因,影响自身,留传子孙,美化社会,滋养文化。
  三、“语言美”的德育注重
  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大多都希望自己的语言在内容上能够简洁、精炼,在形式上能够优美、动听,在效果上能够达到使听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达到语言美需加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与心灵美的培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则要追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对于教育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爱是一股伟大的力量,热爱学生是摆脱焦虑和绝望的良药。凡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对学生都能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从而使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特别是对“问题生”的教育,“问题学生”在被老师找来交流的时候,会竖起一道“心理防护墙”,对老师的教育会保持警惕,如果老师言语激烈,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们会作出防御甚至会和老师产生冲突。只有做到对“问题生”一视同仁,以“爱”为基石,以语言美为媒介,才能使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其根本的功能。
  2.要尊重学生
  和谐的良好的教育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要摈弃过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教育观。对“问题生”的教育则更要求宽容与忍让,而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甚至比对一般的学生更要细致耐心。有时候,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真的会让“铁”难以成“钢”。霍懋征先生强调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段话——《要善待每一位同学》: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官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这段文字虽然带有调侃的味道、功利的色彩,但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平等对待学生的要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要给学生做榜样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说:“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此言说明行动的力量胜过语言的力量,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是语言美的典范。教师借助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想,所以,有效的教育,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以“恶”的语言对待学生,会让“恶”成倍积累。德育过程也适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德育工作者如果用“恶”的语言传递信息,则“恶言”得以传播;德育工作者如果用“美”的语言教育学生,则“美言”德育传播。
  而古罗马哲学家塞奈尔曾经说过:“命令的道路是冗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单又实际。”教师的语言榜样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以美的语言教育学生,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美好的享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使学生心生厌恶,口服心不服,甚至会使学生形成言行不统一的“反教育”的后果。
  德育从宏观来说,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道德基础的;从微观来看,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为了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让我们从语言美开始,以教师的语言美带动学生的语言美,从而带动学生的道德美,进而带动学生的心灵美。让学生养成“语言美”的习惯,让“美”成为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良好基因。
  参考文献:
  [1] 矫德刚 马海臣.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教育[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1.
  [2] 汪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付红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http://t.30edu.com]
其他文献
新课标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结合本人的体会谈点感受。  一、重视情感,激发合作兴趣  对于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也不能忽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分组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意愿。在分组时可适当采取自愿原则,即教师不干预学生的分组过程,学生自愿组合。按照这种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施和落实。为此,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革工作,实现了“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华丽转身。那么,现在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围绕学生来展开了吗?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了吗?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掌握着课堂主动权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是主体,素材从学生中来,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学紧紧贴着学生走,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
期刊
有效是永恒的话题,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永恒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少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做到“四不离”。即离不开精心备课、离不开精彩讲解、离不开精巧设计、离不开精准反思。  一、离不开精心备课——前提  这是一次推门听课,当我们走进一位初一语文教师的课堂时,发现这位教师正拿着教参低头“念课”,而下面的学生东倒西歪,窃窃私语,很少有专心听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孩子们身边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电脑、ipad、手机已经成为孩子们熟悉而喜爱的工具。孩子们喜欢玩电子游戏,其中风靡世界的《植物大战僵尸》就是很多孩子的最爱之一。电子游戏丰富了孩子们的娱乐形式,但同时也对幼儿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孩子们喜欢玩电子游戏这个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看?电子游戏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此外,还有许多家长正陷于困惑,孩子们容易沉溺电子游戏,是不是应
期刊
一、主题内涵  班级“小吃店”这个角色区一直以来都受到幼儿的欢迎,但是由于幼儿对于角色任务的不明确,游戏生活经验的不足,给幼儿带来了一些游戏上的困惑。教师通过对“小吃店”区域游戏的适时介入,游戏材料的调整,通过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让幼儿在角色区中玩的更加投入,更加有兴致。  二、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具有活动性、趣味性和自主
期刊
知道幼儿数学教学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这是教师和家长都很关心的事,我们应把握好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敏感时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学习数学的才能。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的幼儿数学完全走入了误 区。  一、数学思维培养误区  1.观念上的误区——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不重要,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
期刊
感恩  女儿要去云栖竹径拍摄cosplay,正是暑期的周末,我便随行。  有时生活可以安排得如此的惬意,带上一家子,携一张席子,揣上可以填饱肚子的零食,便可以将自己远离俗世之外,置身青山绿树之中,找到简单而又莫大的幸福。当我驻足在竹林间时,我突然有了如此快乐的发现!  云栖竹径——光看其名,我就爱极了这个地方。飘逸的云,愿意停下追逐的脚步,在此停留。此地为何方圣土,能将云儿挽留?此地有何景致,云儿
期刊
[摘 要] 成长档案促进教师将视角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全面、动态地记录幼儿,有助于教师了解和把握幼儿的阶段发展情况,不断反思和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评价。在运用成长档案过程中,能真实、紧密地家园沟通,在运用多种媒介后,让幼儿获得更多童年美好的回忆;在运用多种评价后,让教师在专业上有了新的提升。  [关键词] 幼儿 成长档案 家园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幼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相适应  任何改革必需先进行观念革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为转变,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因此,基础教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教研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以教研组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管理人员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研训一体化  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我们围绕这个核心,抓好了教研组的学习、培训、研究,做到了研训一体化。  1.抓好教师理论学习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引导教师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
期刊